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一篇關于周鴻祎的文章流傳甚廣,叫做《人民想念周鴻祎》?;蛟S幾年后,又會有它的續(xù)作出現叫做《人民懷念張一鳴》。
最近有關今日頭條的新聞特別多,而且都是集中爆發(fā)。高價挖角知乎大V的事情還未平息,今日頭條又與微博懟了起來。加上之前與騰訊、百度之間緊張復雜的關系,張一鳴似乎在走周鴻祎的舊路。
老周最近不怎么露面,也很少點評業(yè)界大佬和事件,很不像多年前的他。前不久360舉辦互聯網安全大會,周鴻祎親力親為,對媒體說360要回歸安全守住安全。你看,即便是久經沙場的老周也懂得固本培元,保住大本營。
張一鳴治下的今日頭條,近年來不斷拓展邊界,做短視頻、直播、問答、社交,觸角伸到各個角落。也因此招來了競爭,甚至因為一些“不光彩”的做法,還引來了一些非議。
對于一個估值百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來說,四面樹敵或許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處境。但今日頭條不這么認為,它依舊在挑撥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神經,四處征戰(zhàn)。
微博、知乎、騰訊VS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爬數據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與微博沖突之前,知乎、騰訊甚至一些傳統媒體,都被今日頭條爬過數據。最近因為爬數據引起公眾輿論的就屬微博了,微博做出了一些非常規(guī)的舉動,引發(fā)了行業(yè)大范圍討論。
9月15日微博修改了用戶協議,然而其中在原版協議也出現了疑似“霸王條款”的規(guī)定,導致不少用戶和大V“聲討”。
微博用戶協議事件爆發(fā)之前,就已經發(fā)出公告禁止第三方平臺利用技術手段爬數據。但今日頭條聲稱與用戶簽訂了協議獲得授權,所以可以合理合規(guī)的爬數據。因此,在應對今日頭條爬數據這件事上微博做出了一個冒險的舉動,修改用戶協議。
雖然微博與今日頭條還未因此事對簿公堂,但不少分析認為官司在所難免。與微博不同的是,騰訊早已對今日頭條動用了法律法器。
今年4月,騰訊、搜狐相繼以今日頭條涉嫌侵犯其所屬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分別向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提交訴狀,要求今日頭條立即停止對涉案作品提供在線傳播。其中騰訊起訴今日頭條直接侵權的案件多達287宗。6月29日,法院就騰訊網起訴今日頭條的287宗侵權案件全部做出判決。今日頭條被判287宗案件侵犯騰訊網信息網絡傳播權,需向騰訊網賠償27萬余元。
騰訊與今日頭條之間的競爭早已明朗。2015年騰訊推出天天快報,今年騰訊OMG組織架構調整,快報產品部更名為興趣閱讀產品部,就是要在算法推薦上與頭條直面競爭。
與騰訊、微博先后開戰(zhàn)后,今日頭條的下一個目標是知乎。作為中國最大的原創(chuàng)知識問答平臺,知乎擁有數量龐大的問答庫,在今日頭條推出悟空問答后,這個問答庫就被盯上了。
同微博一樣,今日頭條也在爬知乎的數據和內容。高價挖角300知乎大V只是表面,據我所知還有人工復制、機器抓取等辦法。目前來看,知乎暫時處于按兵不動狀態(tài),沒有修改用戶協議也沒有發(fā)起訴訟,而是一直在幫助用戶維權。
爬數據不是原罪,不尊重知識版權才是
今日頭條的四處征戰(zhàn),正在引起互聯網內容版權的新一輪恐慌。這輪恐慌已經不僅在轉載和算法層面,而是在用戶版權意識蘇醒的大背景下,存在于互聯網之上的內容版權究竟屬于誰。
微博用戶協議事件爆發(fā)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微博用了一個錯誤的表述方式。微博稱其本意是防止第三方惡意抓取,但表述出來卻是越俎代庖綁架了用戶,至用戶權益于何地?
不久前我也曾關注過華為與騰訊的爭端,在文章末尾留言的讀者大多都是理性派,沒有傾向華為或者騰訊,而是真真切切的在擔心,自己的數據為何被別人操控。這就是今天,內容版權的一個時代背景——用戶權益至上。
回到今日頭條的問題上來也是一樣,微博、騰訊、知乎這三家公司遭遇了一樣的境遇,但微博和騰訊選擇“綁架用戶”和訴訟來解決問題,前一種容易遭到用戶抵制,后一種只能起到短時效果。
而我更提倡知乎的做法。知乎的用戶協議顯示:著作權均歸用戶本人所有。用戶可授權第三方以任何方式使用,不需要得到知乎的同意??梢?,知乎的用戶協議是對用戶最寬松的,同時,知乎一直在幫助用戶維權,而用戶享則有對內容的所有主動權。
據我所知,2013年知乎就啟動了版權保護工作,代用戶發(fā)起維權,保障用戶的權益。知乎法務收集侵權證據與各大平臺對接,并隨后創(chuàng)建知乎版權保護專欄,定期公告版權保護工作。
2016年1月,知乎開放了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功能,在業(yè)界首次實現了跨平臺維權的產品化。通過綠色維權通道,用戶可以在知乎站內一次投訴多篇微信公眾號侵權文章,確認侵權的文章將會在 24 小時內刪除。
整個2016年,知乎在微信投訴13868條侵權,除去不符合抄襲標準的1870條投訴外,11998條侵權文章被刪除;在網站侵權發(fā)起投訴262條,其中182條被刪除;在微博發(fā)起投訴25條,刪除20條。
另外,知乎對于站內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和回答,也以同樣標準來嚴格要求,通過產品設計和社區(qū)管理等多重手段,引導用戶進行規(guī)范轉載。如果存在抄襲的情況,經查實后管理員會進行較為嚴厲的懲罰。
所以我們看到,在對于內容版權這件事的態(tài)度上,雖然知乎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但對于用戶權益的保護卻一直在進行。相反,以工具算法起家的今日頭條也應該認識到,在接到那么多的侵權投訴和版權官司后,對于內容、對于用戶,是否應該抱有一個更敬畏的心理呢?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