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一篇《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僵尸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徹底讓馬蜂窩刷爆了朋友圈,這次的指責掀開了馬蜂窩的遮羞布,也徹底引發(fā)了我們對UGC內容版權歸屬的熱議。

“拿來主義”的互聯網原罪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作為一家主打用戶生產內容的旅游網站,馬蜂窩的流量基礎來自于內容,其所提供的核心價值也是內容服務。換句話來說,馬蜂窩涉嫌抄襲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接近于核心資產。如今馬蜂窩正處給在融資的關鍵時期,這次的“造假”風波對其造成的困擾可想而知。

我們縱觀中國互聯網的內容平臺,巨頭也好,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罷,稍微扒一扒,或多或少都能發(fā)現各種關于版權的黑歷史,這種“拿來主義”存在于互聯網已久,很多內容平臺發(fā)展之初,由于沒有足夠的內容數據,往往都會通過抓取競爭對手內容的方式來解決冷啟動問題。

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今日頭條,雖然當下從圖文到短視頻領域的原創(chuàng)內容扶持都能看見這家公司的聲影,但在早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從內涵段子到今日頭條App,甚至細化到微頭條和悟空問答這樣功能性的產品,今日頭條卻更多是秉持“拿來主義”。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今日頭條也因此頻繁遭遇各種內容版權危機,自2014年至今,今日頭條僅侵權遭遇的起訴就已超過10起,起訴方不僅有南方日報、新京報這樣的傳統(tǒng)媒體,也有騰訊、搜狐、鳳凰新聞等互聯網企業(yè),甚至連其昔日股東微博,也在去年8月發(fā)布公告控訴頭條未經許可抓取微博內容的不正當競爭。

最近今日頭條則再次因侵權搜狐視頻熱播的網絡劇被搜狐起訴,而在違規(guī)轉載現代快報文章被起訴后,這場歷時3年的官司,最終以今日頭條敗訴,并賠償現代快報10萬元損失告終。在這之后,國家版權局在京約談了抖音和西瓜視頻,并要求相關短視頻平臺企業(yè)要進一步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全面履行企業(yè)主體責任。

如今涉及侵權的馬蜂窩正計劃未來2~3年赴美IPO,而今日頭條也逐漸成為巨頭騰訊最可怕的潛在挑戰(zhàn)者,“拿來主義”成為這兩大平臺內容積累過程中不可抹去的一筆。中國互聯網企業(yè)習慣了先犯錯,再改錯,版權所帶來的危機問題,在拿來主義”所獲得的利益面前,仍然足以讓平臺選擇忽視。

互聯網平臺為何明知故犯?

其實馬蜂窩也好,今日頭條也罷,更或者是其他內容平臺,它們之所以肆無忌憚的抓取內容,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中國互聯網缺乏有效的法律監(jiān)管,被侵權的平臺維權成本很高,再加上企業(yè)自身出于成本和流量的考慮,也往往會刻意為之。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王欣“技術無罪”的那聲吶喊,這曾博得了無數人的同情。在早期因版權被質疑違規(guī)時,張一鳴也同樣用技術中立來解釋這種抓取行為,“今日頭條是一個信息分發(fā)渠道,不進行內容的生產加工,只做內容分發(fā),算法自動挖掘用戶的興趣,將用戶感興趣的信息推薦到用戶眼前?!?/p>

互聯網技術確實一定程度上是中立的,但如何使用技術、傳播何種內容則體現了技術使用者的價值觀,馬蜂窩的水軍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今日頭條在內容傳播上的“投其所好”,其實都是濫用技術或是放任技術危害他人的案例。

長期來看,“拿來主義”對平臺的發(fā)展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去年8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今日頭條直接從微博抓取了大量自媒體賬號的內容,依靠算法驅動的微頭條,借助這些微博抓取過來的內容,短時間內也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績,但最近鬧出的一則笑話卻開始讓行業(yè)開始反思起來。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最近微頭條中的羅永浩和雷軍都發(fā)布了同樣的一個表情,有網友就著這個話題偽造了“羅永浩和雷軍互相表白,小米即將要投資錘子”的假消息,而令人大跌的真相是羅永浩和雷軍只是分別轉發(fā)了一條微博,結果微頭條卻沒有抓取到轉發(fā)的內容。

今日頭條發(fā)力微頭條,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夠建立社交關系,但抓取過來的內容生態(tài),并非是用戶自發(fā)產生,這也意味著用戶之間沒辦法形成有效連接,所謂社交關系就成了一句空談。

內容平臺真正應該注意什么?

回到馬蜂窩事件,這件事之所以會刷屏,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一個中國互聯網存在已久的爭論,那就是“用戶在平臺發(fā)布的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如今,絕大部分UGC平臺在用戶注冊的時候都會簽訂版權協議,這種版權協議很多時候涉及兩部分,一部分是明確平臺上的內容,不允許其他主體非法獲取,另一部分則是用戶在平臺上所發(fā)布的UGC內容,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不過根據《著作權法》第11條明確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UGC內容的所有權屬于用戶,原發(fā)平臺的版權協議在法律上也是無效的。

不久前,脈脈由于未經授權抓取微博信息被判不正當競爭,以及賠償新浪微博經濟損失200萬元的判罰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此認為,

“互聯網絡中,用戶信息已經成為今后數據經濟中提升效率、支撐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因此,數據的獲取和使用,不僅能成為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來源,更能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是經營者重要的競爭優(yōu)勢與商業(yè)資源。因此,網絡平臺提供方可以就他人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其經過用戶同意收集并使用的用戶數據信息主張權利?!?/p>

該法院同時指出,明確第三方應用通過開放平臺例如Open API模式獲取用戶信息時應堅持“用戶授權”+“平臺授權”+“用戶授權”的三重授權原則。數據提供方不僅應將用戶數據信息作為競爭優(yōu)勢來加以保護,還應將保護用戶數據信息作為企業(yè)的社會責任,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提升Open API合作模式中相應權限的控制,通過Open API接口調用的檢測以及保存調用過程的控制,不斷完善Open API合作模式。

這意味著UGC內容的創(chuàng)建者是誰并不重要,搭建平臺網站投入運營、技術和人力成本,擁有對數據的使用權和分發(fā)權,也就是說,雖然第三方網站抓取的UGC內容版權本身屬于用戶,但在未和內容發(fā)布平臺達成合作協議之前,第三方實際上并沒有搬運和轉載的權利。

在現實情況中,由于大多數用戶對著作權并沒有明確的意識,在信息不對等的前提下,平臺往往就成了這些UGC內容版權的代理者,這其中既包括代理用戶向第三方提出維權主張,也包括授權給第三方平臺等等,也就是說,第三方平臺想要抓取用戶的UGC內容,不僅要獲得“用戶授權”,“平臺授權”其實也同等重要。

對于任何一家以內容為核心的平臺,在抓取第三方內容之前,恐怕應該最先要做的事情仍然是獲得授權,不僅僅是獲得用戶授權,更重要的還有獲得為這些內容提供場景的平臺授權。脈脈和微博的官司,其實也給眾多平臺提了一個醒,互聯網并不是法外之地。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0-24
馬蜂窩“造假”風波背后,UGC內容版權到底屬于誰?
“拿來主義”的互聯網原罪作為一家主打用戶生產內容的旅游網站,馬蜂窩的流量基礎來自于內容,其所提供的核心價值也是內容服務。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