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8月8日,第13個全民健身日顯得格外特殊。一則是因為好事多磨的東京奧運落幕,開始進入北京冬奧時間;二則是因為《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在不久前的頒布,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話題熱潮。一時間,從傳統(tǒng)的公共健身設備到健身房,再到各種居家健身妙招,乃至新興品類智能健身鏡,健身成為了朋友圈的刷屏關鍵詞。
健身行業(yè)高端缺失,模式創(chuàng)新催生全新物種智能健身鏡
前所未有的話題熱度之下,輿論普遍認為健身行業(yè)將伴隨著政策紅利迎來空前變化,而智能健身鏡這種全新品類似乎也有望實現全面崛起。然而現狀卻是,國內健身器材行業(yè)還明顯存在著“大而不強”局面。2020 年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yè)銷售收入預計達到 395.2 億元,同比上升 32.8%。根據 Frost & Sullivan,中國是健身器材最大的制造國,生產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接近 50%。然而在高端市場上,依然由國際知名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大多數健身器材企業(yè)主要是為知名品牌貼牌加工,或是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競爭較為激烈。
不過,這種“大而不強,高端缺失”的局面從今年開始逐漸有了變化。在2021年,以智能健身鏡為代表的智能健身硬件吸引了一大批廠商布局,其中不僅包括像FITURE這樣的新興獨角獸,也不乏咕咚、樂刻、億健這些老牌的健身行業(yè)公司,甚至還有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正在躍躍欲試。對此,有專業(yè)人士認為,健身設備的智能化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從融入AIoT技術,到走硬件+內容+服務的路線打造生態(tài)閉環(huán),智能健身的崛起無疑已成為了行業(yè)的新風口,純粹賣器械的時代已過去。
據了解,智能健身鏡這類產品興起于2018年。自美國公司Mirror將這一全新的產品形式推向市場以來,僅在歐美國家就陸續(xù)誕生了FORME、VAHA、Tonal、Tempo等十余家健身鏡品牌。而在中國市場,創(chuàng)立于2019年3月份的FITURE無疑是目前市面上數十家智能健身鏡品牌中的翹楚,目前也占據著市場最大的用戶份額。憑借“硬件+內容+服務+AI”的獨創(chuàng)模式,FITURE自成立以來已累計獲得了4億美元融資,憑借15億美元的估值,在全球智能健身賽道上亦屬領先。
平均每次使用成本不到50塊,健身鏡用戶100%達到WHO標準
在全民健身再次掀起熱潮的背景下,FITURE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張遠聲在近期受邀赴京出席“人民愛健身”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平臺啟動儀式,并接受了人民網的視頻專訪。張遠聲采訪中表示“憑借互聯網科技的手段,智能健身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令參與門檻降低,進而能夠助力全民健身的發(fā)展,讓健身這種生活方式可以普及到千家萬戶,實現讓人民愛上健身”。在FITURE魔鏡的現有用戶中,除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之外,同樣不乏三四五線城市甚至青海、新疆等邊遠地區(qū)的用戶。
據悉,目前FITURE魔鏡用戶的活躍度為每月打卡訓練14次,平均使用時長達30-40分鐘。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WHO提出的成年人每周150分鐘中低強度健身的標準,也符合全民健身計劃對經常參與運動鍛煉人口的規(guī)定。值得一提的是,FITURE魔鏡的用戶使用數據,不僅對比國內健身房用戶平均每年打卡6次差異明顯,若以產品售價折算,FITURE魔鏡用戶的全年單次使用成本不到50塊,比絕大多數按次預約的健身房也要便宜。即便如此,作為一款全新品類的產品,智能健身鏡在完全為大眾所接受之前,依然難免被質疑為“智商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健身鏡廠商除融入AI技術外,都在健身內容及服務上進行了大量投入。以FITURE為例,除用高規(guī)格打造硬件終端并自主研發(fā)具備AI功能的智能運動追蹤系統(tǒng)之外,他們還打造了一個影視制作規(guī)格的內容工廠。通過囊括一套教練、拍攝及后期、音樂、開發(fā)和AI的數字化“交互內容創(chuàng)作管理系統(tǒng)”,FITURE可實現全年5000節(jié)健身課程內容更新的產能,覆蓋力量、塑形、瑜伽、普拉提、有氧舞、體態(tài)糾正等13大類課程,結合專屬健康顧問能滿足全年齡段家庭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據行業(yè)專家分析,FITURE魔鏡為用戶所提供的健身服務,能達到線下傳統(tǒng)健身房80%以上的效果,加之其具備便利、性價比等優(yōu)勢,有望成為居家場景下的主流選擇。
依據“健身體育強國”規(guī)劃的藍圖,我國不僅將在2035年擁有占比45%的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整個體育產業(yè)的產值也將達到4%的GDP占比。面對這個規(guī)模的用戶及價值的增量紅利,健身行業(yè)作為構筑全民健身的最重要的市場端環(huán)節(jié)無疑會實現一次飛躍性的發(fā)展。在此前提下,智能健身憑借其更有效、更方便、門檻更低的優(yōu)勢,相比傳統(tǒng)依賴線下健身房的服務模式無疑更能通過科技賦能來助推全民健身的普及發(fā)展,最終實現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