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只是開始,未來算法還將成為法律

摘要:1,最近看到網上流傳著大量滴滴打車,面對不同用戶不同價格的截圖,并在互聯網上引發(fā)了大量的抨擊,認為滴滴的這種價格歧視是損害消費者的行為。同樣類似的事情是來自于攜程,去年10月,演員韓雪在微博炮轟攜程機

1,

最近看到網上流傳著大量滴滴打車,面對不同用戶不同價格的截圖,并在互聯網上引發(fā)了大量的抨擊,認為滴滴的這種價格歧視是損害消費者的行為。

同樣類似的事情是來自于攜程,去年10月,演員韓雪在微博炮轟攜程機票銷售捆綁,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用戶進行各種套餐的捆綁銷售,極為流氓。

此外,細心的網友還發(fā)現,攜程有著非常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面對不同的用戶,操作,時段,攜程也會給出不同的機票價格,貓膩重重。

當然,這些事情在國外也其實屢見不鮮,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開啟了價格歧視的定價策略,被消費者發(fā)現舉報后,貝索斯親自出面道歉,不過這種事情并未好轉,亞馬遜繼續(xù)我行我素。

像Airbnb、以及國內各個酒店APP,同樣也在采用類似的動態(tài)定價方案,諸多酒店用戶發(fā)現線下價格反而比線上優(yōu)惠的價格還要便宜。

此外,UBER的動態(tài)定價也經常被爆出與滴滴類似的事情。

所以我們必須反過來思考這些“屢見不鮮”的事情,到底是為什么?

2

表面上看,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科技公司們是在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供求關系中,盡可能的榨干每一個人的錢包。

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其感受到的是一種被欺騙的損失,通過技術和壟斷,科技公司以更高的價格讓自己買到原本可以低價購買的產品,毫無公平而言。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科技公司不該如此大肆利用隱私數據,侵犯用戶利益,應當將這種行為進行收斂。

不過,在這里我提出一些反對的想法。

這些行為有可能是科技進化的必然,并且未來,越來越多的利益權衡都將技術化,價格歧視將會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3

所有人都知道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經典的供需關系圖,橫軸代表一個產品的需求量,縱軸代表一個產品的價格,而商家需要做的是找到一個價格的中間點,使得邊際利潤最大化。

只不過由于市場是模糊的,不確定的,需求量是難以衡量的,因此,商家需要不斷調整定價策略,并且對所有用戶進行價格一刀切的政策。

但是現在由于大平臺已經壟斷了幾乎全部市場,市場不再是模糊的,而是可預測的,時間預測、用戶消費能力預測、承受需求能力預測等等都被數據化。

同時,微觀經濟學的理論依然奏效,因此這時,企業(yè)不過是把對于大眾的一刀切價格,更為精細的針對到了每一個人的供需上。

對于消費意愿更低的人群,其可能采取被迫降價甚至平臺補貼的策略,為了逐漸培養(yǎng)起其消費習慣,而對于剛需人群而言,其自然可以抬高價格,獲得最大的收益。

一個愿意買,一個愿意賣,并沒有什么錯。

只不過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

4

問題在于一些巨頭平臺已經全面壟斷,用戶只能夠選擇是或者否,而很難獲得其他第三方類似的優(yōu)質服務,因此只能進行二選一是或否的選項。

普通人都進入到了無法選擇的狀態(tài),這才是最讓人感到憤怒與無奈的。

扎克伯格曾表示,要在2018年改寫Facebook的信息流算法,因為希望給自己女而留下一個美好的遺產。

仔細想想,這里面的意思其實是,Facebook有能力讓普通人看到任何東西,并對每個人施加影響與操控。

果不其然,今年爆出的Facebook“總統(tǒng)門”事件就顯示,一家名為Cambridge Analytica的英國公司,通過盜取Facebook相關數據,最后成功顯示了對全美5000萬人的影響,最終幫助特朗普上臺,該事件正在越演越烈,Facebook股價不斷暴跌。

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全世界的人民都很難選擇放棄Facebook,因為社交關聯實在太強,其地位很難撼動,普通人只能接著用下去。

5

不過Facebook事件,也揭示了世界存在的另一個真相,技術的權力正在越來越大,其可以隨意操縱任何人的情緒、意志、錢包,并且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所有人也都將樂在其中,這個世界正在越來越變成算法統(tǒng)治的世界。

任何擁有技術的平臺,算法就必然會成為最終的統(tǒng)治者。

《未來簡史》曾預言,未來的時代將會進入算法社會,這個社會的一切都將由算法定奪,由于技術掌握了你的數據,因此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因此通過數據就可以對人定制出一些更為合理的方案。

比如養(yǎng)老金的法律,通過算法,每個人都將獲得不同的養(yǎng)老金分配方案。這樣不僅可以為政府減輕更多的人力負擔,更可以讓一切更加簡單。

換句話說,誰來定制這樣的算法?在《未來簡史》看來這樣的人就是神人,他們有一切權力為每個人進行算法的裁決,但是又如何判定這些已經成為算法的法律有著篤定的公正?

滴滴們所暴露出的大數據殺熟,正在反映著這一問題,沒有人相信這樣的動態(tài)價格歧視是合理的,我們更愿意被“一刀切”,而不是被機器動態(tài)定義。

6

所以這個趨勢,是矛盾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它正在發(fā)生。

即算法正在成為每個人的統(tǒng)治者,如同神明一樣,你做了什么事,它都會如實記錄,并最終給你想要的回饋。

另一個問題是,設計算法的人,是否公眾客觀?他的目的又如何檢驗?

下一次美國競選是否又會有Facebook的參與?

這一切都還沒有答案。

或許,是時候成立算法倫理組織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3-25
大數據殺熟只是開始,未來算法還將成為法律
摘要:1,最近看到網上流傳著大量滴滴打車,面對不同用戶不同價格的截圖,并在互聯網上引發(fā)了大量的抨擊,認為滴滴的這種價格歧視是損害消費者的行為。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