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偏的網抑云,走向了網郁云

「網抑云」翻紅的有些猝不及防。

雖然,「網抑云」已是一個老梗,但從百度指數(shù)發(fā)現(xiàn),從7月10日開始網抑云的關鍵詞搜索量開始飆升,一路攀升到8月4日達到頂峰。

在B站上搜索「網抑云」,一個6月10日發(fā)布的視頻,目前播放已達666.7萬。UP主將網易云音樂的經典評論拿來配音,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已經成為B站最火的二次創(chuàng)作素材之一。

在微博搜索「網抑云」,結果中會出現(xiàn)一個頭像是網易云音樂logo的博主、一個有1.1萬討論和710.6萬閱讀的話題以及一個名叫七喜的歌手發(fā)行于今年5月的一首歌。

這首名為《網抑云》的歌里,有這樣一句詞「是誰在白天笑得開心,為人多么平順,又是誰在網易云看了一整夜的評論」。

總之,「網抑云」就這么火了。并且,看上去還會繼續(xù)火下去。

8月3日,網易云音樂官方上線了一個「云村評論治愈計劃」,但是在社交媒體上的評論畫風卻是這樣的:

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畫風?網易云音樂的「治愈計劃」又是做什么的?

在網易云音樂的官方推送里,「治愈計劃」包含了三塊內容:

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yè)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

萬名樂評達人組成云村樂評團發(fā)起樂評征集大賽;

升級《云村公約》治理虛假編造內容,規(guī)范樂評禮儀,為真正有需要的用戶提供專業(yè)幫助。

這應該是網易云音樂官方一次正常的產品更新,但是挑在這樣一個節(jié)點上線,難免令外界猜想,官方希望借「網愈云」治愈「網抑云」?

不曾想事倍功半,不僅網友不買賬,自己的用戶也反水了。在推送這項計劃的官微評論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評論:

很明顯,網民和用戶對「云村評論治愈計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看法。一個音樂App在社交層面引發(fā)了這么大的非議,歸根結底,還是網易云音樂自己被自己絆了一個跟頭。

「網抑云」是一次主觀引導的結果

2017年3月20日,如果你恰好在杭州,又恰好坐上了地鐵1號線,那么你就會被鋪天蓋地的紅色車廂所包裹,映入你眼簾的滿是戳心難過的句子。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的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p>

“喜歡這種東西,捂住嘴巴,也會從眼睛里跑出來?!?/p>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p>

“喪氣十足”的文字感染力極強,擴散和放大著地鐵環(huán)境中的孤獨感。幾乎是瞬間,這條地鐵硬廣就火爆全網。

這是一次堪比“偷襲珍珠港”式的奇襲。在那之前,因版權劣勢,網易云音樂市場份額一度下滑至1.92%。到2017年7月,根據(jù)Questmobile的數(shù)據(jù),網易云音樂的DAU雖然只在第四位,但增速卻高于酷我音樂和QQ音樂達到22.3%,僅次于酷狗音樂的25.2%。

可見,網易云音樂的社交策略和傳播效果。通過打破聽歌場景的私密性,以歌曲的品味吸引同好,并主推樂評功能。

地鐵硬廣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情緒引爆,但也為「網抑云」埋下了伏筆。

網易是一家比較獨特的互聯(lián)網公司,注重文化和態(tài)度,網易的產品幾乎都被烙上了「文青」「小資」的印記,比如嚴選、考拉、LOFTER,當然這些都不如網易云音樂徹底。

地鐵硬廣成功之后,網易云音樂似乎愛上這種花小錢辦大事的風格。在之后的產品運營和營銷中,持續(xù)使用這種「喪氣十足」的標簽,甚至貫穿在產品的每個角落里。

你可以在手機上看到“你這么愛聽歌,一定活得很難過吧”的推送;也可以在官方公眾號里翻到“你聽過最孤獨的話是什么”;甚至網易云音樂還建立了一個「網易云音樂熱評強榜」的官方微博賬號,專門用來發(fā)那些看上去喪喪的句子;以及在其云村社區(qū)改版的內容里,設置了一個「熱評墻」板塊。

久而久之,網易云音樂的社區(qū)風格就有些失控了。

不僅整體畫風偏向抑郁,也開始有用戶為騙贊炮制虛假樂評,甚至在評論區(qū)編故事,甚至還有12、13歲的未成年,也被這種抑郁的風格影響。

進而導致網易云音樂的品牌形象過于片面和負面。「喪文化」占據(jù)上風之后,原本音樂中包含的美好、激勵和善良就被無限縮小了。網易云音樂的確讓用戶「看見」音樂了,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再回到這次的「云村評論治愈計劃」,計劃本意是對極少數(shù)真正有抑郁傾向的用戶提供幫助,只是在「網抑云」的背景下,加之官方的強行營銷,導致部分用戶并不買賬。

一方面,「喪文化」已經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個標簽了,官方上線治愈計劃,難免令用戶產生錯覺,難道所有用戶都是「需要治愈」的么?這其中的歧義,與知乎的slogan「我們都是有問題的人」不相上下。

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用戶并非真的「喪」,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感觸,在聽到對應的歌曲時抒發(fā)的一時情感,亦或是作為一種排解壓力的自嘲方法,而網易云音樂推出雙指捏攏一條評論就能“抱一抱”的功能,和邀請心理專家入駐評論區(qū),無疑是給這些假「喪」的用戶貼了標簽,強行將他們放在需要治愈的圈子里,有一個詞叫過度關心,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網抑云」有沒有解藥?

在上一篇關于音樂產業(yè)的文章中,我們曾分析過在線音樂平臺進軍社區(qū)的原因,得到一個清晰的觀點是,社區(qū)是一款音樂App的必備功能,但要建立在版權之上。

社區(qū)的基礎是用戶,而用戶是因為版權聚集在平臺上,歸根結底版權仍是核心所在。

網易云音樂不斷強化自己的社區(qū)功能,Mlog、熱評墻、云村等功能的上線,背后無一不指向版權匱乏的窘境。試圖以社交功能增強用戶粘性和活躍度,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

近年來,許多用戶放棄網易云轉向QQ音樂、咪咕音樂等產品,正是因為版權原因。在咪咕音樂的評論區(qū)就有不少用戶表示為了聽周杰倫而來,而網易云失去周杰倫版權正是近幾年發(fā)生的事。

版權對網易云音樂而言,不僅僅是歌單變灰這么簡單,也意味著大量經典歌曲的評論隨之消失。許多原本能聽的歌曲、原本還能看到的經典評論,隨著版權的缺失而消逝,致使網易云音樂的聽歌體驗及評論區(qū)觀看體驗,都有一定的下降。

并且,加之官方的引導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社區(qū)氛圍,虛假樂評也就越來越泛濫了。

部分人出于騙贊的心態(tài),大量復制之前經典歌曲中的評論,或是在評論區(qū)編故事,評論內容相似度越來越高。知乎有個答主寫了一個高贊回答,「抑郁癥在中國的發(fā)病率約為3%,在微博發(fā)病率約為30%,在知乎發(fā)病率約為60%,在網抑云發(fā)病率約為99%……」

看似是個段子,但也道出了為什么被叫「網抑云」的原因。

而「網抑云」的解藥最終還是在版權上,所以,網易云音樂也在不停的尋找版權合作。

今年2月到5月,網易云音樂先后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少城時代達成版權合作,與滾石唱片、華納版權達成戰(zhàn)略合作,同時還拿到了頭部音綜《歌手·當打之年》《朋友請聽好》《聲臨其境3》的版權。

為此,網易云音樂進行了持續(xù)數(shù)月的版權傳播。但事后又被翻出,華納和網易云音樂的合作僅僅是詞曲版權方面,即后者不擁有完整版權,原曲不一定能上架,但允許翻唱。

與此同時,在原創(chuàng)音樂人方面,去年年初網易云音樂增設的《網易音樂人服務條款》也曾引發(fā)爭議。

結語

社區(qū)文化是一把雙刃劍。網易云音樂曾經憑借「評論」一炮而紅,今天也因「網抑云」而遭到抵制。

互聯(lián)網的社區(qū)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平臺管理者的價值輸出,但這種輸出無論出發(fā)點多么的美好,在不斷壯大的路上都會遭遇挑戰(zhàn)。

「來知乎,分享你剛編的段子」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了,如今網易云音樂在漸漸「知乎化」了。只是知乎后來做了改變,把虛構故事公開化、標簽化,相當于主動梳理了虛構與真實的界限,即滿足了虛構內容生產者的需求,也幫助用戶理清了內容分類,可謂一舉兩得。

但網易云音樂有些不同,虛假評論可以限制、刪除,卻不能換個外套再生。而且,退一萬步來講,「網抑云」是用戶正常的情緒表達,但是此前網易云音樂刻意營造并不斷利用用戶的情緒去商業(yè)化,本質上也是對真正抑郁群體的不尊重。

并且,虛假評論的背后是網易云音樂版權缺失、社區(qū)文化過于片面導致的結果,不從源頭疏導只是一味的違規(guī)堵截,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所以,「網抑云」并不是用戶表達矯情那么簡單,背后刻畫的是網易云音樂如何尊重用戶、引導用戶,這才是真正的解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8-07
走偏的網抑云,走向了網郁云
「網抑云」翻紅的有些猝不及防。雖然,「網抑云」已是一個老梗,但從百度指數(shù)發(fā)現(xiàn),從7月10日開始網抑云的關鍵詞...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