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非常喜歡看一些所謂成功人士的人生經歷。
尤其是他們原始資本積累的部分。
王朔說成功人士就是賺了一些錢,然后讓煞筆知道的人,我覺得至少有九成的人確實是這樣,靠著投機取巧就突然成功了,贏得莫名其妙的。
這部分人爹味還很重,好為人師,成天教你做人,告訴你奮斗的重要性,決口不提自己當初的運氣和家里的資本。
我也接觸過一部分很明顯更“成功”的一些人,也賺到錢了,也有真正的行業(yè)影響力,是真正的大佬。
這部分人反而很謙虛,會承認自己的成功是因為風口來了,時代給的上車機會。
這種人,我還是愿意瑞思拜的。
而這部分人里崛起最快的,往往都是銷售出身。
銷售能夠直接給公司帶來業(yè)績,帶來直接的現(xiàn)金流回款,老板也愿意提拔,這當然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你如果認識一些超級大銷售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其他領導力技能上也都是點滿了的。
同樣的時間里,銷售往往成長的速度更快。
他們成長快是因為這個工作的反饋機制最明確、周期最短。
單子成交還是拒絕,反饋不要太直接。
這種及時反饋會讓大部分人放棄。
但也會讓小部分人不斷去找失敗原因,然后反復去糾正、練習、嘗試,然后繼續(xù)。
然后迎來蛻變。
但很多崗位和行為的反饋周期是非常漫長的,在這種長周期下,行為是得不到及時矯正的,沒有及時矯正就會南轅北轍,離正確的道路越來越遠。
在沒有反饋的情況下,你越努力,有可能越走歪。
在戰(zhàn)略錯誤的情況下,戰(zhàn)術越正確,越不可能贏。
進步是需要反饋的,如果沒有反饋,人類無法獲得進步。
沒有反饋,你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里。你不知道向哪里使力,向哪個方向投入時間。
這也是老師存在的必要性,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三個功能不夠,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反饋。
正確的反饋,及時的反饋。
2
努力其實是分成兩個部分的,一個部分是刻苦訓練,一個部分是找有效反饋。
如果方向是對的,有效反饋會讓你明確自己努力是有用的、是前途光明的,從而在心態(tài)上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這種情況下,有效反饋是杠桿,能讓你加速。
如果方向是錯的,有效反饋是會讓你知道自己努力是錯的,你可以迅速止損,不再投入任何精力。
有些時候你所謂的情懷,只是自己感動自己,是你明知道反饋告訴你不該繼續(xù)了,你還留戀。
戀的只是自己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很多產品反饋周期長的原因。
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買了一款老牌轎車,結果拿到之后三個月就有了另一款更適合我的車,而且價格更便宜。
這個時候由于售后門檻的問題,我實際上大概率會繼續(xù)原有選擇的,而且由于資金的約束,大概率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里會繼續(xù)在原有的車上投入更多的花費,比如持續(xù)的保養(yǎng)。
這個例子在房子上更是如此,價錢越貴的產品,遷移成本越高,沉沒成本也越高,廠商或者開發(fā)商所接到的反饋周期就越長。
我可能不喜歡你的產品,但因為遷移成本太高了,我會沉默,不會給你反饋。
這個就是為什么快消品給人的氣質會更市場化、更接地氣以及反應速度更快一些。
因為反饋快,你早上覺得A汽水不好喝,中午就可以買B汽水。
反饋快,容易死得快,但也容易讓你進步。
反饋慢,死得也慢,但危機真來了都是大危機,幾乎沒有辦法拯救。
快消品的價格是幾塊錢,互聯(lián)網的產品是不要錢,所以互聯(lián)網用戶更沒有任何忠誠度、心理負擔和沉沒成本,發(fā)現(xiàn)你不好用了,馬上就掉轉槍口轉向友商。
當年MySpace的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西方新聞業(yè)的扛把子默多克掌控了大量的傳統(tǒng)紙媒巨頭,在做MySpace的時候卻不太注重用戶體驗。
如果你還對這款產品有印象的話,你大概率還會記得只要打開其他人的myspace主頁,音樂便會自動播放。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這一點極其奇葩。
因為每個人的音樂審美不一樣,喜歡古典音樂的人點開了一個喜歡鳳凰傳奇的朋友的頁面,廣場舞音樂不請自來,對這個用戶來說,這個體驗就過于糟糕了。
當然反過來可能也是這樣,我就是一個很喜歡鳳凰傳奇的人。
用戶不喜歡會和你說為什么不喜歡嗎?
不會的,他直接就去用FACEBOOK了。
等默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產品慢慢地被人大規(guī)模唾棄的時候,已經無藥可救了。
而荒謬的是,互聯(lián)網其實是最容易有反饋的行業(yè)。
互聯(lián)網產品本身就是由很多數據構成的,而數據化和智能化的反饋機制是更容易搭建的、且周期性更短的。
所以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快,應該是用數據反饋去快速迭代。
3
反饋重要,及時反饋、有效反饋重要,那問題來了。
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反饋呢。
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之前字節(jié)的楊老師講過的,因為太典型了,我再復述一遍。
在2016年左右,有一家互聯(lián)網外企做的產品是PC端的新聞推薦。
他們有個部門是做數據優(yōu)化的,其中一個重要的KPI是提高新聞推薦質量。
質量這個東西吧,很容易把握不住,你說家長里短的本地新聞,質量就不好嗎?
可能有人可能就好這一口,覺得這種新聞質量就很高。
他們采用的標準是用戶使用時長,平均用戶使用時長越高,KPI就越高。這個部門的KPI每年都超額完成,結果沒過幾年這個部門就被裁掉了。
時長確實是在漲,不假,沒有水分。
但時長增長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用戶體驗變好了、全體用戶看的時間更長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忠實用戶繼續(xù)留下來了,但他們也并沒有延長自己的使用時長,而一些原本不怎么用的用戶覺得這個產品不好,就走了。
這些用戶走了以后,因為人數少了,分母變小了,平均時長就變長了。
雖然使用時長在增加,但這個產品的用戶數量在持續(xù)下滑。
講個恐怖故事:產品越不好,部門KPI越高。
回到最初的時候,當領導和你說用戶時長是一個可以反饋這款APP推送質量的標尺的時候,你會不會也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但現(xiàn)實就是這個反饋機制是錯的,大錯特錯,南轅北轍。
當車真的走向北方的時候,你身在其中是不會覺得自己是錯的,你就是覺得車子在向南走。
反饋標準和反饋機制誰來定?誰來有權決定這個產品的好壞?是老司機還是老師傅?
當下這個時代,把老司機、老師傅的經驗和判斷當成反饋的標尺,是很容易翻車的。
因為市場大,變化也快,過往的經驗很大可能是用不上的。
4
最理想的反饋機制其實是吃后悔藥。
你做了一波操作A,發(fā)現(xiàn)卵用沒有,效果不好,一顆后悔藥下肚,啟動時間機器。
再試一下B操作,B操作相對更好,效果拉滿了,可以可以。絲毫不影響窗口期,因為時間重新計算。
可惜,這個世界上現(xiàn)在還沒有這樣的黑科技。
倒是有近似的替代方案,做A/B測試。
當你想做個活動、做個產品甚至是給產品取個名字,只要是做選擇,就把人群和產品分成A、B兩組,隨機給流量測試哪種效果更好。
只改一個變量,其他變量不變。
這看起來是更為“理性”的反饋,時效性高、周期短以及明明白白。
對,最重要的是,明明白白,尤其是對“上”的明明白白。
你把測試結果給老板看,哪怕老板再有什么神奇想法和奇葩思路,都會對這個測試結果心悅臣服坦然接受。
在決策和選擇上,人是不靠譜的,人先天就會有偏見和審美上的偏狹。相比人,A/B測試這種數據反饋是冷冰冰的,沒有偏見的。
但這種純數據反饋真的是萬能的嗎?
恐怕也未必。
由于數據和人性之間總會有一些偏差,過于相信這種冷冰冰的答案可能也會犯錯。
要多留一手,要搞組合,數據驅動+人的決策,A/B測試完了再加點人的意見。
5
好反饋,治內卷。
什么是內卷,不是單純的競爭激勵就是內卷。
而是因為競爭激烈了,大家開始拼表面功夫了,拼無用功了,下班了不走假加班,為了向上交差重復造輪,搞得所有人實際的ROI都降低了。
很多項目,錢也燒了,班也加了,最后過了一年半載了,發(fā)現(xiàn)沒卵用,公司也倒閉了,加班狗也沒有學到技術和經驗。
治療內卷,就是要提高ROI。
在部門leader拍腦門決定要做項目A之前,先用A/B測試來驗一下效果,先小規(guī)模去試,確認是最優(yōu)的方案再投入資源。
ROI提高了,部門業(yè)績也上升了,公司賺錢了,大家獎金和成就感就有了。
卷嗎,不卷,良心競爭。
即使放在整個公司層面,A/B測試仍然是對抗“卷”的法寶。
互聯(lián)網公司習慣搞賽馬,一個項目交給幾個團隊一起搞,部門互相PK,誰跑出來算誰。
巨頭可以這么搞,無所謂,他們資源多,錯過窗口也無所謂,有老本可以吃。中小公司還是不要照貓畫虎,減少重復造輪子,能A/B測試就先測一下。
A/B測試有點像什么呢,就是人在爬山的時候遇到很多級的臺階。你每一爬一級就算一下自己邁左腳還是右腳更踩得猛,看起來你是在消耗時間,但其實不是,因為你踩得很穩(wěn),這個測試也可能只消耗你0.00000001S,你既穩(wěn)還沒有錯過窗口期。
但你的競爭對手呢,可能每一步都是拍腦袋,是每一步都更快一點,但每一步都是靠運氣。有可能前面運氣都不錯,馬上就要登頂了,踩空了。
6
一些互聯(lián)網公司稱為巨頭,是因為他們個頭大,也是因為他們在參與整個互聯(lián)網的基建。
電商平臺做出了公有云和移動支付,減少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也讓其他電商平臺在基建上得以崛起。
同樣,技術牛X的互聯(lián)網巨頭同樣可以輸出自己的技術能力,成為整個互聯(lián)網生態(tài)里的底層設施和基建。
在當下這幾個互聯(lián)網巨頭里,字節(jié)跳動被公認為重視數據驅動的大廠,今日頭條和抖音不僅僅是算法產品,也是數據驅動下的產物。
字節(jié)旗下的火山引擎就是把字節(jié)的同款技術拿出來,賣給企業(yè)客戶。
互聯(lián)網公司擅長引流,火山引擎推出的“火種計劃”向1000家小微企業(yè)免費開放多款技術產品,這里面就有A/B測試。
當然了,商業(yè)的就是商業(yè)的,天下哪有真正免費的午餐呢。
如果你覺得超級流量主字節(jié)是為了圖銀子做這事,那么你格局小了。
作為一家人數超過十萬人的組織,字節(jié)有大公司病。
這個沒有辦法,人一多幺蛾子就容易多,效率降低,戰(zhàn)斗力下降。一個組織到了一個階段一定是會有瓶頸的,這個無所謂。
對于一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其他都可以磨損和消耗,但技術一定要保持牛X的狀態(tài),否則就會被友商吊打。
怎么保持戰(zhàn)斗力,讓技術中臺出去,去做乙方,去接客。
你在內部做得不好,同事會給你面子,你要是當乙方做不好,甲方會錘死你。
甲方會更挑剔,活不好就會被埋汰,被嫌棄,倒逼自己的技術保持一個高水準的狀態(tài)。
這是字節(jié)的陽謀。
練兵,還能做些有價值的事,挺好,贏麻了。
作為中小企業(yè),還等什么呢,薅羊毛,蹭補貼,技術普惠掉下來要接著,不蹭白不蹭。
這是一次短平快的嘗試,應該要動起來了。
哪怕證明不適合自己,也是一次有效的嘗試。
證偽,同樣具有價值。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