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宅之痛:警惕長期隔離的“副作用”
2020年伊始,因為這場突然而至的疫情,我們直接以Hard模式開局。原本代表一年辭舊迎新的春節(jié)小長假也變成了一場讓數(shù)億人郁悶不已的長時間隔離。大人盼開工、孩子盼復課,估計成了疫情期間我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最多的段子了。
這不得不令人心生感慨。正是數(shù)億國人這樣自覺地隔離防護,才有效地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就連世衛(wèi)組織的官員也承認,是中國政府和民眾的努力為其他國家的防疫爭取了時間。但這一場如此規(guī)模較大、時間長達一個多月的隔離,其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
疫情除了對國家宏觀經濟層面顯著的負面影響,對于每個個體而言,由于長時間社會隔離和對悲觀信息的關注,也會給心理身體造成很多的隱性問題。
我們看得見的直接影響就是開工和復課的一再延期,直接造成家庭收入的下降,耽誤孩子的學業(yè);而容易讓人們忽視的影響就是,由于疫情隔離突然將一家人長時間拘束在一起,使得生活中積攢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fā),多重的壓力導致人們會產生各種的心理焦慮、憤怒和爭吵。而對于那些獨自隔離的人來說,除了克服生活上的種種難題,還要面對社交減少、孤獨感等心理問題。
另外,最近英國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長期的社會隔離會造成人體的炎癥反應,增加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由于這類生理上的不良反應難以引起我們察覺,因而需要我們更加警惕和及時干預治療。
隔離防疫,心理也要防“疫”
這場突然而至的疫情送給我們每人一份“不太尋?!钡某L假期。這份假期并不像人們一開始設想的那么輕松。盡管我們人類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有這樣那樣的休閑娛樂來緩解疫情帶給我們的負面作用,但面對這場長達一個多月的社會隔離措施,每個人都會產生或輕或重的一些心理反應和問題。
由于新冠疫情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fā),特別是對于身處疫區(qū),自己或親人每天要面對生死考驗的煎熬的人們來說,人們更容易感到恐慌和焦慮。他們所體驗的壓力是置身事外的人們難以體會的。而根據(jù)研究者對于SARS期間疑似感染的隔離者的調查,結束隔離后的人們更容易患上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甚至還有抑郁癥。即使沒有發(fā)生感染,也沒有醫(yī)院緊張救治的經歷,也會有人從大量身邊的事例、媒體報道中感受到這種威脅,從而出現(xiàn)各種情緒問題和應激反應。對于那些因感染進行隔離救治,以及長期處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志愿者來說,他們也更加需要在疫情結束之后,進行及時的心理咨詢和診斷干預。
而大多數(shù)身處疫情風暴之外的人們,普遍都會經歷從一開始對疫情的無知和恐懼,轉變?yōu)椤坝X得應該有人要對這事負責”的憤怒,再后面轉變?yōu)閷σ咔榈穆槟竞蜔o助。
與以往歷史時期不同的是,由于公眾媒體和個人社交網絡的發(fā)達,我們不再缺少疫情信息,反而是處在信息過載的狀態(tài)。人們對于疫情新聞和各類消息的持續(xù)關注,一方面幫助我們能正確有效地進行防疫,另一方面則可能會促使一些人過度共情或焦慮,引發(fā)悲傷、失眠、易怒等問題,甚至也會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
從這場疫情信息的長期報道看來,越是公開透明、權威的疫情報道,對疫情現(xiàn)場真實的還原報道,才越能打消公眾疑慮,平息人們因為信息不暢或錯亂引發(fā)的焦慮和憤怒。
此外,隔離本身也是家庭矛盾和負面情緒的放大器。由于夫妻、父母和孩子突然憑空多出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處的時間,原本平時被掩蓋的小矛盾變成不得不面對解決的棘手問題,再疊加上收入減少引發(fā)的經濟壓力,會給很多人帶來過度的壓力和焦慮情緒。
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家庭矛盾、子女溝通、就業(yè)收入等問題,如果在隔離后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那么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問題也會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比如離婚率、失業(yè)率的上升等。
隔離一時苦,孤獨難治愈
如果說以上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大眾還是能夠明顯覺察到的話,那么由于隔離導致的身體的病癥反應則不太容易感知到。但由于疫情隔離,而可能導致的身體反應,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近日,英國里薩大學和布魯內爾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的社會隔離可能加劇人體內的炎癥的發(fā)生。炎癥本身是身體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反應,機體對于各類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適當?shù)难装Y有助于身體殺滅致病源,修復組織損傷,恢復身體健康。但是過度的慢性炎癥則會增加人們患上抑郁癥、記憶障礙甚至癌癥等疾病的風險。
根據(jù)該項研究,長期的社會隔離則會導致人體釋放一種C反應蛋白,與組織損傷后釋放的糖蛋白相同,而這種糖蛋白長期釋放會轉行為引發(fā)血栓的蛋白纖維。研究還顯示,與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在社會隔離中產生這類炎癥反應。我們猜測,也許在長期的社會進化當中,女性更能忍受與外界隔離而產生的壓力,而男性有著更多的社交需求,因而難以忍受這類隔離體驗。
但研究人員還指出,孤獨感也是造成我們身體產生炎癥的一大誘因,但與社會隔離不同,它并非直接引發(fā)人體的炎癥反應,而是孤獨感的壓力會促使人體提高炎癥細胞因子IL-6的水平,從而引發(fā)更持久的炎癥。
盡管這一研究還不能拿出嚴格的證據(jù),但研究人員認為隔離和孤獨引發(fā)身體反應的機制是不同的。如果換成常識來理解,隔離終有盡頭,引發(fā)的炎癥反應總會因為隔離解除、社交活動、心理活動的增加而得到緩解和治愈。而孤獨感則并不受社交活動影響,更多是人的一種客觀的心理問題,是一些人長期存在的心理慣性,而其所引發(fā)的炎癥更難以消除,也需要更長時間的干預和自我調節(jié)才能克服這類心理問題。
現(xiàn)在,我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地區(qū)間的隔離逐步解除,但短期內恢復原先的生活狀態(tài)仍不太可能。面對我們可能存在的這些心理和生理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心理建設要重視,生理健康也重要
一旦隔離解除,放飛自我是萬萬不能的。鄭州小伙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不作就不會死”的荒唐后果。但消極絕望也是千萬要避免的。理性科學應對、恢復積極心態(tài)、注意外出防護和消毒,才是我們更好地恢復正常工作生活的正確姿勢。
對于自身的心理狀況,建議每個人都要認真應對,而不是通過報復性的消費、聚會來掩蓋積壓已久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畢竟疫情是一場難得的人生考驗,我們理應從災難中獲得成長的經驗。經歷疫情,我們會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比擁有豐富的學識和強大的內心更重要、也更有魅力了。這些豐富的知識和心理治愈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幫助普通人進行心理建設。
同樣,這場疫情隔離帶給一家人的長期相聚的機會,同樣也是家人之間直面問題、消除隔閡,共度難關的絕好時機。尊重、理解和有效溝通,也許是治愈我們心理問題最實惠的療法。
春暖花開,隔離期里倦怠的身體需要釋放那些積壓已久的精力和“炎癥廢棄物”。出門運動,恢復身體活力,也是打破隔離副作用的有效手段。而在疫情結束后,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做一次全身體檢,充分了解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好科學合理的健康防護的方案。
而對于那些因為疫情感染而遭受親人病逝、病痛折磨等巨大打擊的人們來說,或者是那些因為疫情遭遇嚴重生活困難的人們,有效的社會心理干預和政策的補償、救助,成為更為重要的緊迫任務。
眾所周知,我們本身具有一種強大的“反脆弱”的能力。人們可以在經歷挫折、傷害之后,不僅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還可以變得更加強大,能夠經受更多壓力和挑戰(zhàn)。
隔離總有結束時,未來生活會獎賞那些從這場疫情考驗中習得“反脆弱”能力的那些人的。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