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否挺過2017年?樂視百億債務生死劫丨《財經》調查)
(樂視大廈內席地而坐的討債者。圖/視覺中國)
一場前所未有的追債風波正席卷樂視,涉及債務百億,關系樂視生死。
山西商人賈躍亭,昔日是擁躉眾多的商業(yè)冒險家,如今是屢受質疑的海外避居者,在過去數年如過山車一般的商業(yè)與資本運作中,樂視到底背負多少債務,如今能否再逃一劫?這將是一場牽動近20萬名樂視股東、上百家樂視合作伙伴切身利益的債務亂麻,是中國式商業(yè)冒險與資本游戲新的一地雞毛。
暴露的債務僅是冰山一角。暗流之下,樂視系龐大產業(yè)鏈之下還潛藏著多少危機?樂視系的資金鏈困局也引起了監(jiān)管部門關注。各方追查之下,樂視能否全身而退?
賈躍亭說過一句流傳頗廣的話:“99%的人不看好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就顛覆?!?014年9月22日,這句話出現在賈躍亭發(fā)給樂視員工的內部郵件里,彼時的他對于樂視的全球化戰(zhàn)略充滿決心。
2015年10月28日,新一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出爐,賈躍亭的排名由上一年的78位猛升至17位,這一年的樂視網股價數度漲停,樂視各大板塊的業(yè)務被不少投資者視為金礦……
回顧當年盛景,對比如今頹勢,樂視2017年的夏秋之季并不好過。
銀行、私募基金、信托公司、供應商、樂視員工……這些樂視產業(yè)鏈條上的諸多關聯者,或許曾經與樂視有親密關系,如今卻有了另一個共同的身份——追債者,被追債的主角正是再次避居海外的賈躍亭和其曾經掌控的樂視系。
前所未有的追債風波正席卷樂視,涉及上百億,關系其生死。風波初起之時,對于樂視的命運,業(yè)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專家斷言“樂視難以活過2017年”,亦有機構認為,就像阿里和騰訊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也曾歷經磨難,樂視現在正處于類似的轉折點?!敦斀洝方佑|的業(yè)界人士中,不看好者居多。頻頻曝光于媒體的樂視追債者,向市場釋放了悲觀的一面。
自2017年6月以來,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浦發(fā)銀行、海通證券、信利電子等多家金融機構及供應商,先后向樂視系追債。
根據樂視網(300104.SZ)此前公告計算,賈躍亭被追債者申請輪候凍結的股份接近40億股,幾乎為其持股數量的8倍。如果按照樂視網停牌前股價15.33元計算,這些追債者所主張的凍結股份價值高達613億元。
陳了樂視網,樂視系其他公司,如樂視控股、樂視智能移動、樂視影業(yè)、樂視云等公司也遭遇司法凍結。樂視網8月26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過去一年被起訴案件達33起,涉及金額超過16億元。
與諸多討債人追債無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樂視網2016年以來卻提前歸還了賈躍亭和其姊賈躍芳的數十億元借款。2017年9月12日,樂視網這一行為已遭到深交所質疑,并向樂視網下發(fā)了關注函,要求其就此解釋緣由。
同時,“樂視系”旗下的樂視控股和樂視移動已被列入法院“失信”黑名單。
隨著事態(tài)逐級發(fā)展,樂視系資金鏈危局的癥結也逐漸浮出水面。此輪資金危機,正是始于旗下七大生態(tài)之一的手機生態(tài)業(yè)務。
《財經》獲得一份金融機構對樂視系的盡調報告顯示,樂視手機為樂視七大生態(tài)中最大虧損源,僅2015年-2016年9月,樂視手機業(yè)務的虧損額就高達82.2億元。整個樂視系的負債規(guī)模則更為龐大。前述金融機構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9月,樂視系總資產為670億元,總負債631億元。尤其是樂視手機和樂視體育,負債額均超百億元。
暗流之下,樂視系潛藏的債務危機存在諸多變數。這些債務包括股權質押、銀行借款、私募股權基金、信托、債券等,甚至有業(yè)界人士質疑樂視系旗下成立不久的樂視金融也涉嫌為樂視系自融資金。
在上述對金融機構的負債中,以私募基金潛藏的風險尤為突出。一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負責人透露:據他了解,通過第三方銷售渠道銷售的樂視系私募產品,大多表現比較慘。而且這些私募基金多是結構化產品。而這些結構化產品背后,潛藏著各方機構甚至更多的個人投資者。
外界也注意到,處于上百億債務漩渦中心的樂視系,一直在努力展開自救。變賣資產、出售股權成為樂視系緩解燃眉之急的無奈之舉。市場已知的其他自救舉措還包括:賈躍亭奔走美國和香港籌集資金、樂視網大刀闊斧進行人事調整且一天任命11名高管、樂視與民生信托達成和解等。
風聲鶴唳之下,各路金融機構已變得謹小慎微,他們開始收窄向樂視的融資敞口?!敦斀洝费芯繂T統計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發(fā)現,2015年-2016年,有40多只私募股權基金明確投向樂視系,但2017年以來僅有2只基金繼續(xù)投向樂視,規(guī)模較此前兩年大幅縮水。比如,近日與樂視系達成和解的民生信托,稍早前已提前對樂視的兩款信托產品清盤。該公司一名內部人員8月初對《財經》記者稱,公司目前已沒有樂視系相關信托產品在售。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