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東樓
近日,谷歌宣布改造其手機搜索App,將納入有關用戶喜好的個性化內容,新功能被命名為“Google Feed”。對此,有國內媒體指出,谷歌此舉是跟隨百度的feed流新聞模式。而也有媒體認為,中美兩大搜索引擎巨頭在發(fā)展方向上“殊途同歸”,是大勢所趨,并非誰跟隨或復制誰?那么,谷歌是否在跟隨百度?谷歌與百度同推feed流新聞是純屬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
同推feed流,谷歌與百度有何異同點?
說到feed流,這并非百度原創(chuàng)。Feed流最早起源于網景通訊公司(Netscape)的推送技術,而隨著近些年來國內內容資訊平臺大爆發(fā),feed流被廣泛用于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社交網站和內容平臺,而feed廣告更是已經成為國內社交平臺的一種重要盈利模式。因此,無論是百度還是谷歌,如果追溯其鼻祖,那么兩者可能是同一個“發(fā)源地”。
但是,在搜索引擎行業(yè),百度確實是業(yè)內第一家將feed流加入到移動搜索客戶端的平臺。早在去年6月,百度就推出“百家號”,并同時發(fā)布內容戰(zhàn)略,在手機百度上推出了feed流,主打個性化資訊消費,而這開了搜索引擎平臺加入feed流,全面轉型內容平臺的先河。相較而言,谷歌推出的時間較晚,足足比百度晚了一年之久。
盡管上線feed流的時間有早晚區(qū)別,但從技術原理來看,兩者應該是一樣的,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對用戶進行主動信息推薦,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搜索引擎那樣需要用戶主動發(fā)起需求去檢索信息。而談到人工智能,百度和谷歌作為搜索引擎行業(yè)兩大巨頭,有天然的大數據優(yōu)勢,因此也能夠看到兩家都是較早大力投入到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而在feed流方面,兩者都選擇用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基礎,可以說一方面是由公司基因決定,另一方面也是feed流技術發(fā)展至今的必然。
所以,我們看到,在加入feed流之后,兩者的首頁保持了驚人的一致,而且在內容頻道類型設置方面也是大同小異,都是重點推薦的娛樂、體育等大眾接受度更高的新聞資訊。
不過,雖然兩者在feed流技術方面可以說是“同源”,產品也有眾多相似之處,但是如果對比百度與谷歌在feed流產品的細節(jié),還是能夠發(fā)現兩者之間有諸多的不同。
第一,在內容的展現形式方面不同,谷歌在首屏展示的內容更少更精,而且內容除了展示標題之外更有資訊的簡介,而百度相較而言更加豐富,僅有標題和頭圖展示。這個其實稍加分析就不難理解。首先,兩者針對的用戶群體不同,谷歌的feed流產品首先需要滿足歐美人群獲取信息的需求,而百度作為國內第一大搜索引擎平臺,必須先考慮到國人的閱讀需求。其次,從閱讀習慣上來看,國人普遍喜歡快閱讀和輕閱讀,所以百度在內容展現形式方面更符合國人習慣,而歐美人群則更喜歡深度資訊,所以谷歌的產品設計也有其依據。
第二,雖然兩者推薦的內容大同小異,但是推薦的內容側重點不同。比如,谷歌將飲食放在重要推薦位置,而百度則專門將短視頻內容單獨設置一個頻道,方便用戶瀏覽短視頻內容。實際上,近些年來,短視頻在國內發(fā)展迅速,已經成為各大內容資訊平臺重要的流量來源,所以百度feed 流突出短視頻內容。而谷歌的用戶大多都是非中國用戶,所以對于這個趨勢沒有洞見也不難理解。
還有,百度還利用其獨有的智能語音技術,設置了語音收聽功能,方便用戶戴著耳機收聽內容資訊,而谷歌則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設計。可以說,在這一點上百度的用戶體驗更佳,考慮到了用戶不同的場景下對內容資訊的獲取需求。而谷歌作為一個遲到者,雖然其技術實力毋庸置疑,但在用戶體驗方面顯然還有更多的功課要補。
總的來說,百度與谷歌在feed流新聞方面的差異,背后可能是國情的差異和用戶人群需求不同導致的,兩者之間或許并沒有優(yōu)劣或對錯之分。
同源不同宗,背后的邏輯卻驚人相似
前面提到,百度與谷歌在feed流產品方面“同源不同宗”,存在諸多差異。但是,從百度和谷歌先后推出feed流產品的內在邏輯來看,卻又是一致的。
首先,兩者推出feed流,都是在移動互聯網新場景下,搜索引擎平臺應對用戶需求的變化而主動求變的結果。只不過,百度動作更迅速。事實上,百度之所以能夠在去年就在手百上推出feed流新聞,其實也是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yè)發(fā)展迅猛,尤其是內容資訊平臺近些年異軍突起倒逼的結果。實際上,作為此前國內互聯網的一大入口,百度自然不希望其用戶時間被其他內容資訊平臺蠶食干凈,而是希望能夠在用戶時間之爭當中,通過滿足人們獲取信息和資訊的剛需,打贏這場用戶保衛(wèi)戰(zhàn)。對于谷歌來說,同樣面臨相似的問題,雖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fā)展更迅速,但是其他國家在移動互聯網發(fā)展方面也正在飛速發(fā)展,所以谷歌推出feed 流同樣是希望留住用戶,最大化地占有用戶時間,增加產品的粘性。
其次,feed 流廣告已經是一種成熟的商業(yè)模式,推出feed流,有助于兩者豐富商業(yè)模式。在此之前,兩者在盈利方式方面都依賴于傳統(tǒng)的搜索引擎廣告,這一商業(yè)模式雖然很有效,但是其增長已經面臨天花板,而且在移動互聯網的新場景下傳統(tǒng)的搜索廣告已經不能滿足企業(yè)的需求。而早在2016年9月舉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就宣布再次加碼內容生態(tài)建設。并明確提出,將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涵蓋內容生產、分發(fā)、變現三大環(huán)節(jié)?;诎俣戎?、百度百科、百度貼吧、百度搜索等數十年的優(yōu)質內容沉淀,百度內容生態(tài)將利用百度的產品、技術和資源優(yōu)勢,實現高質量內容與消費者的匹配。
實際上,先不說百度百科、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這些原有的內容平臺,百度最早在2013年推出百度百家網站,一度在內容創(chuàng)作者心目中聲名鵲起。而在2016年,百度更是對內容平臺進行全面升級,并更大力度地扶持內容創(chuàng)作者群體,目前已經聚集了超過數以萬計的內容作者。根據百度2017Q1財報顯示,百家號入駐賬戶數達45萬,同比上季增長一倍,而時至今日,已經來到第三個季度,這個數字可能還要再翻一倍。
而對于谷歌來說,同樣不愿錯失feed流廣告這一具有極大增長潛力的“蛋糕”,所以推出feed流的時間雖然有點晚,但應該是早就打定的主意。不過,谷歌在內容方面的儲備較弱,起步較晚,除了在推出feed功能之外,可能還需要在內容生態(tài)的建設上發(fā)力。
最后,兩者同推feed 流,或是搜索引擎平臺自然進化的結果。雖然搜索引擎的技術幾經變化,但是搜索引擎平臺的產品模式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大的變化。而現在,或許已經到了變革的時刻。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搜索引擎平臺能夠化被動為主動,能夠對用戶在信息方面的需求做到更加精準的預測和判斷,從而可以主動向用戶推送用戶感興趣的信息和內容。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上網獲取信息的場景更加豐富且多元化,如何在不同的場景下,都能夠為用戶提供最佳的信息獲取體驗,這也是搜索引擎平臺尋求變革創(chuàng)新的初衷。因此,在推出feed流這件事上,作為晚來者的谷歌對早入場的百度或許有些經驗借鑒,但兩者也都是順勢而為。
總的來說,從百度和谷歌分別推出feed流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在今天,中美兩大科技強國在互聯網方面的發(fā)展已經基本同步。實際上,如果說在二十年前,中美在科技領域的差距是天壤之別的話,那么,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中美兩大科技強國已經不分伯仲。在搜索引擎領域,美國有谷歌,中國有百度;而在電商領域,美國有亞馬遜,中國則有阿里巴巴,在社交領域,美國有Facebook,中國則有騰訊。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雙方都有交叉競爭,而且勢均力敵,而這正是當下互聯網行業(yè)全球格局下,中美各頂半邊天的真實反映。而中美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產品頻繁出現交匯點,互有經驗借鑒,其實也很正常。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