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國銀保監(jiān)會等五部委聯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從四個方面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jiān)督管理,切實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
通知中提到,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fā)放互聯網消費貸款,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yè)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yè)務風險管理,明確未經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有業(yè)內人士透露,部分小貸公司的大學生貸款占比超過六成,新規(guī)對一些全國性互聯網小貸公司沖擊非常大。而花唄、借唄作為影響最為廣泛的互聯網貸款產品之一,其運營主體正是小貸公司。根據通知精神,花唄借唄的小貸資金需要抽離。
一時間,“花唄、借唄是否會關閉大學生貸款額度”成為熱議話題。
花唄與借唄均于2015年推出。在超前消費、誘導性營銷等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成一度成為花唄和借唄的忠實用戶。
天眼查顯示,花唄全稱螞蟻花唄,螞蟻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費信貸產品。其所屬公司為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有螞蟻科技集團100%控股。
借唄全稱螞蟻借唄,所屬公司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借唄是支付寶推出的一款貸款服務,按照芝麻分數的不同,按照分數的不同,用戶可以申請的貸款額度從1000-300000元不等。借唄的還款最長期限為12個月,貸款日利率是0.045%,隨借隨還。
極客網注意到,2018年初,螞蟻集團或因涉杠桿過高并違反央行相關監(jiān)管規(guī)定,主動關閉了部分用戶的借唄功能,以控制借貸余額。
而為了讓花唄和借唄兩樣產品更為合規(guī),螞蟻集團一直在做出調整。此前有消息稱,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兩款產品擬被并入消費金融部門,這樣做是為了能夠在新的監(jiān)管規(guī)定下繼續(xù)開展貸款業(yè)務,盡可能地降低對花唄、借唄的影響。
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止12 個月期間,約5億用戶及超過2,000 萬小微經營者通過公司的微貸科技平臺獲得了信貸。在微貸科技平臺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與銀行業(yè)合作伙伴均在統(tǒng)一的花唄、借唄產品及品牌下,向客戶提供信貸服務。
數據顯示,2020年前六個月,微貸科技平臺的營收金額達285.86億元人民幣,占螞蟻集團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營收的39.41%。
去年8月份,螞蟻集團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牌照,并打算在重慶設立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據魚躍醫(yī)療(002223.SZ)發(fā)布的公告顯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80億元,螞蟻集團作為主要發(fā)起人出資40億元,占注冊資本的50%。
近期,有媒體曝出借唄在進行“貸款冷靜期”的調研,假如首次借款7天內可反悔,全額還款平臺可免息。 對此,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稱: 借唄正在評估這類功能的可行方案,希望進一步倡導理性借貸。
雖然螞蟻集團努力的在做出改變,但是失去大學生用戶對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極客網了解到,國家對校園貸款曾經做出相關規(guī)定。2016年4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jiān)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fā)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yè)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貸款。"
從大學生角度來說,此次限制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也并非一刀切。此次通知稱,為滿足大學生合理消費信貸需求,各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開發(fā)針對性、差異化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遵循小額、短期、風險可控的原則,嚴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貸款余額和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總業(yè)務規(guī)模,加強產品營銷管理,嚴格大學生資質審核,提高資產質量。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