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陷盈利難窘境,被收購或成新常態(tài)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一次銀聯組織的收單機構會議上了解到,多數線下收單商的日子可以用“苦不堪言”來形容,面對盈利難的窘境,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投靠大型集團或互聯網公司。

繼上市公司海印股份(000861,SZ)2月10日公告稱,擬以1.75億控股廣東商聯支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商聯支付)后,2月11日,華控賽格(000068,SZ)公告稱,公司已與成都支付通新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支付通)簽訂意向協議,擬入股成都支付通。

業(yè)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價格戰(zhàn)不可避免。小型第三方支付企業(yè)雖然獲得了牌照,但盈利前景堪憂,長遠來說情況可能會惡化,出售牌照或與其他企業(yè)合作是兩條出路。

第三方支付頻被收購

華控賽格2月11日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展公司的業(yè)務范圍,公司2月10日與成都支付通簽署了意向協議書,公司擬通過股權轉讓或增資等方式,獲取成都支付通的股權,具體操作方式及出資金額將以相關審計或評估結果為依據,由雙方進一步協商確定。

華控賽格表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個性化服務,使得其可以根據被服務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與業(yè)務發(fā)展所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同步定制個性化的支付結算服務。

另一家上市公司海印股份近日也公告稱,擬以1.75億元投資獲得商聯支付51%股權,交易各方已簽署股權轉讓協議。

2014年,市場還曾傳出易寶支付被復興集團收購,不過,2月11日,易寶支付總裁唐彬對記者表示,2014年雙方有過接觸,目前沒有在接洽了。

事實上,近年來,第三方支付頻頻曝出并購案。2014年底,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這一動作為萬達電子商務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那么,第三方支付頻頻 “求收購”的原因何在呢?

中國支付網總編輯徐雨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寡頭壟斷的非金支付市場,獨立支付公司生存空間被擠壓,通過尋找實業(yè)方面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或引入戰(zhàn)略投資是必然選擇,還有部分上市公司背景或出資人有盈利要求的支付機構將在微利環(huán)境下尋求資本退出。

業(yè)內:類似并購或成常態(tài)

近日,快錢董事長兼CEO關國光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首次披露了快錢與萬達聯姻后的互聯網金融戰(zhàn)略,核心是互聯網金融產業(yè)化??戾X方面提出,將結合萬達的產業(yè)資源優(yōu)勢,用金融的手段融合,進軍消費信貸以及商戶信貸領域,最終打造資產、支付、營銷的閉環(huán),依靠線上線下的數據,創(chuàng)造新的商業(yè)生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對收購方來說,收購不賺錢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是一個賠本的買賣呢?

訊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寇向濤向記者表示,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并購有些都是以合作為目的,比較典型的是快錢和萬達的合作,萬達注資快錢,以往快錢面臨一些政策和市場競爭壓力,這次合作對雙方都有利。還有些合作是大財團和大互聯網公司,要做互聯網金融,需要用支付做橋接,會收購一家央行頒發(fā)支付牌照的支付公司。

另據了解,近日,上汽集團繼續(xù)加快投資和金融服務領域的嘗試。

“我們正打算收購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彌補財務公司在支付結算上由于營業(yè)范圍而受到的限制,為集團所有成員企業(yè)擬建設的汽車金融電商平臺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上汽集團財務總監(jiān)谷峰在日前舉行的首屆汽車財經年會上透露。

繞不開的支付生態(tài)圈,是大型集團“觸網”之后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而良性的收購對雙方來說無疑是雙贏。

“比如,京東買網銀在線,平安收購上海捷銀和壹卡會,這都是布局,這樣的并購案都是良性的。網銀在線對京東在移動端和互聯網平臺起到的作用蠻大的,是京東金融比較核心的資產,有利于集團、支付公司、用戶和監(jiān)管。”寇向濤稱。

寇向濤進一步表示,支付牌照發(fā)放3~4年時間,很多公司逐漸從競合期到新的沉淀期,未來類似的并購或將成為常態(tài)。

徐雨文也表示,支付業(yè)務許可5年期限即將到來,一些業(yè)務不合規(guī)或業(yè)務較少的機構可能無法續(xù)申請,將突擊尋求資方或實業(yè)合作。另外,傳統(tǒng)行業(yè)面向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沖擊將紛紛轉型,新申請支付業(yè)務許可的機構將更有資金實力和實際業(yè)務需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2-13
第三方支付陷盈利難窘境,被收購或成新常態(tài)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一次銀聯組織的收單機構會議上了解到,多數線下收單商的日子可以用苦不堪言來形容,面對盈利難的窘境,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投靠大型集團或互聯網公司。繼上市公司海印股份(000861,SZ)2月10日公告稱,擬以1 75億控股廣東商聯支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