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llow“炒房”失敗,算法神話破滅了嗎?

原標題:Zillow“炒房”失敗,算法神話破滅了嗎?

新冠時代,裁員、失業(yè)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高頻事件,我們似乎早就已經習慣了各種黑天鵝消息。不過美國地產平臺Zillow在年底徹底關停iBuying業(yè)務,并將該業(yè)務約2000名員工全部裁掉的消息,還是在國內外掀起了波瀾。

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次AI技術的大型“滑鐵盧”。

從2006 年問世以來,Zillow就將技術作為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獨家上線的Zestimate功能,可以基于大數(shù)據(jù)來提供房屋售賣和出租價格的估值,在2011年的納斯達克IPO文件中,這一技術能力被提及了61次,也讓Zillow成為最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科技公司之一。

此次被徹底關停的數(shù)字炒房業(yè)務Zillow Offers,也依靠Zestimate算法,預測房屋在幾個月后的價值,從賣家手中收來房子,然后Zillow進行裝修維護后賣給下一家。這種商業(yè)模式,靠的就是準確預測房價,實現(xiàn)低買高賣。

炒房業(yè)務上線時,被一位Zillow高管吹捧為“令人興奮的進步”,顯然,Zillow失敗了,大約面臨5億4千萬左右的損失。

連帶著,AI預測房價的神話似乎也破滅了。

有海外媒體認為,“Zillow was trying to use technology to outsmart the market, but in the end, the market won”(Zillow妄圖用科技打敗市場,最后卻被市場所打?。?。

報道AI好幾年了,我見過各種對AI的吐槽,什么人工智障、算力怪獸、全靠人工、替代人類工作……很多都被時間證明是階段性或可解的,智能化建設一直如火如荼。

但就像煤炭和石油曾經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但它們也都有黑暗的一面,而AI也同樣,有可能出錯的地方。

這次Zillow算法翻車,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當各行各業(yè)加速擁抱AI的時候,AI還有哪些做不到?

無算法,不炒房

首先有必要解釋一下,為什么Zillow Offers這種依靠算法低買高賣的方式,在美國資本和房產市場能夠成立。

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看來,收取交易傭金的“中介”也變相地增加了成本,“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一直是許多數(shù)字平臺的核心價值點。而Zillow Offers通過購入房產,裝修后再次出售/出租,不也增加了買房人的成本嗎?

這就要提到房產在線交易的iBuying模式。

在美國市場,房屋買賣中間的環(huán)節(jié)非常多,需要先找房產經紀、刊登廣告、帶人看房,后續(xù)修繕房屋、尋找裝修工人等也是麻煩事兒。有人統(tǒng)計過,傳統(tǒng)銷售模式大約需要12道繁瑣的步驟。

而iBuying模式下,賣家只需要在線填寫一份表格,就可以實時得到一個平臺算法預估的現(xiàn)金報價,簽署iBuyer合同后一周內就能完成交易流程。報價可能會比自己賣低一點,但賣家可以很快拿到資金,并且不用花費大量精力去應付各種買家咨詢和看房的麻煩,也省去了維修費用和時間成本。

對于平臺方來說,如果房屋的價格是100萬美元,那么可以收取10萬美元的服務費(一般是10%)用于清潔、托管、維修升級,最后以12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相當于賺取了10萬美元的服務費和20萬美元的房價增值。

疫情發(fā)生之后,居家隔離和貸款利率降低,推動了租售房屋的需求高漲,許多城市的房價“一日千里”的速度暴漲,所以能夠更快交易拿到錢去買另一套房子的人在增多,這也讓Zillow Offers的前景看起來十分光明。

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iBuying模式的競爭“護城河”,就在于更低的拿房價格,以及更快的出售速度,而Zillow幾乎全都沒有做到。

一方面,Zillow往往會給出高于同行的報價,有媒體統(tǒng)計過,Zillow的報價比競爭對手Opendoor、Offerpad都要高。此外,Zillow囤積了大量的房產,從2018年4月以來購買了27000套房屋,但截至2021年9月底僅售出了17000套,最近不得不將余下的數(shù)千套房屋“揮淚大甩賣”。

看起來,Zillow真是不怎么聰明,比咱們“溫州炒房團”差遠了。但仔細想想,Zillow的選擇真的有什么大錯誤嗎?

事實上,盡管Zillow炒房業(yè)務失敗了,但iBuying模式卻依然被看好。有咨詢機構認為,到2025年,iBuyers在美國的總交易將占所有購房和售出房屋的3%-5%(目前不到2%)。一方面,年輕一代希望在郊區(qū)購買房屋,遠程工作的持續(xù)推行,以及可預期的低利率趨勢,這些都讓房屋需求帶來較大的變化。

其次,通過大數(shù)據(jù)和算法來預估房價,也并沒有什么大問題。iBuying模式的平臺幾乎都是這么完成的,比如占比最高的Opendoor,就通過機器學習房屋照片來進行定價,并不斷搜集有關公司的大量數(shù)據(jù),不斷訓練智能定價系統(tǒng)——換句話說,和Zillow的方式一樣。

(Opendoor的智能定價)

那么,Zillow到底是為什么失敗的?原因真的如Zillow高管所說,是AI算法錯誤率太高嗎?

鍋是AI的,也不完全是

Zillow的失敗,不僅讓大眾看到了平臺“炒房”的操作,也暴露了使用AI來進行定價決策有多困難。

在Zillow的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它們的Zestimates擁有超過50萬個獨特的估值模型,建立在超過7000萬美國家庭、3.2TB的數(shù)據(jù)之上。

聽起來并不差對不對,不然也不能吸引到精明的華爾街投資人。那么Zillow Offers為什么會失敗呢?

不可否認,算法預測房價的錯誤率高,是一個全行業(yè)都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房價走勢往往覆蓋較長的時間周期、復雜的數(shù)據(jù)維度,而炒房又需要預測非常精準才能獲利,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比如說,很多影響房價的信息是系統(tǒng)很難捕捉或洞察到的。暫且不提“買家覺得從小長大的街區(qū)更有價值”這種小概率事件,房屋裝修審美風格、戶型設計是否科學等,都可能影響購房決策,而它們很難被量化評估,并且會隨著流行趨勢變動。比如系統(tǒng)可能知道某套房子一共有三間臥室,但它能知道房間的布局是否合理嗎?疫情要求居家隔離之后,人們對房屋空間和位置的喜好也會發(fā)生變化,而這些轉變沒有被Zillow的AI模型快速捕捉并迭代。

為了提高算法的準確性,Zillow多年來都在舉辦公開的Zestimate數(shù)據(jù)科學競賽,單項獎金就高達120萬美元,而其中一個參賽者提到,一些隱藏問題,比如地基中的裂縫,該系統(tǒng)是無法預測的。

算法不是萬能的,這一點雖然是現(xiàn)實,但可以說行業(yè)內大家都受到這一技術瓶頸的限制,Zillow就算做的不是最好,但也不差,這并不是它失敗的終極理由。

事實上,為了彌補算法的缺陷,Zillow也雇用了一支由100多名定價分析師組成的團隊,通過對比銷售情況來校對算法預測的報價。

這下是雙保險了吧?但技術再牛,員工再厲害,都抵不過決策者的“騷操作”。

由內部員工透露,Zillow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趕上對手的份額,加大了購買力度,甚至在算法預估和分析師報價的基礎上,加價購買房屋,并且無視了員工對高價買入的擔憂。

Zillow為加速購房成立了一個專項計劃:“番茄醬計劃”(Project Ketchup)。Ketchup恰好與Catch up同音,代表著想要追趕iBuyer頭部公司Opendoor的野心。

比如鳳凰城今年5月的房價中位數(shù)是35.1萬美元,到9月上漲到了47.5萬美元,其他公司已經開始降低價格和購買數(shù)量,而Zillow支付的價格仍比房屋中位價高出6.5萬美元。

結果下半年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后,無法快速完成過戶、裝修、銷售,直接導致了一串連鎖反應。

如果房價接著漲,或許這會兒大家就得夸Zillow囤房囤得好、囤得妙,得到了開發(fā)商囤房惜售的精髓。

結果,Zillow雖然看到了疫情影響下購買熱潮的到來,卻沒有預計到供應鏈和勞動力問題對ibuying業(yè)務的影響。因為ibuying模式下,平臺都需要對房屋進行翻新維護,而建材和勞工的短缺,則讓許多房子無法達到掛牌標準,給Zillow的資金鏈帶來了巨大壓力,不得不甩賣回血。

疫情固然是“黑天鵝”,但同樣的市場情況下,模式一樣的Opendoor和Offerpad,都沒有出現(xiàn)暴雷。Opendoor 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收入還增長了91%。換句話說,因為供應鏈問題而遭受損失的只有Zillow一家。

對ibuying模式上下游產業(yè)鏈機制的審慎與把握不足,或許才是壓倒Zillow offers的那根稻草。

從Zillow身上可以看到,算法的有限性固然是業(yè)務受創(chuàng)的原因,但絕不是本質的原因。公司管理與模式正常時,有效的算法分析能夠帶來巨大的競爭優(yōu)勢;而公司運轉不夠良性,那么再厲害的算法恐怕也無法挽狂瀾于既倒。

更進一步,從Zillow的經驗教訓中,企業(yè)在應用AI提升業(yè)務時,有沒有一些需要重點注意的地方呢?

上次強調的,還是在上次

其實,阻止落地AI、應用AI的潛在阻礙,多年來我們已經反復提過無數(shù)次。但時移事易,在人工智能成為主流的當下,大眾對AI的認知變得越來越全面,涵蓋了許多細分、垂直的業(yè)務場景(比如預測房價),當時看起來腦洞大開的洞察,今天已經變成了讓許多企業(yè)管理者與IT負責人措手不及的現(xiàn)實問題。

所以,也是時候從提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并提升AI業(yè)務指標的方法了。

目前看來,AI預測還是一個充滿了神秘和難以理解的“黑盒子”,如何使用好這個工具, Zillow的得失其實是個有效的參考標本。

1.AI不能靠“獨角獸”。換句話說,不要局限或盲目依靠AI算法或數(shù)據(jù)分析科學家,對于企業(yè)來說,了解業(yè)務問題的復雜性,具備實施能力的專業(yè)人員,能夠幫助系統(tǒng)構建問題,在算法給出結果后進行兜底判斷。用一位AI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的話來說,企業(yè)都渴望一個“獨角獸”可以同時完成所有AI分析工作,“但獨角獸并不存在”,成功的企業(yè)AI項目必須是多元化角色所共同完成的。如果Zillow能聽取專業(yè)定價分析師的意見,或許不會翻車如此嚴重。

2.AI不能太沉重。市場變動越來越大,許多公司也變得越來越敏捷,像軟件開發(fā)一樣,算法模型的更新也必須變得更加敏捷,保持最新狀態(tài)。試想一下,如果Zillow的算法能夠快速感知到市場供需變化并迭代,也能及時減少損失。而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想要更敏捷靈活地應用AI,比起自主訓練迭代,或許采用公有云廠商的AI能力會是更靈活的選擇。

3.AI不能獨自成立。企業(yè)管理者必須認識到,AI的引入將給管理流程、決策機制等都帶來挑戰(zhàn),組織內部必須進行相應的架構、思維、戰(zhàn)略轉變,來配合算法落地并支撐業(yè)務。AI看似是技術性的工具,實際上更像是一種業(yè)務功能,需要多部門的適配,如果決策者像Zillow一樣隨意忽略算法預測,最后又甩鍋給算法,AI當然是沒法罵人的,不過官僚主義最終傷害的也不是AI,而是企業(yè)本身。

黑天鵝無處不在的時刻,AI不是一個捉摸不透的謎團,不是什么“打敗市場”的神秘武器,而是和人類休戚與共、維持繁榮與發(fā)展的工具。而能不能用好它,最關鍵的還是靠人類本身。

禍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AI又能有什么壞心眼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12-01
Zillow“炒房”失敗,算法神話破滅了嗎?
但就像煤炭和石油曾經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但它們也都有黑暗的一面,而AI也同樣,有可能出錯的地方。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