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消息(劉定洲)海底光纜是支撐各國之間交流溝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通信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時代各國參與全球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石、底座和載體,承載了全球約99%的洲際通信數據流量,受到主要大國的高度重視。
今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了《全球海底光纜產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2023年)》。報告指出,隨著國際互聯(lián)帶寬需求劇增,全球海纜進入新舊更替階段,近年來海纜投資進入新一輪高潮。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產海纜條數達469條,總長度超過139萬公里;根據已公布的計劃,2023~2026年,還將投產80條海纜,總長度約39萬公里。
C114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摘編,重點關注全球海纜企業(yè)的市場競爭格局。附:報告全文下載地址
四大巨頭主導海纜集成市場
報告介紹,海纜產業(yè)鏈主要包括工程總承包、海纜制造、勘測、施工和維護等環(huán)節(jié),技術門檻高、建設難度大,美國、法國、日本合作過等少數國家具備完整的產業(yè)鏈。
海纜集成商是海纜整體解決方案的主要提供者。具有全球跨洲際交付能力的海纜集成商只有4家,即美國SubCom、法國ASN、日本NEC及中國華海通信。
其中,SubCom、ASN、NEC進入行業(yè)時間較早,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SubCom交付200多個海纜項目,總長度約84萬公里;ASN交付220多個海纜項目,總長度約60萬公里;NEC也在全球部署超過30萬公里海纜。華海通信2008年成立,市場份額逐步擴大,迄今已承建134個海纜項目,簽約交付9.4萬公里海纜。
報告顯示,在2018-2022年全球交付的106個海纜系統(tǒng)中,按交付海纜數量看,ASN、SubCom、NEC和華海通信占比分別為22%、12%、7%和23%: 按交付海纜長度看,ASN、SubCom、NEC和華海通信占比分別為29%、40%、7%和18%。
2018-2022年各海纜集成商市場份額
海纜制造企業(yè)較為分散,主要企業(yè)包括法國/挪威Nexans、意大利Prysmian、日本NEC、法國ASN、亨通海洋、烽火通信、中天科技等。亨通海洋、中天科技和烽火通信的海纜均已獲得UJ認證,進入國際市場,在PEACE、巴西亞馬孫河流域水下光纜 (PAIS Infovia 01) 、馬來西亞納閩島-沙巴海纜等項目中應用。
海纜設備制造企業(yè)較為集中,水下中繼器、分支器等設備技術門檻較高,只有日本NEC、美國SubCom和Xtera、法國ASN,以及中國的華海通信和烽火通信等少數企業(yè)具備有中繼海纜系統(tǒng)設備生產能力。
此外,海纜施工和維護力量相對分散,全球約有海纜施工和維護船59艘,中國海纜施工維護船只不超過10艘。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yè)主要包括SubCom、ASN、Orange、Global Marine、中英海底系統(tǒng)有限公司(SBSS)、中國海底電纜建設有限公司(CSCC)、烽火海洋、華海通信等,另外還有不少國內施工維護主體,主要負責短距離海纜施工維護。
海纜勘測廠商集中度較高,全球海纜勘測廠商主要包括英國EGC、美國SubCom、Elettra、Fugro、International Telecom等,2018-2022年,EGS完成的勘測占比達44%,其次是SubCom,占比25%。
海纜技術取得長足進步
報告介紹,近年來,空分復用(SDM)技術、水下設備技術、遠端供電設備(PFE)技術、開放式海纜(Open Cable)等取得新突破,帶動海纜系統(tǒng)向系統(tǒng)容量更大、傳輸距離更遠、單比特成本更低、網絡架構更智能方向發(fā)展。
其中,在提升海纜系統(tǒng)容量方面,SDM已成為增加海纜系統(tǒng)容量的主流技術,主要包括多纖對、多芯光纖等發(fā)展方向。多纖對技術因其相對成熟的平臺、容量提升效果明顯受到行業(yè)青睞,并逐漸在項目中得到應用。根據TeleGeography統(tǒng)計,近期宣布的中繼海纜系統(tǒng)中,超過65%的海纜設計纖對數超過12纖對。2021年9月,華海通信交付的海南香港海纜快線 (H2HE)是全球首個16纖對中繼海纜系統(tǒng)。2023年5月,Meta規(guī)劃建設一條采用24對光纖SDM技術的中繼海纜。未來海纜系統(tǒng)還將朝著32纖對甚至更多纖對的方向發(fā)展。
提高單波長速率也是一種重要方式。目前主流海纜系統(tǒng)單波速率在200Gbps以上,單纖對容量能夠達到25.6Tbps,未來幾年單波速度將向400Gbps、600Gbps逐步發(fā)展到800Gbps甚至更高速率。2021年11月,華海通信承建的菲律賓CDSCN海纜完成海上施工,可支持高達400Gbps和800Gbps的單波傳輸速率。
在提升海纜設備性能方面,多纖對水下中繼器是多纖對海纜系統(tǒng)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涉及大數光纖的饋通技術、高效泵浦驅動技術、超高工作電壓、超大浪涌防護技術、多纖對泵浦共享技術等關鍵技術。多纖對水下中繼器不斷取得技術突破,NEC已完成24芯對水下中繼器認證,華海通信發(fā)布全球首個32纖對海底通信中繼器,海纜行業(yè)進入超大容量系統(tǒng)傳輸時代。此外,供電設備也從傳統(tǒng)的15kV演進到18kV,向更高電壓發(fā)展。
在海纜系統(tǒng)組網方面,業(yè)務調度高靈活性、高可靠性是海纜系統(tǒng)網絡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業(yè)界主流的光切換海底線路分支器 (FSBU)上,目前主要廠商可提供24光纖對FSBU,最高支持8光纖對多維光切換。華海通信已發(fā)布32光纖對FSBU,能夠支持16光纖對多維光切換。
有中繼海纜系統(tǒng)的SLTE 與水下設備解耦成為行業(yè)近年來的發(fā)展趨勢。Open Cable是一種新型解耦型組網架構,將SLTE與水下設備分離,可實現不同類型的SLTE共享同一光纖通道,也可針對各種顆粒大小的業(yè)務實現差異化服務,進一步降低業(yè)務成本。Open Cable系統(tǒng)的出現提升了海纜系統(tǒng)的整體競爭力,給海纜客戶帶來了更多靈活性,同時也促進了波長銷售和波長共享模式的出現,目前技術標準正在形成過程中。
海底光纜發(fā)展前景廣闊
報告還論述了海底光纜的市場前景。一方面,全球高流量用戶的不斷增長、企業(yè)行業(y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以及數據中心的高速發(fā)展等促進了全球數據流動,帶動國際帶寬快速增長。根據TeleGeography統(tǒng)計數據,全球國際使用帶寬從2015年的293Tbps增長到2022年的3811Tbps,年復合增長率達44%。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未來國際帶寬將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但增長率有所下降,預計到2030年全球國際使用帶寬將達到26081Tbps,2023年-2030年,全球國際使用帶寬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6%。
其中,歐洲內部、亞洲內部、亞洲-美國和加拿大、歐洲-美國和加拿大仍是流量增長的熱點方向,未來國際帶寬仍將保持穩(wěn)步增長。亞洲-歐洲、歐洲-非洲、拉美-美國和加拿大等方向流量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未來國際帶寬保持快速增長。
2015-2030年國際使用帶寬和增長率
另一方面,隨著海洋開發(fā)活動和海洋科學研究的深入推進,海上油氣平臺和海洋觀測網絡等建設活動日趨活躍,海底光纜不僅限于國際通信應用,油氣行業(yè)、海洋觀測等典型行業(yè)數字化智能化發(fā)展逐漸催生海底光纜建設新需求。其中,近年來每年油氣行業(yè)海纜項目約2000km,海洋觀測市場也將激發(fā)海纜以及相關海洋產業(yè)鏈產品應用需求。
此外,海纜的代際交替也帶來建設熱潮。海底光纜的設計使用壽命一般為25年,當前全球已建的464條海纜中,1998年(含)以前建設的海纜達到82條,已經達到設計使用壽命,未來10年還將有148條海底光纜達到退役年限。隨著全球海底光纜新舊交替,將是形成海纜市場布局的重要時間窗口期。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華為劉康:擁抱AI時代,加速邁向全面智能化運維運營
- 蘋果強化手機直連衛(wèi)星布局:15億美元加碼投資Globalstar
- GTI 5G-A×AI融通發(fā)展項目 “智網慧城”計劃全球招募正式啟動
- 華為提出“四新”戰(zhàn)略,助力運營商實現數智時代商業(yè)成功
- 華為王雷:星河AI網絡全面商用,加速運營商新增長
- 華為提出構建以AI為中心的F5G-A全光網,助力運營商新增長
- 華為汪濤:AI加速超寬帶產業(yè)創(chuàng)新,共贏商業(yè)新增長
- 移遠通信:國內業(yè)務持續(xù)復蘇 利潤逐步修復
- 韓國《量子科技和量子產業(yè)促進法》正式生效
- 中國移動啟動5G專網深度定制產品短名單第一次增補采購:總預算13.5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