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旅行的人也許會發(fā)現(xiàn),在返程路上,當看著景色在面前一一掠過時,一首情歌往往最為應景。
《探秘行星地球》南極篇更新了最后一期,在節(jié)目的尾聲,老狼、竇驍、張瑋瑋也終于踏上返航之路,他們圍坐在船艙里的一張長桌邊,與節(jié)目組工作人員一起,合唱了一首《我要你》,來感謝外國航行組一路的幫助與陪伴,也用它來與南極作別。
在過去的十幾天里,他們一起經歷了德雷克海峽的巨浪,一起踏上了南極凈土,一起偷拍過海豹,也一起煮過水餃。張瑋瑋抱著吉他,老狼擔任指揮,女聲先起,男音輔入,和聲的一瞬如同海浪沖刷沙灘:
“這夜的風兒吹/吹得心癢癢/我的情郎
我在他鄉(xiāng)/望著月亮”
此一別,南極對他們而言,也永遠只能是一輪他鄉(xiāng)之月了。
記得是在第3集,節(jié)目組剛剛登上“漢斯號”,開赴南極。竇驍問了老狼一個問題:世界上有兩類人,一類是水手,一類是農夫,水手對未來沒有確定性的預期,永遠在探險,農夫喜歡做可預見結果的事,一步一個腳印,你覺得自己有百分之多少是農夫,百分之多少是水手?
“農夫”,老狼說。
很喜歡竇驍問問題的方式,他用了百分比的問法,確實,在都市生活里,農夫和水手似乎已然成為兩個文學性身份,像兩個端點,居于一條軸線的兩邊,我們只能在它們之間選一個標定點,來明確自己的生活。它們都只是隱喻,水手探索的對象也不僅包括外部世界,內在心靈的成長也是探索。而無論于外于內,大多數人只是空有一顆水手的心,也許我們看上去更像農夫,離不開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但事實上卻不如他們那樣幸運。
我們沒有多少根苗握在自己手里,無法完全擁有自己的作物,終日跟虛擬打著交道。更糟的是,心里那個水手卻從未停止騷動,探索未知,這種根植于人性深處的精神需求并沒有隨著生活形態(tài)的變化而消失,我們也因此焦慮著,“打破舒適圈”的流行言論就是明證,沒有誰甘心困于原地,只是害怕出走。
說到底,能夠去南極的終究是少數,它也只是一種隱喻而已。那么,去不了南極的我們,在當代都市生活中,是否還有可能一邊耕耘,一邊探險?
01
我們?yōu)槭裁纯偂跋肴タ纯础保?/strong>
回到開篇提及的那個特殊時刻,當旅人駛離一處風景時,眼看著還依依不舍的大自然在面前分開、從兩側掠過,這一刻內心會生出一種莫名的蒼涼,似乎整個旅程中被激起的情感都一齊涌了上來,不斷向后駛去的景色仿佛一種提醒,此時此刻的心境,以后再怎么回憶,也不可能復味了。
告別一處風景,就像告別一個沒有結果的愛人,人類對于大自然從來都只能相遇,不能占有。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想要擁抱她,這種內在需要,從古至今,根植于人的本性。
節(jié)目有一個橋段頗具反諷意味,啟航前,在世界最南端城市烏斯懷亞的一家小酒館里,張瑋瑋對老狼和竇驍科普德雷克海峽,這是他們南極之旅的必經之地,也被稱為“咆哮的西風帶”。三個人一邊拿剪刀剝著帝王蟹,一邊“從戲劇的角度理解這事兒”:幾個體面人聚集在一個封閉空間里,在大自然的兇險面前,很可能就失了體面。
“這么考驗人性,那我不去了?!?/p>
老狼嘎嘣一聲剪開蟹鉗,大家笑作一團。自此之后,他便給三人團隊增加了某種英雄氣概,戲稱竇驍、張瑋瑋和自己為“小英雄”、“大英雄”、“老英雄”。雖然其中不乏戲謔,但事實上,三個人都對這趟旅行中的“危險”暗自期待著,像竇驍說的,害怕德雷克海峽的浪令人失望。面對南極原先宥于現(xiàn)代城市生活而被圈禁起來的生命悲劇意識,很難不被激發(fā),只是由于現(xiàn)代人的智識和反諷氣質,在親臨南極之前,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不讓自己陶醉于這種英雄情結。
老狼、張瑋瑋、竇驍,老中青三人,一路嘻鬧的友誼讓人想起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扎這對組合,吉訶德也同樣意識到自己的英雄情結只是前人的一種文學策略,但還是以此作為“游戲之道”,探尋新的自我。老狼三人由于擁有完全陌生的南極,不必像吉訶德一樣自欺,就可以期待一場冒險和更新了。
最后一期節(jié)目中,老狼回憶整個旅程,正是當初調侃的德雷克海峽成為了他印象最深的地方??粗淼木蘩?,他回想著一百年前,甚至幾百年前就有人劃著木船,來穿越這樣一道海峽,單純地想要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第9期節(jié)目里,張瑋瑋參觀1944年英國建立的南極科考站,儲藏間的墻壁一角,掛著一件褐色沖鋒衣,表面顏色濃淡不均,顯示著它曾經歷過的雨水和冰雪。彼時還沒有防水衣料,探險家直接在外套上打蠟,才形成了這樣一種質地不均的顏色。
人類自誕生之初,就從未停止探索和冒險,那種深植于人類心靈的驅動力究竟是什么?
在“漢斯號”上的最后一晚,船長帶領大家穿越了一道狹窄而又絕美的峽谷,老狼形容它不像是地球上的景色,在那種亙古的寂靜面前,他們一言不發(fā)地看著,“就覺得自己真的是,真的不算什么”,張瑋瑋事后說。
也許康德提出的“崇高美”這一審美范疇,可以提供一種解釋: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本質上是感到自己作為人的力量和自由受到了阻礙,在這一刻,大自然喚醒了人類超越存在之上的生命力量,在渺小和軟弱中發(fā)生一重反轉,產生了一種對崇高的審美體驗。大自然帶來的阻礙與痛感,讓我們深感自身之有限,也隱隱約約觸摸到無限的可能,作為人的自由由此復生。
02
手機是溫床,也是船只
無論是堂·吉訶德式的生命探索,還是康德“崇高美”的審美體驗,它們都關乎人內心深處的某種生命意識,如果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一味地圈禁這種精神需求,就必然帶來問題。而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如此逼仄,跟一個朋友聊起這事,他想到的禍首就是手機,這一塊薄薄的方磚仿佛一把枷鎖,把我們禁錮在工作和娛樂里,不再有縫隙,消解著我們“去遠方”的愿望,彷佛刷一刷行走的朋友圈,就可以代替我們自己周游世界。
想必《探秘行星地球》南極篇的觀眾也看到了,這樣一檔以走出城市為旨要的節(jié)目,合作的品牌方是“OPPO Find X”。OPPO Find X為什么會和一個探險節(jié)目緊密結合在一起?
探索,是二者調性向匹配的地方。探索于人類而言,是走出舒適區(qū),突破自我,對OPPO Find X來說,是對技術和設計不倦的探索精神。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將其解讀為一種提醒,提醒我們不要忽視手機最初并且始終可能扮演的角色,它只是人的延伸,而非人之本身。我們可以在手機端看他人穿越世界的旅行,他人無盡的探索,但要內化成個人的感悟,仍然需要親身去經歷。
節(jié)目里,老狼、竇驍、張瑋瑋,他們每天會用手機的前置鏡頭錄一段視頻,作為日志,這些收入的畫面與聲音會幫助三人更好地回味這一程探險,也會在日后一遍遍回味中,帶來更豐富而確鑿的體認。
對節(jié)目里的一個畫面印象很深,老狼站在甲板上,舉著手機找信號,終于撥通了給兒子橄欖的電話,在電話那頭,除了父親的描繪,他還能親耳聽到巨浪翻卷地平線的聲音。
“手機”永遠不是我們自我圈禁的理由。誠然,我們對世界的體驗越來越多地被中介化了,技術提供給都市人更多機會,去間接觀看,媒介傳導的畫面與聲音仿佛一貼止痛藥,總能陣一陣我們那顆偶爾不安的水手之心。但這終究是他人眼中的世界,我們真的甘心永遠站在鏡頭后面嗎?就像老狼在節(jié)目里說的,看《動物世界》里的企鵝,跟看自己面前的企鵝,是不一樣的。
手機是溫床也是船只,關鍵在于使用的人本身。欲望的附庸、探索的伴侶,這些都是它可能扮演的角色,也許我們無力回避前兩種中的任何一種,但絕不應忘記最后一種可能,我們手里的方寸之屏,可以成為吉訶德的桑丘,在旅程中、也在日后無數個日夜里,與介于“農夫”與“水手”之間的我們,相互解救。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