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概念已經火了兩年,逐漸從原理闡述過渡到了數據應用階段,越來越多的公司聲稱自己將轉型為數據公司,依靠大數據來賺錢,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銀行、運營商,甚至虛擬運營商。
在互聯網公司中,阿里巴巴很早就把自己定位為數據公司,看似是做電商業(yè)務的淘寶、天貓等等原來都是數據平臺,各種交易行為、用戶態(tài)度和商品信息都成為了寶貴的數據資源,依靠這些數據阿里系衍生出來的網絡信貸、芝麻信用甚至也包括余額寶、招財寶等等,現在更是向著影視、旅游等各場景進軍。
互聯網公司其實個個都是收集數據的高手,百度擁有幾乎所有網民的搜索數據,你想干什么曾經干過什么都逃脫不了百度的眼睛,騰訊平臺上數以億計的用戶在交友、聊天和游戲,你做的騰訊都知道。一度很多人把互聯網公司的這種經營行為看成是爭搶客戶,然后是爭搶入口,現在看來,他們都是在爭奪數據。
電信運營商最早就是搭建平臺的,電話線兩頭伸,所有的通信行為都要路過運營商提供的網絡,但運營商們以前過的太悠閑了,也受到隱私保護的嚴格限制,在語音時代幾乎不收藏任何客戶的數據信息,有的也只是與收費相關的通話時間和通話時長等等有限資料。據說,以前手動交換的時代,話務員是很容易的就偷聽用戶之間的談話的,如果將這些談話內容收集起來,也許就是最初的大數據。從這個角度看,戰(zhàn)爭時期的電話或無線電監(jiān)聽,算是最早大數據應用的案例之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流量經營成為了運營商的發(fā)展方向,用戶之間也已經從通話變成了通信,從各種各樣的增值業(yè)務使用轉化為純粹的上網行為。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依然控制著信息網絡,收集到的數據信息也就更為豐富、具體,也更有價值,比如用戶的上網時間、上網時長、終端類型、終端特點、應用種類、使用習慣,交往對象、位置信息等等,這些信息數據將成為未來運營商的寶貴財富。
但是,有數據卻不一定就有大數據,有大數據也不一定就能進行數據經營。有數據是一回事,用好數據是另一回事,而數據經營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件事。
很多人關注到了京東最近的一個動作,作為大數據使用的一個方向,京東成立了京東調研這樣的一個獨立部門,甚至還為此召來的調查業(yè)同行的指責。京東號稱擁有快速建立樣本庫、快速進行分析的能力,如果真的將數以億計的用戶調動起來,那真的可能改變調查業(yè)(至少是零研)的格局,但現實會如此嗎?
與京東類似,作為擁有數據量更為可觀且時間積累時間更長的阿里巴巴卻沒有做類似的產品出來,其實并非是想法不同。此前,馬云已經宣布,阿里巴巴的數據將逐漸封閉,只會給合作商家來使用,這幾乎是與京東的策略南轅北轍。
商業(yè)產生數據,數據推動商業(yè),阿里形成了數據產生與使用的內部循環(huán),而且這個內部循環(huán)是內生的可持續(xù)的價值性的,與此相比,不管是銀行還是運營商,甚至電商中的B2C平臺,數據的價值都只能更多的體現在自身業(yè)務管理和營銷方面,而很難進行變現,或者或是充分的可以賴以經營的變現。
所以,京東才會成立京東調研,而阿里巴巴根本不需要這樣的機構。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不管是直通車,還是信用分,所有的數據產品都來自需求各方的直接推動,而這些數據產品也成為需求方必須的生產要素,數據經營和變現是一體化的。由這些商業(yè)數據出發(fā),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不僅可以支撐公司平臺上的商家業(yè)務發(fā)展,還可以在信用貸款、基金管理、金融產品開發(fā)甚至影視制作放映等領域擁有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
也正是秉承這樣的思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才從來不收取商家或賣家的費用,天貓才希望與淘寶差異化的互補發(fā)展,支付寶才開放給越來越多的商家使用,看似是在用“錢”連接一切,實際上卻是用數據連接所有,紛繁復雜的業(yè)務的中心在與數據,這是在地地道道的做著數據經營。
真正的數據經營一定是用數據來經營賺錢,而非通過銷售數據產品做咨詢公司,數據經營應該是使用數據底層來支持公司的行為由此來獲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甚至可以僅僅憑借數據資源就可以構筑商業(yè)帝國。從這里看,利用自身掌握的數據開發(fā)一些具有社會熱點的小排行榜發(fā)布,或者使用數據做到自己的業(yè)務精確化的營銷,這些都還只是數據經營的摸索階段。除了阿里巴巴開發(fā)的那些數據產品,也只有百度的大數據股票、疾病預測等等算是數據經營的個別案例。
數據經營能否實現主要看數據應用生態(tài)是否存在,運營商雖然是大數據的擁有者,但并不是大數據經營的好企業(yè),缺乏應用場景是致命傷。從現在開始,運營商要想實現數據經營,如果不能自己做到周邊服務場景的一切,也需要整合一切周邊的資源,讓自己的數據有地地道道的用武之地,而不是變身成為可獲得蠅頭小利的數據咨詢公司。
【每日一文,堅持十年,歡迎業(yè)界讀者溝通交流,請微博 @馬繼華 或加微信公眾號“北國騎士”】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