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平臺、行業(yè)標準相繼出爐,“直播帶貨”將有哪些變化?

原標題:投訴平臺、行業(yè)標準相繼出爐,“直播帶貨”將有哪些變化?

《618淘寶直播創(chuàng)新報告》發(fā)布,淘寶直播累計下單金額6982億元,創(chuàng)下直播帶貨新紀錄,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實體業(yè)迎來了寒冬,卻也催化了直播行業(yè)的爆發(fā)式增長。

早在2005年至2015年,網絡直播便逐步演化誕生;2016年,網絡直播迅速崛起,當時的直播主要依靠打賞、廣告來變現。2017年隨著流量和收入的降低,這個行業(yè)開始被人唱衰,說“直播已死”,許多玩家、資本家紛紛退場,直到2019年,直播結合帶貨的新形式卷土重來,直播生態(tài)開始有了新的變化。

在李佳琦一聲聲“OMG,買它買它買它”中,直播帶貨熱潮席卷而來,成為互聯網行業(yè)最大的風口。企業(yè)家、地方官員、明星們蜂擁而上,紛紛開啟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場直播帶貨。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全年預計將到達萬億級市場規(guī)模。

就在直播帶貨野蠻生長的同時,直播帶貨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4月1日發(fā)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虛假宣傳”“魚龍混雜”“售后無門”“貨不對板”,是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集中反饋。

主播們有意無意的口誤、擦邊球,頻頻發(fā)生的“翻車”事件,讓帶貨成了“帶禍”。

就連熟知《廣告法》的前企業(yè)家羅永浩也屢次因“翻車”道歉。前不久,羅永浩在直播間推薦了“花點時間520玫瑰禮盒”,之后有網友在網絡上反映禮盒存在質量問題,收到的花束基本枯萎、腐爛。羅永浩在微博上轉發(fā)相關投訴并道歉,表示將給與消費者相關補償。

名聲在外的大主播尚且能有輿論力量來監(jiān)督,但還有很多流轉于各個平臺的小主播,依靠售賣劣質產品賺得盆滿缽盈。

6月17日,中國商業(yè)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yè)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行業(yè)內首部全國性社團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guī)則》《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并于6月19日在北京和廣州兩地同時召開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制定研討會,《規(guī)則》或在今年七月推出。

屆時,直播帶貨將有據可循。帶貨派注意到,研討會主要討論的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1、亮證亮照,執(zhí)證上崗

按照《電子商務法》規(guī)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xù)公示營業(yè)執(zhí)照信息、與其經營業(yè)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但據北京市消協調查發(fā)現,三成直播帶貨商家沒有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

主播一旦經舉報被平臺封號后,換個馬甲又能卷土重來,違規(guī)成本較低。針對這個問題,專家提出對主播進行思想、道德、素養(yǎng)方面的培訓,并為主播頒發(fā)證書、執(zhí)證上崗,提升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

2、對直播視頻、樣品進行保存?zhèn)浒?/strong>

在直播帶貨中,常常出現主播描述與實際產品不符等情況,主播與商家之間互相推諉責任,致使消費者利益受損。對此,專家建議直播視頻要求保存半年以上,平臺對播出的信息予以備案,樣品保存3年以上,以便出現糾紛時用于取證。

帶貨派了解到,抖音、快手、拼多多等部分主流平臺目前還不支持直播回放功能。

3、明晰平臺和主播責任

北京市消協一項有關直播帶貨的調查結果顯示,49.12%的受訪者認為平臺、主播和商家都應為直播帶貨行為負責,各自承擔相應責任。如果遇到直播帶貨問題,超六成受訪者選擇找平臺維權,四成多受訪者選擇找銷售商家維權,僅有三成左右受訪者選擇找主播維權或向有關部門投訴。

專家們認為,“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一樣,存在邀約銷售行為。網絡直播并非法律盲區(qū),帶貨主播不能信馬由韁,直播平臺也不能無所作為,應以《標準》加大對直播購物的法律約束和誠信約束,特別是明晰平臺和主播的責任。

目前《標準》征求意見稿正在中國聯媒購委官方微博更新,將向企業(yè)和消費者征求意見。

就在6月16日,人民日報新媒體還聯合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快手等知名電商平臺共同創(chuàng)建了首個直播電商投訴平臺。

但有業(yè)內人士對此評論稱,無論是“直播電商標準”還是“直播電商投訴平臺”,都是由行業(yè)協會或媒體牽頭建立,在監(jiān)督力度上可能存在有心無力,中小商家仍有可能成為漏網之魚。

我們不可否認直播帶貨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但也要重視直播帶貨存在的種種問題,只有規(guī)范好、監(jiān)管好,直播帶貨才能在新的秩序里繼續(xù)蓬勃向上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7-01
投訴平臺、行業(yè)標準相繼出爐,“直播帶貨”將有哪些變化?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4月1日發(fā)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虛假宣傳”“魚龍混雜”“售后無門”“貨不對板”,是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集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