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式現(xiàn)場
2015年9月24日下午,“迷宮:龐茂琨藝術中的視覺秩序與圖像生產”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高名潞擔任學術主持,盛葳擔任策展人,共展出龐茂琨2014至2015年最新創(chuàng)作60余幅作品,以及“鏡像”雕塑、裝置作品。參加此次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謝小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批評家、策展人高名潞,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黃政、北京文化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劉敬,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月湖美術館副館長賴瑞芳,著名批評家俞可、王林、孫振華、呂澎、何桂彥、王春辰、劉禮賓、殷雙喜、馮原、盧緩,夏克君等,著名藝術家張曉剛、岳敏君、蘇新平、崔岫聞、左小祖咒、何云昌、張小濤、盧昊、趙能智、徐青峰、王少倫等,99藝術網(wǎng)董事長楊凱,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青年批評家、策展人盛葳,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等。
藝術家龐茂琨
在“迷宮”中切換視角 讓鏡像與現(xiàn)實對話
此次展覽以“迷宮:龐茂琨藝術中的視覺秩序與圖像生產”為主題,集中展出龐茂琨最近兩年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新轉變與突破。以作品回顧和綜合文獻的方式梳理、研究藝術家對主題興趣的源頭以及包括自畫像、鏡像、多重映像等在內不同階段的思考與創(chuàng)作。展覽試圖通過兩個線索來呈現(xiàn)“視覺”和“圖像”在今天意味著什么,藝術家是如何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展開研究的:一條是時間性線索,即在藝術史與當代境遇交錯得雙重維度下對藝術的視覺秩序與圖像生產進行考量;另一條是空間性線索,即展覽的空間就是一個視覺迷宮,觀眾將懷著走出迷宮和走近作品的一對矛盾目的進入其中,在視覺與文化的雙重語境中觀看與思考。因此所謂的“迷宮”既是主題的象征與隱喻,同時也是具體的實在空間。
批評家、策展人盛葳
正如盛葳所說,“龐茂琨制造了一個鏡子之間相互反射的無窮空間,從視覺秩序的角度看,觀眾很容易尋找到自我觀看的起點,卻永遠無法找到其終點。‘鏡像’不再是默認的、先驗合法的‘再現(xiàn)’,而是藝術家專門提示出來加以討論的‘問題’,迫使觀眾必須首先去尋找原因,而不僅僅是審美。‘凝視’不是單向度的,而是在關系中存在的。凝視是自我觀看,也是他者化的自我觀看,凝視意味著權力,意味著權力的規(guī)訓。龐茂琨的近作顯示出他對‘視覺’、‘圖像’、‘繪畫’自身的興趣與研究。這是一個關于‘觀看’的主題,這一主題包含著寬闊的當代學術視野。??聦τ^看與權力的研究,拉康對‘凝視’的深化,大衛(wèi)·霍克尼對制像術革命性的觀點……構成了討論龐茂琨新作的基礎。”
展覽現(xiàn)場 觀眾正在用手機拍攝作品局部
龐茂琨則表示,“我喜歡在現(xiàn)實中尋找藝術,用藝術的方式來描述我們鮮活的日?,F(xiàn)實。但是在我看來,作為藝術家也許可以換一個視角去觀察今天的社會現(xiàn)實,以自我獨立的認知去實現(xiàn)新的圖像自治。我并不企圖針對關于自我觀看鏡像的問題給出確定的答案,而是希望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在當代語境中面對這些現(xiàn)實問題的感受。‘鏡像’可以延伸關于這個時代很多問題:一、自我與自我;二、自我與外界;三、虛擬和真實,同時對欲望、權力、新媒體概念的擴展等問題進行的思考,包括自拍——現(xiàn)代自我觀看和傳播方式,在海量信息中應尋找自我。這次展覽之所以跟以往有所變化,是因為我認為藝術家應該對當下的現(xiàn)實進行反思,在藝術中呈現(xiàn)并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這個時代發(fā)生關系才有意義。”
展覽現(xiàn)場
從虛擬與真實的多維度空間 闡釋繪畫的當代性
藝術家龐茂琨現(xiàn)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探索古典油畫語言在當代文化情境的表達與呈現(xiàn),將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熔鑄在當下社會現(xiàn)實之中,以凝視的視角來描述現(xiàn)實本身,原本靜穆的古典畫風也被他賦予了一種別樣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而這樣的藝術氣質不僅僅代表著個人化風格的建構與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畫藝術在當代藝術中的價值和意義。本次展覽的最新作品,更是在多重語境中強化虛擬與真實的多維度思考。
批評家、策展人高名潞
高名潞就談到,“龐茂琨的近作試圖從‘鏡子’角度再現(xiàn)當代人觀察世界角度的復雜性,并用自拍和對稱等形式暗示多種多樣的‘鏡子’式的觀察角度。這個展覽就充分展示出了他在這方面的探索,他試圖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現(xiàn)一種悖論關系,境外人看鏡中人,鏡中人看鏡外人,或者鏡中人看境外人眼中的鏡中人等等,都是在處理‘模擬’和‘虛擬’之間的關系。從物理角度講,鏡子是模擬,當代數(shù)碼是虛擬。從哲學角度講,西方古典寫實更多的是模擬,東方傳統(tǒng)繪畫更傾向虛擬。所以,如何融合‘模擬’和‘虛擬’的最大挑戰(zhàn)乃是如何走出鏡像本身的局限性,因為,西方古典繪畫需要模擬一個自足的‘匣子’式的空間,而"虛擬"則需要打破這個‘匣子’空間。所以我認為,當代繪畫與古典繪畫關系的重要所在就是闡釋繪畫的當代性及自由性,所以說未來繪畫的出路在于:走出古典的虛擬性,走向當代的繪畫性。”
批評家、策展人俞可
批評家、策展人俞可在談到龐茂琨創(chuàng)作時提到,“龐茂琨假設出的畫面空間是冰冷和空洞的,它沒有正常的三維結構,這對過去一直堅持傳統(tǒng)繪畫原則的他是無法想象的。雖然很多人都稱龐茂琨為古典主義繪畫藝術家,但是我認為他藝術中的當代性是極為重要的,他重新編輯出畫面的空間關系,讓繪畫中的人的情感、風景和靜物,游離于固定的模式,形成一種新的三角關系,來擺脫傳統(tǒng)方式,這無疑為龐茂琨的作品釋放出種種可能性。”
批評家王林
龐茂琨是中國當代藝術中為數(shù)不多地深諳西方古典繪畫語言的藝術家,對于古典藝術審美氣質的追尋與再現(xiàn)讓龐茂琨的繪畫充滿精神意味,靜穆且優(yōu)雅的畫風為中國當代藝術中獨特的個人風格。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沒有局限在對手繪技術的迷戀,而是不斷堅持著探索古典油畫語言在當代文化情境的表達與呈現(xiàn),將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熔鑄在當下社會現(xiàn)實之中,可以說龐茂琨的繪畫又是充滿“現(xiàn)實主義”意味的。龐茂琨作品中的現(xiàn)實主義是不動聲色且充滿主體意識的,他常常以一種與現(xiàn)實間離的視角來觀照生活現(xiàn)實的周遭,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既是獨立存在的,亦是被畫家感知了的,理念化和情緒化的客體;龐茂琨的繪畫不等同于簡單的圖像表達,而是承載有豐富的內涵和隱喻,不是孤立而簡單的指涉,而是具體的有包容性和綜合性的體悟。
展覽現(xiàn)場:岳敏君、龐茂琨、俞可合影
眾批評家評說龐茂琨新作展
這個展覽把龐茂琨自己的創(chuàng)作傾向比較清晰的梳理出來了,他的作品里一直有一種東西時隱時現(xiàn),就是自我關照,包括自畫像和鏡像里面的女性等等,我覺得是他非常有意思的一條創(chuàng)作線索,更有一種藝術演進的邏輯性。如何把寫實繪畫和今天的文化語境聯(lián)系起來,這次展覽是他做的一個很好的嘗試。——王林
展覽現(xiàn)場 觀眾正在欣賞作品
龐老師是在做實驗,把原來的觀看方式重新的做出調整,所以這次展覽中的鏡子,就是想改變觀眾的一種觀看方式和視角。龐老師傳統(tǒng)的古典技法很扎實,龐老師并不滿足于這個,始終在嘗試突破。——呂澎
展覽現(xiàn)場
以鏡像為主題,是很具挑戰(zhàn)性的主題,這個古老的主題在龐老師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煥發(fā)一種新的感受。我一直想問龐老師為什么作品中的人物是綠色的,看上去像一個濾鏡,他的整個作品里面有一個綠調子,這個綠調子我覺得是他有意加強的。龐老師給出了對于自我來說是自戀的或者說是凝視的一種思考。——夏可君
《思想者》,160x80x90cm,不銹鋼,2015
龐茂琨的新作和以前的作品有一種傳承性,這主要體現(xiàn)在描繪的方式上。但是,描繪方式只是構成一個畫家的一種語言的路向,并不能代表其全部。據(jù)我觀察,龐茂琨的油畫還有這樣一個特點,我總覺得他的作品中包含著一種挑戰(zhàn)性,他挑戰(zhàn)自己,挑戰(zhàn)油畫傳統(tǒng),挑戰(zhàn)一種隨心所欲的描繪……他一直在試圖打破自己的這個發(fā)展邏輯,一直在尋找更具有顛覆性的一種傳承。——楊小彥
展覽現(xiàn)場
龐茂琨對敘事本身有著相當獨到的理解:即消除當代藝術系統(tǒng)里由于強調所謂觀念所導致在觀看上種種的障礙,而將繪畫藝術還原為一種可接受的形式,同時又不喪失自己對存在的思考、對繪畫的實驗,不缺失在精神維度上的前衛(wèi)立場。——馮博一
展覽作品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展至10月7日。
- 新能源車銷量破億,十年領跑全球: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新篇章
- 華為鴻蒙生態(tài)再提速,長城汽車轉型自信汽車,未來可期
- TikTok學生利用獨特技能助人攻克英語難關,蘋果春季推出M4芯片iPad Air引熱議
- TikTok辟謠將出售給馬斯克:別被無稽之談誤導
- 美國多州立法限制學生在校使用手機:教育與科技的平衡挑戰(zhàn)
- 小米汽車工廠春節(jié)后首波參觀開啟:預約從速,感受科技與環(huán)保的完美融合
- 三星折疊手機新突破:首款三折疊手機2025Q2量產,預計年產量僅20萬臺
- 京東電商實力強勁,升至脈脈職得去公司榜TOP1,你準備跳槽了嗎?
- 冬季寒冷,暖心又暖身的產品需求大增:尼爾森IQ揭示“暖+”品類增長超3倍,即時零售平臺活力更勝全渠道
- 特斯拉新Model Y火爆上市:訂單破紀錄,新能源車市場再掀風潮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