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卸任,阿里能否避免重蹈聯想覆轍?

原標題:馬云卸任,阿里能否避免重蹈聯想覆轍?

袁國寶

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chuàng)始人。

2018年9月10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宣布卸任,成了這個教師節(jié)的熱點事件,坦白說,這一消息的宣布確實有些令人“猝不及防”,就像馬云做客央視《開講啦》所說的那句“我對錢不感興趣”一樣,其思路顯然異于常人。所以,面對馬云過早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消息,絕大多數人也是“一臉懵逼”。

一,馬云退下來不是關鍵,這么早退下來才是關鍵

對于這件事,業(yè)界的焦點主要放在了馬云為何退下來?馬云退下來對阿里有何影響?等問題上,不過,我認為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馬云為何這么早退下來?要知道,9月10也正好是馬云54歲生日,54歲對一個企業(yè)家而言,還遠未到退居二線的年齡。

我突然想起馬云在《贏在中國》里面曾提到:對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一定要在企業(yè)資金最充裕、發(fā)展最好的時期尋求融資。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既然阿里巴巴遲早要面對“新老交替”的接班問題,自然要在阿里發(fā)展最好的時期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掉。現在的阿里巴巴可謂是“如日中天”,這為馬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這或許可以總結為馬云的一種“憂患意識”------他不希望等到矛盾比較突出時來解決,因為那個時候解決起來可能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馬云為何這么早就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一職?根本原因在于,他要為張勇接棒阿里一把手提供足夠的緩沖期。

馬云的公開信中提到:“這是我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今天得以實現”。十年前,阿里巴巴獨創(chuàng)了合伙人機制,用來解決規(guī)模公司的創(chuàng)新力、領導人、未來擔當力和文化傳承問題,在這種企業(yè)文化之下,阿里巴巴CEO張勇從一眾人才中脫穎而出。但企業(yè)的交接并非一蹴而就,即便馬云卸任阿里所有職務,他對阿里的影響一時半會也不會消停,所以,在未來馬云要做的是,讓張勇取代其成為阿里的掌舵人和精神領袖,這個過程,也可能長達數年之久,即便2020年股東大會后馬云就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

二,這是一步好棋,但更是一步險棋

那么,馬云卸任后阿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網上有很大一部分網友表示悲觀,在很多人看來,馬云撐起了阿里巴巴,他的卸任對阿里而言將是巨大的損失。有的網友觀點比較直接,因為他崇拜馬云,所以才使用阿里的服務??偠灾?,很多客戶、用戶會買馬云的賬,但不一定會買張勇的賬,這種現象同樣反映在之前支付寶法人變更的問題上。所以,這是一步好棋,但更是一步險棋。

而且,商界也并非沒有“前車之鑒”。若干年前,柳傳志將聯想交給楊元慶,希望其將聯想發(fā)揚光大。但從聯想的現狀來看,楊元慶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甚至有自媒體人撰寫文章細數楊元慶若干個“不稱職”的表現,例如任職董事會主席期間,聯想業(yè)績大幅下滑;缺乏戰(zhàn)略眼光,錯失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兩個時代的轉型良機;股價市值雙雙下跌,甚至被剔除恒生指數等等。

馬云能否避免阿里重蹈聯想的覆轍呢?仔細分析一下,阿里和聯想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眾所周知,阿里的業(yè)務十分廣泛,最近十年來,阿里一直在不斷推動多元化業(yè)務的構建,因此,阿里的很多高層都能在某個領域獨當一面,從而獲得鍛煉的機會。張勇在過去十年中,有過無數優(yōu)異的戰(zhàn)績,例如推動淘寶全面盈利,將天貓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B2C平臺之一,締造雙十一電商狂歡節(jié)等等。因此,張勇的能力并無問題,這也是馬云放心交棒的根本原因。

最近十年中,聯想的核心業(yè)務一直局限于PC領域,由于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缺乏投入,聯想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也沒有任何突破,即便是手機業(yè)務所創(chuàng)下的輝煌,也是靠大力度的補貼實現的。這些問題集中反映了一點------在柳傳志交棒之前,楊元慶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鍛煉,也沒有太多證明自己能力的成績。所以阿里不大可能重蹈聯想的覆轍。當然,這只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做的對比分析,離開馬云后的阿里是否還能保持高速增長?這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

另外,郁亮接棒王石掌管萬科,也可作為與阿里此次交接相類比的案例。對于郁亮為何會成為王石的接班人,有媒體做了如下描述:“簡單來說,郁亮是萬科的‘宰相’,王石負責指揮,他負責打。在他的帶領下,萬科實現了從20億到3000億的跨越?!?-----早在2001年,郁亮就正式擔任萬科總經理,從證券事務部門到管理整個房地產公司,在十多年的歷程中,郁亮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也用業(yè)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這一點,和張勇極為相似。

其實,無論是王石也好,還是馬云也好,他們在培養(yǎng)接班人時都體現了一個理念,就是“充分放權”,給下屬足夠的發(fā)揮空間,他們只是作為總指揮的角色存在,具體怎么打由下屬執(zhí)行。在這種情況下,下屬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這是他們成為接班人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這種理念對任何企業(yè)都適用。

三,第一、二代互聯網企業(yè)“接班”問題已充分暴露

阿里的這次交接在整個互聯網行業(yè)樹立了標桿效應,對于第一、二代互聯網企業(yè)來說,隨著其創(chuàng)始人年齡的日漸增長,“接班”問題已充分暴露。

第一代互聯網企業(yè)主要包括新浪、搜狐、網易,第二代互聯網企業(yè)則以騰訊、阿里、百度為代表。在這一系列企業(yè)中,我們注意到,除騰訊等少量互聯網企業(yè)有“二號”人物之外,大部分互聯網企業(yè)仍是創(chuàng)始人或CEO掌管絕對的話語權,甚至“事必躬親”、“事無巨細”,其下屬和高層發(fā)揮的空間極為有限,這就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下屬和高層得不到足夠的鍛煉,未來企業(yè)很難妥善解決接班人的問題。

我們先說一下騰訊,通過多年來的發(fā)展,騰訊不僅培養(yǎng)出了劉熾平這種在資本層面可獨當一面的二號人物,更涌現了張小龍這種擅長打造產品生態(tài)的頂尖人才,因此,即便馬化騰離開騰訊,對騰訊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相比之下,像百度、網易等企業(yè)在這方面遜色很多,百度高管的動蕩、陸奇的出走折射了一個現實,即百度很難留住人才,而這一點跟李彥宏強勢的管理風格不無關系。同時這也可能和百度近年來發(fā)展不順利有很大關系,回顧過去幾年,百度不僅保守質疑和批判,在移動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也四處碰壁,企業(yè)戰(zhàn)略一再調整。在這種情況下,高管很容易成背鍋俠,不出走還真就奇怪了。

而網易的情況有些特殊,丁磊一直比較低調,在2005年就任網易CEO之前,丁磊一直是以“首席架構師”的角色存在,類似于雅虎酋長楊致遠。丁磊這么做,一是為了保持低調的態(tài)度,二是為了給高管騰出足夠的空間。不過,當年和網易CEO黎景輝的反目,或許讓丁磊意識到了權利下放的巨大風險。即便是在危機時期力挽狂瀾的孫德棣,在網易的職位一直是“代理首席執(zhí)行官”,在孫德棣逝世之后,丁磊才重新登上CEO的位置。在這之后,網易COO董瑞豹和CFO李廷斌為丁磊的左右手,不過因為各種原因,二者也先后離開網易,至此,三駕馬車的情況在網易不再重現。

無論是李彥宏也好,還是丁磊也罷,他們的年齡都比馬云小,未來還可以繼續(xù)在業(yè)界打拼多年,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們認為現在考慮接班人問題為時尚早。但即便如此,我認為,企業(yè)內部應當形成良性的培養(yǎng)機制,為下屬和高層提供足夠廣闊的發(fā)揮空間和鍛煉機會,否則,企業(yè)遲早會因接班人問題陷入衰退局面。

而除了阿里、騰訊的這種模式之外,華為“輪值CEO”的制度也可以為大企業(yè)尋找接班人提供解決方案。按照華為的制度,CEO由八名高管輪值出任,任職期為6個月。這樣的好處是,所有高管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也能最大程度避免企業(yè)出現嚴重的戰(zhàn)略性錯誤。但這種制度是否具備普適性目前不得而知,華為方面也表示這種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是權宜之計而已。但現在,越來越多企業(yè)試圖復制這種制度,其中就包括京東。

總而言之,企業(yè)為了解決接班人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各種探索和創(chuàng)新,不需要拘泥于某種單一的模式和制度。對大型企業(yè)而言,這一舉措宜早不宜遲,因為企業(yè)交接是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只有及早著手,才能為企業(yè)提供足夠的“試錯”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9-11
馬云卸任,阿里能否避免重蹈聯想覆轍?
原標題:馬云卸任,阿里能否避免重蹈聯想覆轍?袁國寶 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chuàng)始人。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