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CTA策略盈利來源和邏輯

文|華爾街見聞

很多CTA策略研究人員有時候都會去思考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那就是為何CTA這類beta型的策略能盈利,我相信對于CTA研究者來說,大家會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思考和答案。因為相比較于其他類型的策略來說,貌似人家盈利的理由都很明顯且充分。作為一名CTA策略研究人員,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比如說,alpha類策略,很能理解對于這類策略來說,交易的一攬子標的物里面總會有強弱之分,那么只要能找出有強弱區(qū)分度的特征或者因子,那便基本找到了alpha類策略盈利的本質(zhì)。

再比如說,對于market making的高頻策略來說,那就是規(guī)避掉有較大可能出現(xiàn)單邊趨勢的行情,同時在沒有較大可能單邊行情的時候給market taker提供流動性服務。(對預測短期趨勢并follow趨勢的策略不在我們此處討論之列)

對于CTA策略為何能盈利的這個問題,盡管在入行多年后,我依然始終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幾乎每次這種類似問題浮現(xiàn)在我腦海里時,我都會默默告訴自己,能賺錢就行,需要個卵蛋理由。

在用機器學習強擼了幾個月不同類型的策略之后,包括CTA、統(tǒng)計套利、甚至小部分高頻策略,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到其實對于策略研發(fā)人員,思考并理解為何某大類策略能盈利的本質(zhì)其實極為重要。所以,想在此和大家聊聊為何CTA這類beta策略能盈利。

理由1——杠桿效應

期貨本身普遍具有較大的杠桿,對于資金實力相對薄弱、風控觀念淡薄的小散戶玩家來說,他們在杠桿下顯得尤為脆弱,容錯能力很低。所以對他們來說,當順著現(xiàn)成的方向交易和逆向交易這兩個選擇擺在他們面前時,第一個相對更為保守的選擇對他們來說明顯是最優(yōu)解。這個理論較為完美的解釋了為何散戶投資者占比越多的市場或品種更容易走出趨勢行情。

理由2——prospect theory

先上一個經(jīng)典的圖:

圖中X軸基本可以等同看成是收益/虧損的百分比,Y軸則是價值函數(shù),簡單來說就是爽/不爽的程度。這個圖包含了幾層含義:

1. 不對稱性,在abs(X)相等的情況下,損失結果對應Y的絕對值,比獲利結果對應Y的絕對值更大。簡單來說就是虧T%和賺T%這2種情況下,前者的abs(f(T%))要更大些。說明投資者總體是厭惡風險的;

2. Y函數(shù),也就是爽/不爽函數(shù)在X小于0,也就是虧損的時候有凸面性 (convexity),而在X大于0,也就是盈利的時候有凹面性(concavity)。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在面臨獲利時,尤其是獲利不大的時候,更愿意落袋為安,風險厭惡程度增加而選擇risk off;而在面臨損失時,尤其是虧損較大的時候,更愿意在賭一把更大的,風險厭惡程度降低而選擇risk on;

現(xiàn)在總結下來就是,當市場較為平淡,相對更接近于零漂移的隨機游走的時候,贏者會落袋為安,高位平倉,從而強化了價格時間序列的反相關性。而當市場趨勢性較為明顯,尤其是基本面/宏觀層面發(fā)生一定變化時,也就是行情屬于帶漂移項的隨機游走的時候,多空雙方平倉意愿都不會很強。那么即便在驅(qū)動價格變化的因素結束后,市場行情從帶偏移項的隨機游走進入到不帶偏移項的隨機游走時,虧損的投資者在選擇死扛虧損的同時,這時候虧損方的△Y也會顯著大于盈利方。直到價格隨機游走到超出部分虧損方的心理承受或者被強制平倉之后,這部分虧損的投資者會被迫平倉從而引發(fā)下一輪虧損投資者的平倉,也就是俗稱的多殺多和空殺空,從而強化了價格時間序列的正相關性。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11-04
漫談CTA策略盈利來源和邏輯
文|華爾街見聞很多CTA策略研究人員,很多時候都會去思考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那就是為何CTA這類beta型的策略能盈利,我相信對于CTA研究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