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緒問題中,關于親密關系方面出現的問題占據總情緒問題的比例很高。人生當中讓我們覺得情緒起伏最大的,往往是和很親密的親人產生矛盾,例如,和父母、孩子,尤其在親密關系當中,人的情緒苦惱往往更多。當你和父母相處的時候,你是孩子;當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你是父母;當你跟同事相處的時候,你可能是他的工作朋友伙伴,但是當你和伴侶相處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角色都混雜進來。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知名心理學作家盧熠翎老師說:“在親密關系當中,我們的身份很多時候會退行。退行就在親密關系當中,我們往往無法表達出那個社會上的成年的“我”的狀態(tài)。”
尤其當兩個人越來越熟悉以后,原本的內在的陰影、潛意識的渴求就越來越多地表達出來,因此他的身份會退行。無論你是幾歲,你會發(fā)現一對伴侶在很多時候都表現得像孩子,他們都期待尋求來自對方的更多的照顧、看見、認同。當進入親密關系以后,他們期望成為對方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兩個人彼此足夠地敞開,他們內在最深的渴望也會流露出來。所有這些當中,最深的渴望、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就是歸屬感。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當兩人形成親密關系后,會出現親密關當中的兩大模型——依賴者和反依賴者模型。男人和女人都有可能是依賴者或反依賴者,同時你有可能在這段關系里是依賴者,但是在另外一段關系里是反依賴者。
依賴者對愛非??是?,非常上癮,他覺得如果沒有親密、沒有親近,就像沒有生命一樣,所以依賴癥害怕孤單,恐懼被拋棄。對依賴癥來講愛就像毒品,從早到晚都需要愛情,需要被關注。所以依賴者盡一切所能去取悅對方,他希望兩個人是粘在一起的。依賴癥渴望雙方在一起,永遠地在一起,不停地確認是否會永遠在一起。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對于反依賴者來說,這樣的情感是一種吞沒、控制,他希望自由,希望兩個人能夠分開和獨立。因此兩個人在潛意識的最深處有很強的矛盾。所以,各種各樣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就慢慢展開了。
關于“怎么樣才可以跟另一半長久地待在喜悅里”這一問題,盧熠翎老師表示,關系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命,你沒有辦法持有住一段動態(tài)的生命,就像你沒有辦法緊緊地抓住一條流動的河流一樣。你需要明白,你只是在經歷它、享受它。所以這些的結果并不是一個目的,你并不是去牢牢地去抓住未來白頭偕老的目標,而是讓自己每天都和伴侶生活在喜悅里。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盧熠翎老師表示,關系是一個生命,它不是你的附屬品,它是你的呼吸,它是你的空氣,你需要每天在當下去經歷它,但不持有它,放下你的執(zhí)著。每天百分百的去經歷它,這樣的話你會進入一種更深的狀態(tài)。所以,
正確表達情緒,懂得相處的藝術,是保持關系長久的關鍵所在。當你期待的時候,其實你就沒有辦法真正看見面前的人,沒有辦法經歷和享受面前的關系。所以你要記住,不要把你的關系變成像一個擁有物,和你的房子和車子一樣:你看我已經擁有了一段關系,這個人就是我擁有的伴侶。如果你想要讓你們的關系進入一種更高、更美好的狀態(tài),不要持有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