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孫曉巍
編輯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2022年臨近尾聲,國產空調在艱難中度過了整年,在疫情反復、需求下滑、成本上漲等多方面壓力下,國產品牌依然在努力自救,哪個品牌升級了制冷技術,哪個品牌又提高了促銷力度,都在這一年中此起彼伏的發(fā)生。
作為大型家電,又與房地產市場聯(lián)系緊密,國產品牌的生存環(huán)境在這一年中持續(xù)變換,這其中既有來自政策端的引導誤傷,也有上游房企在挖掘需求時的碰壁,不過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國產空調至少看見了熬過冬天的曙光。
一、空調市場遇冷
在2022年,空調市場如同其他白電一樣,遭遇了無情的市場寒冬。
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9月中國空調累計產量達到17491.5萬臺,累計增長3.5%。但是,對比2021年中國空調累計產量21835.7萬臺,累計增長9.4%的成績,下滑依然不小。
當然,下滑的不止中國市場,在美國,2022年窗式空調、單體空調、和熱泵空調的總出貨量為1340臺,對比2021年的1400萬臺下降3.4%。在歐洲,由于擔心歐元貶值帶來的損失,大量指向中國的空調訂單被當地經銷商取消。在亞洲,日本機構測算,2022年家居空調和柜式空調比2021年分別下降5%和15%??梢哉f,在空調產業(yè)上,全球集體步入寒冬已成不爭的事實。
為什么2022年的空調市場這么凄涼?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首先,2021年空調產銷步入行業(yè)巔峰,造成2022年對比坐標系抬高。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tǒng)計,至2021年末,中國空調電機行業(yè)的總產能已經超過5.2億臺,占全球空調電機產能的比重超過90%。產業(yè)在線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空調電機銷量已達3.92億臺,同比增長9.96%,規(guī)模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內銷量達3.15億臺,同比增長9.5%;出口量達7696萬臺,同比增長12%。在歷年的國產品牌銷量數據中,2021年的成績確實難以超越。
其次,2022年需求波動。除了國產市場需求萎縮外,國產空調依賴的海外市場,同樣表現(xiàn)不佳。在地緣危機頻現(xiàn)、疫情侵擾、全球通脹的背景下,主要經濟體集體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對于國產空調品牌的影響集中在了上一年度的訂單中有很大一部分處于當地市場的庫存積壓狀態(tài),等待售賣以及海外訂單大幅縮減。反映到數據上,我國空調出口增速在2021年為超過10%,而在2022年前8個月,直降為-8.58%。
可以說,在2022年,空調行業(yè)寒冬徹底向國產廠商襲來。
二、原材料上漲,國產品牌另謀材料出路
除了大環(huán)境對國產空調廠商十分嚴苛之外,自身產業(yè)鏈的變化也給國產空調帶來了陣痛。
自2021年中段以來,全球大宗商品持續(xù)上漲,包括空調原材料銅在內的原材料價格在2022年進入上升通道,有相關人士表示,今年曾經銅價從5萬元/噸漲到7萬元/噸,單臺空調的直接制造成本上升160元,對空調企業(yè)構成極大壓力。
據了解,銅、鋼、鋁以及塑料合計約占家電總成本的40%,是空調價格的決定因素。因此,在原材料上漲的背景下,空調價格也就很難守住曾經的底線了。
正是由于成本壓力,國產空調廠商急需對策來應對這一情況,在此背景下,鋁代銅方案的出現(xiàn)讓業(yè)界鼓舞。
2021年,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牽頭召開“空調行業(yè)鋁替換銅方案研討會”達成一致意見,認為空調領域用鋁替換銅是一個值得持續(xù)研究推進的解決方案。
由于鋁材料應用本身具有輕量化、制冷劑充注量小、可回收性好、可燃制冷劑應用范圍加大等優(yōu)勢,在空調制冷技術應用上具有廣闊空間。同時,鋁相比銅來說,價格優(yōu)勢明顯,有助于上游降低成本并最終傳導至消費終端。
據相關人士援引數據,2021年,國內使用了約5000噸鋁圓管來制造空調,在替代效率上,每一噸鋁的使用量折算為二噸銅的使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鋁制空調大約占世界空調總量的2%至4%,比例很低,同時由于國內市場對于鋁制空調接受度不高,該類型產品大多銷往了北美。
從技術前景看,鋁代銅方案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產業(yè)標準,更談不上類型產品的市場爆發(fā),但是在資源緊缺、成本控制、環(huán)保達標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鋁代銅仍然是國產空調行業(yè)必須投入并持續(xù)關注的領域。
三、升級、營銷、尋找增量,一個都不能少
面對需求市場的快速變化,各個國產品牌廠商緊隨行業(yè)趨勢加速產品的升級,在年內推出了多款性能優(yōu)越、質優(yōu)價廉的機型,它們當中,無論是超級巨頭還是小型玩家,都共同遵循一條準則:活著要緊。
在渠道方面,線下銷售渠道龍頭企業(yè)競爭格局穩(wěn)定??照{三巨頭美的、格力、海爾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即使在空調市場不夠景氣的時期,也可以看出三大巨頭常年積累的優(yōu)勢下,呈現(xiàn)出的馬太效應。
不過,線上渠道的變化更為明顯,由于疫情、高溫等原因,線上渠道覆蓋客群廣、性價比的優(yōu)勢顯露無遺,華凌、米家等以電商為核心銷售渠道戰(zhàn)略的“黑馬”品牌,依靠互聯(lián)網思維大舉營銷,通過低價占領市場份額,并最終實現(xiàn)品牌的建立與市場地位的鞏固。
為什么空調格局在極其穩(wěn)定的情況下依然有新玩家可以加入賽道?首先,消費分層之下,客群國產空調需求多樣化。高端系列如格力京春、美的炫耀、卡薩帝銀河、海信輝煌、TCL小藍翼等。不斷提升消費者的實際體驗。
而在低端,同樣線上品牌填充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城鎮(zhèn)、農村居民的空調每百戶擁有量分別達到162臺、89臺。對比國內發(fā)達省市的空調每百戶擁有量可以看到,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的城鎮(zhèn)空調每百戶擁有量分別達到193臺、228臺、214臺,以上3個省市的農村居民空調每百戶擁有量分別達到186臺、151臺、133臺。
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縣域農村的空調普及率尚未完全打開,如果以北上廣深等發(fā)達城市作為坐標系,還能提升19.1%;如果國內農村居民空調的每百戶擁有量提升至廣東省的農村水平,則普及率需要提升49.4%。如此巨大的空調市場中,也就間接培育了線上一眾性價比品牌。
其次,產品力成為客群購買的最主要因素。據GFK中怡康測算,2021年,家用空調市場替換需求占比達到61.0%;到2025年,替換需求占比將達到68.0%;到2030年,替換需求占比將達到76.6%。有替換需求的購買者更加了解產品,因此也對空調入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為了迎合客群需要,奧克斯將市場上的空調品類定位為不可拆洗空調,而將自己重新定位成“可拆洗”空調,利用產品的特色,進行高強度營銷,持續(xù)占領客群心智,最終奧克斯則成功成為消費者心中“可拆洗”空調的第一品牌,進而收獲了一批新老客戶。
最后,在存量市場中尋找增量。隨著消費升級,客群對高質量呼吸空氣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北方客戶,由于天氣寒冷干燥,在燃煤季易產生空氣污染,對高質量空氣更有著強烈的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帶有新風系統(tǒng)的空調開始在整個存量市場中顯示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由于技術更加先進,真正的新風系統(tǒng)可以通過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采用高風壓、大流量風機、依靠機械強力由一側向室內送風,由另一側用專門設計的排風機風口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強迫在系統(tǒng)內形成新風流動場。在送風的同時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過濾、消毒、殺菌、增氧、預熱。極大的提高了用戶體驗。
可以說,依靠過關的產品力,新風空調受歡迎程度遠超其他空調產品。據GFK中怡康數據顯示,2022年新風空調量額同比增長率分別將達到83.0%和57.9%,預計2023年新風空調仍將高速增長,量額同比增長率分別達54.0%和41.7%。
所以,各大國產廠商眼見新風空調氣勢,自然也就推出了各家相應的產品來填充市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風空調不是整個空調市場的救世主,如果想要通過單一產品拉動市場,擺脫泥潭,恐怕有些妄想了。
不管怎么樣,2022年的國產空調都在想盡辦法活下去,因為只有活下去,在2023年全面進入正軌的社會生活下,國產空調廠商才有機會續(xù)寫輝煌。
參考資料:
1、《中央空調2022逆勢增長,后市或迎來加速向好》,產業(yè)在線
2、《2023冷年新周期下 空調行業(yè)如何打好“價值升級戰(zhàn)”??》,中國家電網
3、《因新風空調催化 長虹空調銷售額同比增長31%》,新京報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