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博眾投資編輯整理。1月4日,數字人民幣(試點版)App在各大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AppStore上架,面向試點地區(qū)用戶開放下載;1月5日,北京、上海、深圳等11個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qū)用戶可在美團外賣中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1月6日,支付寶、微信先后“官宣”接入數字人民幣,成為新增運營機構。(博眾投資)
經過數年試點,我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已經形成“10+1”格局,包括深圳、蘇州、雄安新區(qū)、成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10個試點地區(qū)及北京冬奧會場景。截至2021年10月8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23億個,交易金額約560億元。
博眾投資認為,本次官方APP上線試點帶來以下三方面啟示:
1、官方APP上線展示出的更多細節(jié);2、DCEP對各方影響;3、A股上市公司潛在受益。本次試點傳遞出央行數字貨幣更多細節(jié):1、除六大行+招行,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也參與運營。本次APP顯示,六大行和招商銀行、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共等9家銀行可以作為錢包開立選擇。開立錢包后,可選充值銀行除以上9家外還有中信、光大、浦發(fā)等超過12家銀 行。
2、可認為是DCEP第一個錢包衍生功能:子錢包功能,可有效保護數據隱私 當使用數字人民幣在電商平臺支付時,用戶的支付信息將被打包加密處理,用子錢包的形式推送到電商平臺,平臺不知道用戶的個人信息,可有力保障用戶個人隱私。
3、驗證了此前我們猜測的賬戶松耦合、賬戶分級、低級別賬戶匿名。試點APP錢包分為四類,為滿足用戶小額高頻的匿名支付需求,四類賬戶數字人民幣允許僅用手機號開通匿名錢包,處于匿名狀態(tài)的四類錢包人民銀行、運營機構均不掌握錢包用戶實名信息。此外,三類需身份證實名認證,二類需關聯(lián)勾稽銀行賬戶,一類與普通銀行一類賬戶類似,需線下機構面簽。
4、驗證了我們此前對于錢包形式的猜測,可能有其它NFC形式的硬件錢包存在本次APP新增了“貼一貼”“碰一碰”入口,即手機NFC和POS收款支付,“碰一 碰”支持離線支付功能。同時,APP顯示用戶可以管理自己的的移動設備和卡式硬件錢包, 我們認為,未來DCEP小額錢包可能出現手環(huán)、卡包等多種硬件形式。(博眾投資)
博眾投資認為,未來DCEP推出后將對各方產生影響。
1、對C端消費者:整體使用感影響不大,可能更加包含隱私安全整體看,除硬件雙離線環(huán)節(jié)外,個人使用者感受與傳統(tǒng)三分支付差異不大,但由于DCEP錢包在小額場景匿名,同時增加了子錢包功能,在個人數據隱私上可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2、對二層機構銀行:利好商業(yè)銀行增加線下支付覆蓋,未來可能更多支付衍生應用首先DCEP的流通將有效提升銀行運營效率, 減少運營成本。此外DCEP在線下零售環(huán)節(jié)加強推廣后,商業(yè)銀行可以增加線下支付覆蓋,未來可能在此基礎上,增加信貸服務、NYC等更重衍生類服務。
3、對三方支付:主要可能影響線下支付渠道,短期對業(yè)績幾乎無影響,長期可能影響增信征信數據獲取我們認為DCEP可能增強銀行賬戶在支付產業(yè)鏈、尤其線下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力,猜測推廣環(huán)節(jié)有極大可能降低目前互聯(lián)網三方公司商戶扣率(即降低到0.38%以下)。
目前三方支付在線下條碼支付并無法形成較大盈利,甚至由于推廣費用較高實際可能虧損,因此即使線下支付減少,對業(yè)績幾乎無影響,但線下支付流水數據是增信服務的重要數據來源,因此可能未來將間接影響信貸類業(yè)務收入。
4、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jiān)管:增強政策執(zhí)行能力數字貨幣形態(tài)下央行可推出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理論上可通過控制DCEP生效狀態(tài)來引導資金流向;DCEP登記中心的權屬信息也能夠幫助資金直達實體,防止資金空轉。由于DCEP具有具有可編程性,央行可通過電子化數據對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實現可追蹤、可回溯,從而對商行起到監(jiān)督作用,提升貨幣政策效果。金融監(jiān)管強度增加。若可以實現賬本的全流通鏈路跟蹤,則基于賬戶監(jiān)管提升至基于貨幣全流程監(jiān)管,由于DCEP可控匿名,即只對中央銀行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數據,數字貨幣的可追溯性使得央行基于大數據追蹤大額資金流向成為可能。(博眾投資)
參考資料:
《DCEP數字貨幣和區(qū)塊鏈行業(yè)點評:數字貨幣APP上線,銀行IT軟硬件機會》申萬宏源證券;2022-01-10;
溫馨提示
本文觀點由--陳泳智(執(zhí)業(yè)編號A0600620030001)編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操作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