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一、徐工、中聯重科:中國挖掘機下一個十年
“沒有一個男人能抵御挖掘機的誘惑”。挖掘機,這種用鏟斗挖掘物料的土方機械,充斥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機械美學。從田間地頭,到廣廈工地,再到叢林礦山,挖掘機是人類工具文明的直接體現。也正是由于這種與各類工程的緊密聯系,近年來挖掘機在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中國也成為世界挖掘機制造大國。中國的挖掘機產業(yè)從起步到壯大歷經風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才能看清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中國挖掘機的前世今生
1837年,美國人造出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驅動的機械動力挖掘機,3年后中國的晚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中被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在舊中國風雨飄搖的同時,挖掘機也從機械動力進化到了液壓動力。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年里,世界上的主流工程機械廠家都制造出了液壓動力挖掘機,那時的挖掘機就已經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建國后,中國的挖掘機制造業(yè)從零起步。1954年我國第一臺機械式挖掘機在撫順礦務局機電廠試制成功,1963年我國第一臺履帶式液壓挖掘機在撫順挖掘機制造廠誕生。然而,此后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yè)并沒有繼續(xù)前行。直至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挖掘機依然停滯不前,世界挖掘機市場已經被各巨頭瓜分,行業(yè)的固有格局業(yè)已形成。
(1956年國慶典禮上展出的國產履帶式正鏟挖掘機)
隨著上世紀80年代國門的再度敞開,國內的挖機業(yè)生產廠家紛紛進行技術引進。中國人開始利用外來技術生產主流挖掘機產品,利勃海爾、小松,德瑪克、O&K、P&H等龍頭企業(yè)的合資產品在國內遍地開花,但中國人自己的挖掘機依然難成氣候。直到本世紀初,國內挖掘機市場外資占據了九成以上。在經濟騰飛的年代,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各類基建工程依然要依靠國外品牌的挖掘機,甚至彼時國外二手挖掘機都成了暢銷貨。
(歷年挖掘機銷量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è)協會、MRI))
巨大的差距加之巨大的市場,也意味著國產挖掘機巨大的商機。伴隨著中國制造的騰飛,國產挖掘機通過近20年的努力,一舉扭轉乾坤。中國挖掘機的年銷量從2001年的1.2萬臺躍升到2020年的32萬臺,國產挖掘機的市場占有率也從2001年的不足10%,增長到超過60%。
新的起跑線
過去的20年間,中國挖掘機成績斐然。但中國挖掘機的春天遠未結束,當下的中國挖掘機市場出現了一條新的起跑線,老牌巨頭與新晉玩家各個驍勇善戰(zhàn),留給他們的舞臺也足夠廣闊。
我國已經進入后人口紅利時代,機械替代人工已經在多個行業(yè)形成趨勢,這為小噸位挖掘機銷量的持續(xù)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以農村市場為例,2008-2019年我國第一產業(yè)就業(yè)人口由2.99億人降至1.94億人,而隨著新農村建設以及扶貧工程的持續(xù)推進,2010年以來金融機構農村基建貸款余額由1.56萬億元增長至5.69萬億元,這為小噸位挖掘機提供了充分的市場空間。
工程機械行業(yè)內部,挖掘機將逐步替代部分裝載機。根據中金公司數據,2001-2019年我國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的比值由1:2逐漸提升至1:1,而發(fā)達國家成熟市場的這一比例為5:1-8:1,當前我國裝載機保有量仍高達160萬輛,隨著產品自然生命周期和環(huán)保政策趨嚴,裝載機將為挖掘機騰出相當可觀的空間,成為挖掘機增長的又一強動力。
放眼國際市場,中國挖掘機早已和世界挖掘機巨頭們同臺競技,海外市場也將成為中國挖掘機的重要戰(zhàn)場。2010年,我國挖掘機出口僅2972臺,此后這一數量迅速攀升。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è)協會挖掘機械分會行業(yè)統(tǒng)計,2020年1-12月,納入統(tǒng)計的25家挖掘機制造企業(yè)出口34741臺,同比增長30.5%。
伴隨著中國挖掘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建設穩(wěn)步推進,以及近期我國率先走出疫情影響,中國挖掘機的出口數量將持續(xù)保持高增長。中金公司認為,未來隨著中國制造技術的成熟,我國工程機械企業(yè)海外市場營收仍有2-3倍的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在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與世界巨頭相比中國挖掘機依然存在短板。長期以來,我國基礎零部件產能過剩,而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fā)能力不足,其中工程機械的三大高端核心零部件:液壓件、發(fā)動機、電控系統(tǒng),則長期依賴進口,致使工程機械利潤很大部分被進口零部件所侵蝕。核心零部件自給率較低,不僅影響工程機械行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甚至關系到工程機械產業(yè)安全,同時也影響國產核心零部件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按蠖粡姟币廊皇侵袊诰驒C產業(yè)的尷尬,這正是下一個十年中國挖掘機的前進方向。
中國挖掘機的下一個十年
于是乎,未來十年中國挖掘機產業(yè)的前進方向已經明確,推動制造實現信息化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增強自主研發(fā)能力提高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推動核心零部件研發(fā),強化基礎材料研究,優(yōu)化測試流程已經成為行業(yè)共識。
2020年,在年初前兩個月銷量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國內挖掘機全年累計銷量為32.8萬臺,同比增長39%。不管是工程機械市場還是資本市場,都對挖掘機行業(yè)前景繼續(xù)保持樂觀。目前國內挖掘機市場集中度有限,根據行業(yè)統(tǒng)計,市占率超過10%的有3家,在5-10%之間的有3家,在1-5%之間的有9家,不足1%的還有10家。行業(yè)格局尚未固化,后來者仍有機會。在中國從挖掘機制造大國邁向挖掘機制造強國的關鍵時點,越來越多的新老“玩家”發(fā)現了新的機會,布局搶占下一個十年。
(徐工推出的液壓挖掘機)
國產挖掘機龍頭徐工集團,早在1994年就與卡特彼勒成立合資公司,引進當時的先進技術。之后徐工與卡特彼勒“和平分手”,開始自主研發(fā)挖掘機產品。如今,徐工的挖掘機產品從1.5噸到國內最大400噸液壓挖掘機已全面覆蓋,其中 400 噸液壓挖掘機和 400 噸礦用自卸車填補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空白。在70噸級以上的大型挖掘機市場優(yōu)勢明顯。近年來徐工挖掘機產品的一大亮點是大力推進零部件的國產替代,2019年公司自主突破的小挖液壓主閥年配套超過3000臺、中挖主閥正加快推進產業(yè)化、大挖主閥完成裝機,300 和700噸礦挖“四輪一帶”完成首臺套裝配,核心零部件自給率有明顯提升。隨著徐工的上市平臺徐工機械混改的正式落地,市場猜測徐工挖掘機板塊未來大概率將裝入上市公司,插上資本翅膀的徐工挖掘機必將獲得更大的助力。
(三一重工“燈塔工廠”)
而真正彰顯中國挖掘機制造力量的是三一重工。三一重工的挖掘機2001年從零起步,到2013年已穩(wěn)坐國內市場第一。今天的三一重工挖掘機無論從銷量還是產能都擺出一幅誰與爭鋒的架勢。目前三一重工的挖掘機智能工廠聚焦智能化、無人化,其特點是“高、美、快”:生產效率高,生產周期壓縮 40%,產能提升50%,自動化率提升80%;工作環(huán)境美,公司18號廠房成功在現代制造業(yè)中融入園林景觀;生產節(jié)拍快,從訂單到交付只需20天。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22年三一重工總收入規(guī)模有望超過卡特彼勒及小松工程機械。
如果說徐工集團和三一重工是國產挖掘機市場的老牌玩家,那么中聯重科很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挖掘機產業(yè)的新黑馬。2020年,依靠起重機、混凝土泵車等產品的優(yōu)異表現,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徐工集團攜手躋身世界工程機械十強。雖然中聯重科早在2008年就通過收購陜西新黃工進入了挖掘機市場,但中聯重科的挖掘機產品一直處于爆發(fā)前夜和積累階段。用中聯重科自己的話說,就是“保持戰(zhàn)略定力,緊緊咬定長期目標,不計暫時得失與先后”。站在2021年的時間節(jié)點,世界挖掘機行業(yè)的格局逐漸形成,能否利用后發(fā)優(yōu)勢重回挖掘機市場的頭部排位,對于中聯重科十分關鍵。
(徐工、三一、中聯重科登陸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Top10榜單)
從近期中聯重科的資本運作來看,挖掘機成為公司未來發(fā)展的戰(zhàn)略核心之一。2月6日,中聯重科完成A股定向增發(fā),募集資金總額約為52億元,其中有37億元投向挖掘機械智能制造項目和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這正是當前中國挖掘機產業(yè)的短板,更是中國挖掘機未來的機遇。
(中聯智慧產業(yè)城挖掘機械園區(qū)中大挖智能裝配車間)
事實上,中聯重科描繪的未來挖掘機藍圖已經部分實現。2020年12月31日,中聯智慧產業(yè)城兩款20噸級和48噸級中大噸位挖掘機產品正式下線。這條中大挖智能裝配車間僅智能配送機器人就有100多臺,可以滿足9000多種零部件的智能配送,是行業(yè)內零部件按單臺套配送比例最高的柔性智能裝配產線。
(中聯重科首臺中大型挖掘機下線)
中聯重科的挖掘機械園區(qū)將在2021年全線投產,屆時中聯重科挖掘機械產品從入料到成品,將全面實現智能制造。這座占地1500畝的超級工廠,投產后的年產能可以達到5萬臺,這個體量接近當下中國挖掘機年銷量的四分之一。中聯重科已經向挖掘機“五年進軍前三”的目標發(fā)起沖擊。
此外,長期位列國內挖掘機市場前三甲的柳工始終在穩(wěn)步前行;玉柴重工的挖掘機產品從小挖起步,如今也補齊了產品線;仍在攜手沃爾沃的臨工,牢牢把握中端市場;依靠農用機械起家的雷沃挖掘機,增速一度趕超三一重工。還有山重建機、廈工、成工、龍工等挖掘機新老“玩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無一不在摩拳擦掌。未來的中國市場,“挖掘機制造哪家強”,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中國挖掘機產業(yè)的下一個十年,值得我們翹首以待。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