海風把麥克風吹得呼哧作響,燈光照亮的一汪幽藍海面下,隱約可見一條試圖逃生的大魚。魚竿已經被掙扎的魚拽成一道夸張的弧線,眼見要“炸竿”了,船上的人依然不愿松手。一番人魚搏斗后,水面白浪翻飛,大魚撲騰出水,被幾個人合力拎上甲板,個頭之大令所有人激動得哇哇大叫。“村長”試了幾下,才勉強用雙手捧起這條50多斤的金槍。對著鏡頭,他興奮地喊道:“沒想到我能釣起來這么大的魚!”
幫“村長”拍視頻的是他的搭檔“小二哥”。在抖音,有112.4萬粉絲愛看這對廣東“兄弟”記錄的真實海釣視頻。點開他們的賬號@漁村兄弟,廣闊無垠的大海、稀奇古怪的深海魚、原生態(tài)的漁村生活,讓人仿佛能聞到迎面而來的海腥味。
領航燈魚、紅瓜子斑、章紅魚、紅友魚……專做刺身的深海魚一般僅供日料店,個人幾乎無法在市面上找到?,F在,這些稀奇的大魚被@漁村兄弟 放在了抖音小店,讓網友們在家就可以享用鮮甜的美味刺身。創(chuàng)業(yè)以來歷經兩次艱難轉型,2020年,@漁村兄弟 的收入比前一年翻了一番,兩個“窮二代”買房買車,靠拍海釣視頻找到了追夢之路。
漁村兄弟
時間退回到2017年。那時,還沒成為“村長”的陳錫濤是個大城市里的普通“打工人”。南方醫(yī)科大學畢業(yè)的他,待過廣州、深圳、上海,做過銷售、輔導老師、社群營銷,生活雖然衣食無憂,但內心也談不上快樂和滿足。每次回到廣東陽江,看著家鄉(xiāng)的碧海藍天,陳錫濤心里總是隱隱覺得,自己應該在這里干點什么。他有些找不準下一站的方向。
正在迷茫時,陳錫濤無意在今日頭條刷到一條做窯焗雞的“爆款”視頻,熟悉的家鄉(xiāng)話讓在外漂泊的他倍感親切。視頻里的小伙自稱“小二哥”,已經積累了5、6萬粉絲。“小二哥”拍的都是些質樸的鄉(xiāng)間生活,果園里種荔枝、養(yǎng)殖場里養(yǎng)雞,間或用土法做個農家菜。視頻評論中,人們紛紛感慨著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用短視頻記錄家鄉(xiāng)生活,這不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嗎?”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陳錫濤和“小二哥”建立了聯系。“小二哥”本名施學璋,20歲從技校畢業(yè)后,曾在佛山做過一陣水電工。因為眷戀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24歲時,施學璋辭工回家,一邊經營養(yǎng)殖場,一邊嘗試用短視頻創(chuàng)業(yè)。
兩個有著相同理想和志趣的人就這樣“順著網線”找到了彼此。經過一番磨合與評估,他們重新確定了視頻創(chuàng)作的方向,即向著大海出發(fā)。2018年11月,28歲的陳錫濤辭職返鄉(xiāng),化名“村長”,和施學璋以“漁村兄弟”組合在抖音正式出道。
靠海吃海,像所有海濱村莊的創(chuàng)作者一樣,@漁村兄弟 最早的思路是做趕海視頻。陽江海陵島的岸邊,他們開始了每周一次的直播趕海。潮水退去后,沙灘上遺留的各類貝殼、海螺讓內陸的網友新奇不已。那時候,直播剛開始7分鐘就能有3000人在線。他們還在海陵島建了一座海島小院,計劃平時做自媒體工作室,有粉絲來玩時也可以開放做民宿。
可是漸漸地,他們發(fā)現趕海資源正在枯竭。“海島一共就巴掌大地方,趕海的這陣風起來后,大家都趕海,東西都抓沒了。”到后來,抓到海鮮的可能性有10%就已經是走運。想要繼續(xù)把趕海視頻拍下去,就只能“擺拍”。@漁村兄弟 不愿作假,開始謀求轉型。
2019年8月,他們買了一艘小艇,開始去近海海釣。海釣視頻吸引了不少粉絲到線下參與,這類內容也得以維持了一段時間。幾個月后入冬,近海漸漸釣不上來魚了。2020年初,疫情接踵而至,所有活動停擺,民宿也因為沒有收入無法支撐,@漁村兄弟 迎來了創(chuàng)業(yè)的至暗時刻。
他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回想起剛返鄉(xiāng)拍短視頻的時候,施學璋的爺爺奶奶覺得拍視頻“吊兒郎當”,年輕小伙應該出去打工賺錢。陳錫濤的母親獨自拉扯他長大,把他送入重點大學,更是對他回家“當漁民”的選擇無法理解,覺得他“學白上了”。面對家人的質疑,兄弟倆始終沒有動搖過,他們相信自己走的是一條有前景的路。
2020年4月,疫情陰霾逐漸散去,@漁村兄弟 決定再度出發(fā)。這一回,他們要到深海去。
他們和當地開遠洋船的漁民合作,搭船去魚類資源豐富的南海。海釣是個辛苦活。釣點不固定,要跟著洋流和魚群跑,有時開船12個小時才能到達。到了釣點,從凌晨釣到天亮,如此在海上折騰三四天才返航。浪大了會暈船,魚大了要較勁。魚在百米深的海下和人拔河,有人電動輪冒煙,有人魚竿被拖進海里,有人險些連人都要被拽下去。魚釣上來,要立刻拿布條把眼睛蒙上,這樣魚才不會亂跳,免得傷人。深海魚動輒幾十斤,“條條大得像小豬一樣”,人被魚尾巴拍一下都不得了。除此之外,對@漁村兄弟 來說,還有另一重拍攝任務。有時夜里上來了大魚,已經睡下的兄弟倆也要爬起來抓拍視頻,還得小心“手機下海”。
跟隨著他們的鏡頭,很多對深海釣毫無認知的人被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從粉絲反饋上來看,這次轉型非常成功。2020年初,@漁村兄弟 有24萬粉絲,去了一次深海,回來漲到40萬,9月時已漲到100萬。
6月的時候,在粉絲的呼聲中,他們開始嘗試帶貨。一開始賣普通的陽江特產,豆豉、魚干等等,但粉絲不太感興趣,“畢竟哪兒都有”。后來,他們和漁民達成協議,開始上架深海魚。深海魚適合做刺身,往往在線下統(tǒng)一批發(fā)給日料餐廳,幾乎不會流入零售市場。@漁村兄弟 釣到什么魚就賣什么魚,釣上來的魚都會立馬放血保鮮,一切操作在直播里公開透明,因此轉化率非常高。粉絲中有不少平日求購無門的老饕,此刻紛紛下單一飽口福。有的內陸粉絲不會處理魚,@漁村兄弟 還特地拍視頻教大家剔骨去皮,“紅的厚切,白的薄切”,保證每一口都鮮甜爽滑。在趨近飽和的漁村題材內容中,@漁村兄弟 另辟蹊徑,在小眾的深海魚市場闖出了一條路來。
2021年元旦,“村長”發(fā)了一個朋友圈:“2020年初立了3個flag,都做到了。1、出深海釣大魚,制作更刺激的海釣視頻;2、粉絲超過100萬;3、收入比2019年翻一番。”去年,兄弟倆線上賣魚短短幾個月收入近7萬,還有不少餐廳老板通過抖音找他們批發(fā),更有粉絲付費跟隨他們一起出海釣魚。年底,“村長”買了車,“小二哥”買了房。“村長”說,他們都是真正的“窮二代”家庭,很多別人天生標配的東西,他們都要靠自己一點一滴去奮斗積累。“因此只有我們知道其中的意義有多么重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