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獨立研究機構聲譽研究院(Reputation Institute)發(fā)布2018年全球企業(yè)在華聲望排行榜,結果顯示在中國消費者眼中蘋果聲望排在十名開外,與許多美國和中國本土公司有著不小的差距。榜單顯示,蘋果的得分為69.7分,在聲望排行榜上位居第12位,不僅被其老對手華為遠遠地甩在了后面,更落后于中國國內的不少企業(yè),包括華為(72.5分)、海爾(70.7分)、順豐(70.5分)、以及格力(70.2分)。那么是什么使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產生這樣的印象的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例如去年12月,蘋果明知升級iOS會引起iPhone性能下降,卻無視用戶的選擇權和知情權,隱瞞該事實并向用戶發(fā)送iOS升級提示,試圖想悄無聲息地降低老款產品的使用體驗,但隨著該問題的曝光擴大導致這個非常冒犯的做法,引發(fā)了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強烈譴責,甚至6萬韓國人對蘋果發(fā)起訴訟。蘋果為解決“降速門”問題不得不提出的低價更換電池的方案,而又再一次引起了話題發(fā)酵,兩次事件接連對蘋果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沖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在線上閱讀、在線視頻、社交、直播、音樂等多個領域,蘋果的常見APP會員收費相較于安卓來說都存在定價偏高的情況。以視頻軟件為例,購買優(yōu)酷年度VIP會員、季度VIP會員、月度VIP會員價格,安卓手機為198元、56元和20元,蘋果手機則為228元、68元和25元。同貨不同價的原因在于蘋果針對APP虛擬商品銷售只支持IAP一種支付方式,有30%的抽成,安卓則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沒有此類的問題產生。為此不少蘋果的APP開發(fā)者為攤平成本,只好將其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增加了用戶的額外支出與不良體驗。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非蘋果渠道可避免交付不必要的“過路費”, 躲避蘋果的“雁過拔毛”,何樂不為呢?
就在不久前,蘋果最新發(fā)布的新iPad以性價比著稱,然而產品硬件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足卻拉低了用戶體驗值,800萬像素的后攝像頭和攝像頭服役年齡相當?shù)南鄼C單元、非全貼合的屏幕、Smart Keyboard的缺失,無時無刻不讓用戶再次感受到蘋果去年換電池的小心思。
面對蘋果在iPad上的裹足不前,與新iPad同期面世的華為平板M5則作為安卓系統(tǒng)的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使消費者眼前一亮。華為平板M5細心探尋消費者的需求,憑借創(chuàng)新設計與長期技術累積提升用戶體驗的滿意度,與此同時還為用戶節(jié)省了“過路費”,讓不少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安卓平板進行更新?lián)Q代。
作為近幾年在安卓平板上廣受好評的華為平板,此次這款獲得消費者青睞的華為平板M5,對當下安卓平板的設計做出了巨大的改進。采用平板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2.5D弧面玻璃屏幕設計,配合2K級的全貼合屏幕在呈現(xiàn)高品質畫面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舒適手感。經哈曼卡頓對音頻硬件的優(yōu)化和調校,配以四顆立體聲揚聲器(10.8英寸和Pro版本),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視聽體驗,還可支持4096級高精度壓感和側鋒書寫的M-Pen(僅M5 Pro支持)。不僅如此,在軟件方面針對輕辦公生產力進行優(yōu)化,采用電腦模式、華為云電腦等獨特的功能設計,可以說是對平板從內島外進行了全面的改變和革新。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平板M5從用戶的使用習慣出發(fā),貼心準備了護眼模式與游戲助手功能,以及專門的兒童模式,內置海量兒童娛樂幼教應用,避免孩子接觸不良內容,呵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其實想要真正俘獲消費者的心,通過過硬的產品實力和出色的使用體驗,才能真正使產品與眾不同,繼而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與消費者正向溝通則更可以促使品牌贏得好感,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和認可。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阿里影業(yè)入股姚安娜經紀公司:新篇章,新機遇
- 螞蟻森林再度捐資河北種樹,共筑綠色長城
- 谷歌不打算賤賣自家明星產品:Chrome瀏覽器
- 前體操運動員吳柳芳抖音賬號再遭封禁,副總裁回應:尊重規(guī)則,公正處理
- 李想談Robotaxi與人工智能超跑:理想不會盲目追求,2030年或推出深思熟慮之作
- 小米SU7冬季電車續(xù)航挑戰(zhàn):追求續(xù)航王之路,挑戰(zhàn)極限低溫
- 趙明解析降價風波:讓行業(yè)回歸本質,聚焦消費者價值
- 京東物流東京新倉啟用:機器人助力物流升級,效率提升翻番
- 李想:從德國造到中國造,智能汽車時代的變遷
- 臺積電領先一步,iPhone 17錯失最先進制程,2nm競賽又落后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