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宇
畢志飛在月初接受了桃罐頭廠的專訪,最后產(chǎn)出了一篇名為《畢志飛跟我們聊了聊他在拍的文藝片》的報道。
畢志飛對媒體說了什么并不重要,畢竟媒體天天只是掠過水面,無法揭示水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得看畢志飛過去做了什么。
要分析一個人的當下,那得去看他的過往。要看一個人的未來,那得去看他的主軸。
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主軸服務的。有些人的主軸是寫作,有些人的主軸是名氣,有些人的主軸是戀愛。有些人的主軸,是行為藝術。
小說家毛姆這種人,主軸就是寫作。不管是家庭、妻子、同性戀的戀人都是為了體驗生活、寫好小說服務的。他的同性戀戀人甚至說,我覺得你和我在一起純粹是為了塑造你小說里的人物而已。
羅永浩這種人,主軸是名氣。不管是做公司也好、還債也好,和人網(wǎng)上撕逼也好,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名氣服務的。
畢志飛的主軸是什么?是行為藝術,是用荒誕解構荒誕,用自我表達反抗。
我的答案是——這位老哥是當代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
他的所作所為都是通過奇葩行徑博名氣。對他來說,導演只是表皮、電影只是工具、唱歌只是偽裝,行為藝術才是主軸。
他在通過通過奇葩行徑,解構這個荒誕的時代。
他將是技術革命中的當代梵高。
一 四篇論文
我翻開了畢志飛從2006年到2011年寫過的四篇論文,以此審視他的思想變化。
2006年,當時的畢志飛才27歲。他剛剛萌生了要拍一部關于“逐夢演藝圈”的影片,還接手了額外的編劇和副導演工作。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金基德影片〈弓〉的劇作賞析》的論文。
當時畢志飛就借助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觀眾的審美心理決定了他們喜歡新鮮獨特的故事,獨特的人物設置決定了獨特的故事情節(jié),因此容易獲得成功:
90%的人都在過一樣的生活;但還有10%的人過著比較特別的生活……我的電影表現(xiàn)的卻是這很特別的10%。我偏愛這10%,如果我的電影不能給觀眾表現(xiàn)這特別的10%,那我就沒什么可說的。
這也直接說明了,為什么畢志飛導演希望描述《逐夢演藝圈》那些演員的故事。
因為演員的生活是特別的,旁人無法窺見。畢志飛導演他身在圈子,清晰明了的知道演員們的愛與痛,他當時就立志需要展現(xiàn)這一面。
時間很快到了2011年,那時的畢志飛已經(jīng)31歲了。而立之年的他剛剛獲得北京大學影視學博士學位,他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年前他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電影電視廣播系做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他走訪了美國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環(huán)球電影制片廠等美國電影院校和機構,撰寫了博士論文《藝術與商業(yè)融合的不懈探索——馬丁·斯科西斯導演研究》。
當時他就發(fā)現(xiàn)了馬丁·斯科西斯導演在藝術上功成名就,但在商業(yè)上接連失敗。
畢志飛內心深處已經(jīng)知曉,一部嚴肅的電影無法帶來商業(yè)的成功,他只能在商業(yè)與藝術之間維持微妙的平衡。
后來他在《在當前中國電影火熱局面中的幾點思考》里更是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思考——要分析受眾心理學。
實際上,國內電影學院已經(jīng)開設了影視心理學系,教學生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概念來研究電影的種種特性、創(chuàng)作心理和接受心理,也包括電影中的心理學內容的研究。諸如個體與群體的心理學,甚至是病態(tài)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的角度和內容。
某種意義上說,畢志飛已經(jīng)非常清楚要如何拿捏人性和心理因素,以此推動自己的藝術進步。他在自己的論文中寫道:
觀眾的觀影心理中同時存在定向期待和創(chuàng)新期待……觀眾審美經(jīng)驗的期待視界起著兩種相反相成的作用,傾向于審美心理保守性的定向期待,以及便向于審美心理變異性的創(chuàng)期待,這兩種相反相成的期待傾向,構成美心理的雙重性。
簡單說,觀眾其實一開始就會給電影預設立場,你需要滿足他們的變異需求,才能真正刺激到他們的嗨點。
但是在國內電影嚴格審查制度之下,畢志飛導演是無法通過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去展現(xiàn)一個扭曲、痛苦的逐夢演藝故事。
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影視戲劇學院榮譽院長羅伯特·羅森教授在和他的對話之中明確告訴了他這個問題:
電影審查而導致了過度的自我審查和保守。
也就是說,現(xiàn)實主義在現(xiàn)有審查之下無法完整表達自我,那到底應該怎么辦呢?
二 曲線救國
我要繼續(xù)強調這個點。畢志飛不是什么傻子,他當年以縣理科狀元的身份,從一個普通家庭考入到了北京。為了圓導演夢努力勤奮地旁聽,結果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北影表演系,后來又在給母校北京工業(yè)大學當外聘教師的時候積極備考北大的博士。
畢志飛導演清楚,以他的社會資源和出身背景,很難像李安、姜文這類傳統(tǒng)導演的策略成功拿出一部藝術片且獲得社會認可。
畢志飛作為偉大的行為藝術家自有辦法。他選擇了曲線救國。
曲線救國這個路徑畢志飛導演足足想了2年。
這兩年間他百思不解,在媒體上幾乎再無蹤跡。你可以發(fā)現(xiàn),2009-2012年原本是微博最熱鬧的年份,但是畢志飛卻遠離了喧囂,從未進入媒體視野,也未公開發(fā)表觀點。
2013年成了關鍵節(jié)點。
記住這個日子,2013年的1月20日,畢志飛加入了微博,開始了筑夢演藝圈的藝術之旅。那時的畢志飛導演默默無聞,微博下的16條評論全是后來《筑夢演藝圈》后來真正出爐之后網(wǎng)友們的挖墳記錄。
畢志飛導演愛他的寸頭自拍,幾乎每天都在微博上曬出1-2張寸頭自拍。他很自信,也很開朗。
曬了幾天自拍之后,他才告訴公眾,他的電影處女作《青春閃閃》(當時還不叫《逐夢演藝圈》)籌備啟動開始。
接下來畢志飛導演過往的嚴肅學術風格畫風大變。
今天和這個名人合影,明天參加那個活動,后天搞搞社會公益,大后天又弄弄電影拍攝,海報還異常奇葩——當時幾乎無人評論這些微博,所有微博都是畢志飛一人自嗨。
不過畢志飛懂得臥薪嘗膽。
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往往講究自我表達,它是個人生活的展現(xiàn)。作家你以為他在寫別人?其實他在寫自己。導演你以為他在導別人?其實他在導生活。
畢志飛的《逐夢演藝圈》的主題是什么?《逐夢演藝圈》的歌詞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
逐夢 逐夢 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我們是純潔純潔純潔純潔純潔的少年
帶著我從小的美麗夢想
要成為一名偉大而驕傲的演員
人們 都說 演藝圈很亂亂亂亂亂亂亂亂亂亂亂亂
有不少流氓導演色制片人也容易被騙
那些被曝光的丑聞壞蛋
瞬間都讓我覺得好難好難
畢志飛作為一個縣城長大的孩子,他珍視自己北大的身份,他的微博之中幾乎隔三差五都會提到自己北大人的身份。
純潔心靈其實是他對自己的要求,逐夢演藝也是他的夢想。
他清楚知道演藝圈的所有潛規(guī)則,但是他需要打破烏煙瘴氣——打破烏煙瘴氣的最佳方式就是個人表演,以行為創(chuàng)造藝術。
行為藝術最早起源于美國,上世紀50年代,美國行為藝術家們往往以現(xiàn)代派或未來派的方式去展現(xiàn)自己對社會的哲思。
2011年行為藝術學者羅斯李·哥德堡(Goldberg)在其作品《行為藝術:從未來派到現(xiàn)代派》( Performance Art: From Futurism to the Present)中就提到了一個觀點:
行為藝術一直是一種直接對大眾進行呼吁的方式通過使觀眾震驚,讓他們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
畢志飛邀請北影、北大的一眾專家學者觀摩,獲得贊譽無數(shù)。甚至有位專家想請他參加金雞獎的評獎。
他的電影成功上映,在豆瓣上引得評價無數(shù),他從此在各個藝術院校之間來回游走,對其他電影導演的作品展開專業(yè)評判,他其實已經(jīng)完成了“逐夢演藝圈”的全過程。
你以為《逐夢演藝圈》是那短短97分鐘的電影,其實你錯了?!吨饓粞菟嚾Α氛嬲膭∏?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2013年1月20日畢志飛剛剛開通微博時就已經(jīng)上映,這部電影至今還未下線。
世人皆濁他獨醒,看似奇葩的畢志飛玩弄了所有人,導演了一出社會情景劇。這出社會情景劇本身就是偉大的藝術。
畢志飛導演其實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大導演。他以社會為舞臺,以自己為演員,以身邊的一個個人為道具,充分影射了21世紀電影界的烏煙瘴氣。用辛辣的手法諷刺了北電和影視圈。
《逐夢演藝圈》其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天才之作。當我們還停留在21世紀初的審美觀念。畢志飛導演意境開創(chuàng)了未來紀錄片流派??此埔徊繝€片,實則他早已洞悉一切。
他的藝術價值,在20年甚至30年后才會得以追認。
三 當代梵高
要知道,好的藝術家在當代往往不會得到認可。他們的價值在身后才會得到價值發(fā)現(xiàn)。
無數(shù)先鋒派藝術家已經(jīng)通過窮困潦倒的現(xiàn)實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以梵高為例,他在生前不停地繪畫,不停地向名師求教,盡管遭遇拒絕,但他從未想過放棄;當有人給他提點時,他欣喜若狂,感激不已。
盡管畫商不愿售他的畫,但他仍繼續(xù)作畫,并不斷完善繪畫技術,終于他的繪畫從最初的灰暗無光慢慢變得光明有色彩了,因為他學習了透視畫法等。他還研究人體的骨骼經(jīng)絡,只為了能更好更真實地展現(xiàn)人物特征。
但他的生活仍是困頓不堪,更為雪上加霜的是他患上了癲癇病因此他還被送入精神病院,可這些都沒阻止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
梵高生前身后的歐洲,美術行業(yè)正受到攝影技術的沖擊。藝術家們基本已經(jīng)達成共識,即寫實對于美術而言已經(jīng)沒有出路,光影、色彩、或者各種作為噱頭的“主義”可以用來表現(xiàn)人類抽象的精神世界,這條路看起來更有前景。
從此之外,在之后的幾十年,梵高那一代先鋒派畫家才被后人們提升到了藝術高度,引起了相應的風潮。
畢志飛打破了梵高的困境,在商業(yè)與藝術之間真正維持了某種微妙的平衡。讓自己成功躋身演藝圈,在生活無憂的同時獲取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將開辟一個新的電影藝術流派。
《電影藝術:行將消亡于多媒體時代?》一文有這樣一個觀點:
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信息傳播技術史。從有語言開始到創(chuàng)造文字、發(fā)明印刷術再到電訊電子傳播技術的出現(xiàn),每一種傳播技術的出現(xiàn)都意味著更進一步縮短時空距離、消彌文化差異。
陳凱歌導演很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他在一次公開活動中就哀嘆,他十分清楚地知道,以電影為藝術的時代逐漸消亡, 但是電影本身不會消亡。
電影藝術如同當年的寫實畫,不斷通過寫實注意的筆法去描繪現(xiàn)實。然而隨著5G、AI、VR、AR等技術的發(fā)展,當下的電影藝術遲早會被取而代之,先鋒荒誕的價值才會被真正認可。
電影的舞臺將變成社會和時間,演員變成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一個個人。
畢志飛其實就是當代技術革命中的狂人梵高,他將是先鋒荒誕現(xiàn)實電影的鼻祖。
--------------------------------------------
作者 | 吳俊宇 公眾號 | 深幾度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微信號852405518
關心數(shù)字時代人的生存狀況
曾獲鈦媒體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創(chuàng)事記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網(wǎng)2016年度十大作者
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華為研發(fā)中心入駐上海青浦致小鎮(zhèn)房租大漲,帶動周邊租房市場熱潮
- 華為員工涌入蘇滬兩地,房東狂歡:租金幾近翻倍,跨省租房成新常態(tài)
- 制造業(yè)巨頭空客計劃裁員2500人,應對航天業(yè)務虧損與供應鏈挑戰(zhàn)
- 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產(chǎn)業(yè)發(fā)展:江陰市與清華大學攜手推進重大科技項目
- 美國或再升級出口管制:考慮限制AI芯片對中東出口
- 劉強東章澤天報案:京東發(fā)言人證實夫婦倆遭有組織造謠,警方已介入
- 東方甄選擬15億出售教育業(yè)務
- 虧764億上熱搜 蔚來裁員10%,銷量跌出前三
- IBM設立5億元AI創(chuàng)投基金
- 聯(lián)想發(fā)布 ThinkStation P8工作站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