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
11月28日訊,由于不斷加劇的社會動蕩、貨幣貶值(應對美元),以及經濟停滯等問題,印度民眾對“政府可能限制個人持有黃金”的擔憂已經引起世界其他國家的恐慌。
據報道,印度發(fā)布黃金進口禁令的傳聞和猜測已經引起了印度國內的黃金搶購潮,謠言還危言聳聽的稱:印度政府將完全禁止個人持有黃金。在這種背景下,使得印度當地珠寶商頻頻提高零售溢價,造成了印度全國黃金市場的“騷動”。而為了平息這一騷動,印度財政部高級官員近日澄清:印度政府并沒有考慮發(fā)布限制個人持有黃金的政策。
市場發(fā)生騷動其實并不意外,據市場分析師帕特-特內布拉魯姆(Pater Tenebrarum)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印度政府早就采取了多項舉措,旨在減少印度民眾購買黃金。支持這些政策的人認為,印度民眾持有大量黃金是“非生產性”的,并且這是印度落后的標志之一,需要以現代化的名義予以根除。
另一個官方原因是:印度政府想要減少貿易赤字(逆差)——由于印度生產的黃金量不多,主要依靠進口大量黃金,近幾年印度的黃金進口量達到了每年700噸左右,造成極大的貿易赤字(逆差)。
世界各國政府內部幾乎毫無例外地存在著重商主義者,他們認為貿易赤字是國家財富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政府也是如此。有一種觀點認為,重商主義者的貿易觀點經常犯錯,而且是普遍存在的經濟錯誤。
正是在這些重商主義者的直接影響下,印度政府采取了諸多措施來減少黃金進口造成的貿易赤字,包括:提高黃金進口關稅,督促商業(yè)銀行開發(fā)各種各樣的紙黃金產品。
印度政府的目的是:引誘民眾把黃金存入銀行,換取紙質收據。大家可能想知道印度政府為何迫切地想要民眾把黃金存入銀行。因為印度民眾對黃金有著傳統(tǒng)的偏好,印度女性鐘愛黃金飾品,黃金珠寶既可以作為婚禮禮品,又可以作為財富儲存,黃金對印度人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投資對象。但不僅如此,印度民眾購買黃金還因為他們不相信政府和其經濟政策。
“不信任”是印度民眾對個人持有黃金一個普遍的態(tài)度,雖然當前的印度政府被視為“有利于經濟發(fā)展”的政府,但印度民眾對“手持有一張銀行開具的黃金存入收據”和“撫摸真實黃金”的感受仍然是天差地別。因此,此前印度政府的諸多努力都付諸東流。
特別是在近期“紙幣停用”風波中,印度政府應對“騷動”的能力需要拭目以待。印度政府是否能夠毫發(fā)無損地擺脫停用大面額紙幣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讓印度民眾感到忐忑不安。正如經濟學家指出得那樣,一開始莫迪的這一舉措的確獲得了廣泛支持,然而現在民眾是否繼續(xù)保持支持態(tài)度,取決于受到這一禁令的影響程度。
經過為期兩周的混亂和政府無能的充分展示后,議會被休會,反對派計劃于11月28日舉行一場全面的印度抗議活動。而且,有人甚至宣稱這個計劃曾被提前泄露給某些人。不斷升級的局面迫使印度政府繼續(xù)發(fā)布新的臨時法令,以阻止人們采取對抗措施。
于是,有人猜測黃金可能是印度政府接下來的目標。按照這一思路,如果印度政府能夠停用特定面額紙幣,那么它必然也能夠發(fā)布黃金進口禁令?值得一提的是,直接禁止民眾持有黃金看起來并不可能,因為這可能引發(fā)遠高于混亂層面的社會動蕩。
另外印度的寺廟也持有大量的黃金,對此,有市場分析師戲稱:印度的大神(宗教)們毋庸置疑不能被消遣的。
因此,為了緩解人們的擔憂,印度財政部某高級官員表示,印度政府并沒有在考慮任何限制個人持有黃金的建議。正如《印度時報》報道得那樣,繼為打擊洗錢而停用500盧比和1000盧比面值的紙幣后,民眾就擔憂政府可能采取某種限制個人持有黃金的措施。
也有報道稱,在大面額紙幣停用后,許多不法分子已經將他們的黑錢轉為黃金。當然,印度官方到現在為止也并沒有否認存在“禁止黃金進口”這樣的建議。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