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者對摩拜社會企業(yè)身份表示不認可 摩拜也懵圈

(原標題:摩拜,未完成的采訪……)

這也許并不在摩拜單車的預料之中—當它入圍首屆“中國社會企業(yè)獎”的消息傳出后,各方爭論之聲不斷。

摩拜單車顯然還沒有做好應對這種爭論的準備,所以《中國慈善家》幾次致電摩拜單車的公關人員,都沒有得到回應—既沒有表示接受采訪,也沒有表示拒絕,確切地說,是在確認了記者的身份和采訪意圖后,便再也沒接過電話。

客觀地說,記者能理解這種小心翼翼的沉默,在社會企業(yè)這個概念本身就沒有達成統(tǒng)一認識的前提下,摩拜單車怎么回應,都難逃“王婆賣瓜”之嫌。所以,就不回應了吧。

沉默也是一種態(tài)度,只是多少顯得有些曖昧,或者,欲說還休。

一邊廂,支持者對摩拜主動申請社會企業(yè)獎報以掌聲;一邊廂,質疑者對摩拜社會企業(yè)的身份表示不認可。面對這截然相反的兩種反應,摩拜單車自身也許都有點懵圈—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為什么呢?

或者一切都如本專題開篇時的那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社會企業(yè)?!?/p>

也許,和爭辯自己是否是社會企業(yè)相比,如何在刺刀見紅的共享單車行業(yè)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將競爭者遠遠甩在身后,才是摩拜單車的當務之急;也許,不論這種爭議能演化到何種白熱化的程度,都不會影響摩拜單車對自我價值的判斷—我解決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我降低了碳排放、緩解了交通擁堵,我是一家社會企業(yè)—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只是可惜了社會企業(yè)概念的推廣和發(fā)酵。

誠如徐永光老師所言,因摩拜單車而引起的廣泛討論,對于社會企業(yè)這個剛剛興起的概念來說,實在是一次難得的炒熱機會,社會企業(yè)雖然從形式上存在了足有一百多年,但它作為一種概念被提出,不過是最近十多年才發(fā)生的事。它其實挺需要一個契機來讓大眾了解、熟知,因為在國內,社會企業(yè)還是一個小眾話題,而社會企業(yè)如果能得以長足發(fā)展,其惠及的人口,也許將以億計。

遺憾的是,摩拜單車比社會企業(yè)這個概念,更年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6-23
質疑者對摩拜社會企業(yè)身份表示不認可 摩拜也懵圈
質疑者對摩拜社會企業(yè)身份表示不認可 摩拜也懵圈,摩拜單車 徐永光 社會企業(yè)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