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赫曼和他的學生》中國老師應該向巴赫曼學點什么?
電影的意義遠不止逗笑觀眾或者帶動產業(yè)鏈發(fā)展,更不只是讓導演、演員、編輯賺到足夠的錢,還在于能把現(xiàn)實的困境,經過藝術加工搬到大熒幕上,讓更多的人思考,并逐步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前幾年《我不是藥神》就幫助很多白血病患者續(xù)命,把一些天價藥物加速納入到醫(yī)保之中。日前,中國最熱的問題莫過于教育改革:政策來得突如其然,毫不留情地一刀切,各路專家紛紛解構政策背后的邏輯,預測中國教育之走向,但快刀斬亂麻之后,依舊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教育的本質,需要有心境來靜待花開。尷尬的是,中國電影正忙著哭,忙著笑,忙著宣揚李煥英的母愛,或者銀河補習班的父愛,尚沒有一部經典的電影,能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引發(fā)教育本質的大討論。
古語有云:師夷長技以制夷。毫無疑問,中國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GDP直追美國,百姓安居樂業(yè),再加上新冠防疫的卓越表現(xiàn),使中國獲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已經全面超越歐美資本主義列強,我們依舊有太多東西需要向歐洲、美國學習。比如德國紀錄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們》就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教育啟示錄,其中有很多中國老師可學習的地方。
放棄英文,如何看待學生的語言困境?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后簡稱《巴赫曼》是一部德國教育紀錄片,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銀熊獎,豆瓣評分高達8.6分,隨著時間的沉淀,它有希望加入全球最偉大電影之行列。有人評價說:如果把《巴赫曼》視作純粹的紀錄片,顯然有點兒委屈,從任何角度看,它都顯得過于精致。一般的紀錄片,都會有鏡頭的晃動、訪談中的失誤以及不可控的情況,但這些紀錄片中的標配元素,在《巴赫曼》中卻有意識地被規(guī)避和修飾掉,以至于,很多人懷疑它的真實性。好在,影片有很強的觀賞性,片長三個半小時,絲毫不會讓人感覺冗長,大多數(shù)觀眾都能一口氣看完,畢竟,教育話題太熱了。
《巴赫曼》把視角對準一個德國小鎮(zhèn)上的班級,班里的孩子在12到14歲之間,有70%來自于全球各地。以小見大,巴赫曼先生的班級,就好像整個歐洲的縮影,要面對種族融合、語言障礙等困境。而巴赫曼先生的獨特之處正在于他超越了教書匠的身份,總在嘗試引導孩子們接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
因為移民太多,巴赫曼首先要解決語言困境,畢竟,如果語言不過關,其他的教育工作就無從談起,更妄論價值觀的融合。影片花費了很大的篇幅來描述語言的“深意”,事實上,語言問題不僅關系著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會影響到種族之間的融合,更關鍵的是,如果沒有辦法統(tǒng)一語言,或者說,大家沒有一種共同語言,就根本不可能建立“命運共同體”,那么,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之間的爭端和焦慮將會永遠存在。對巴赫曼的學生而言,如果他們沒有掌握德語或者英語,就不可能理解當?shù)氐奈幕?,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樣,移民的孩子就會始終感覺自己是外來者,而本地居民也沒有太多興趣來接納移民。如此情緒就好像細菌繁殖,病毒傳播,久而久之,毫無拯救的機會。
正因為理解語言的重要性,巴赫曼才會痛下決心來幫助孩子們突破語言的障礙。平心而論,從紀錄片中走出來,回望中國的語言教育之路,具體來說就是英語的教育之路,實在是有些無奈和心酸。
學英文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因缺乏巴赫曼的深度理解,使得中國大部分孩子都討厭英語,更要命的是,越來越多的“磚家”開始抨擊英文教育,建議高考取消相關考試,甚至推行“崇尚國學,回歸文言文”的風尚。毫無疑問,如果真讓這些磚家得逞了,那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中國教育至少要倒退二十年。如開篇所述,我們依舊有很多東西要向歐洲、美國學習,需要接納理解他們的文化,正如美國尊重事實,探索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文化,讓他們獲得了比飛機、大炮更強大的力量;而德國制造的工匠精神、英國的汽車工業(yè)以及法國的精密機床,都有中國制造難以企及的高度。不好好學習英文,根本不可能師夷長技。
星星之火,呼喚中國版本的巴赫曼
與其非理性地呼吁取消英文學習,倒不如細致深度地思考:為什么中國學生學不好英文?事實上,只需輕微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中國語言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于學生,而是來自于應試和教學。我們總是在用“教數(shù)學的方法來教語言”,每天琢磨時態(tài)、搭配、AM IS ARE、第三人稱單數(shù)等等,還能發(fā)明出一門課來研究音標發(fā)音時,舌頭應該怎么卷。事實上,這些在真正的英文交流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需聽聽印度、日本、菲律賓的英文,就會明白:英文就是一種習慣,是中國老師先把英文妖魔化,進而把難度提高了20倍以上。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承認孩子們在天賦上有差異,有些人學習語言很快,有些人就比較遲鈍,女生相比于男生更有語言天賦,但談到個性和天賦,就又會戳到中國教育的最痛處,同樣地,需要中國老師向巴赫曼先生好好學習。
在影片中,巴赫曼先生就像孩子們的朋友,和他們一起玩音樂,用充滿想象力的故事接龍,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來談心,就連滿臉愁容的家長也受到感染。平心而論,中國不乏巴赫曼式的老師,比如帶領孩子們跳鬼畜舞的校長,還有鼓勵孩子們跨省騎行的老師,也有人試圖在中學階段挖掘孩子們的天才力量,但顯然,在中國應試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學、找工作,偶爾的星星之火根本無法燎原,大概率會被“應試的冷雨”澆滅之。希望中國能盡快涌現(xiàn)出本土版本的《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們》,幫幫想星星點燈的好老師。(科技新發(fā)現(xiàn) 康斯坦丁/文)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