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東樓(微信號:lidonglou)首發(fā)百度百家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App都是先從“小而美”開始,從用戶的最痛點下手,之后不斷增加新功能,最終演變成為一款能夠滿足用戶各種長尾需求的超級應用。而東樓最近發(fā)現一款App卻反其道而行之,一開始就致力于打造了一款大而全的產品。這款App的名字叫做搜悅,出自中搜,內容不僅涵蓋新聞、搜索、網址導航,甚至還有交友、游戲、商街等功能頻道,這種路數,實屬罕見。而這也引發(fā)了東樓對目前App產品演進方向上的一些思考。
1、大而全的App必須有功能強點
自從App應用誕生以來,行業(yè)中曾有一個產品理論占據著主導地位,即大而全的App并不受用戶歡迎,相反小而美的應用會更有市場。但是,小而美的應用顯然有其短處,由于功能少限制了其用戶群體,獲取用戶需要更加精準,且短期內難以形成規(guī)模,這使得其在起步時舉步維艱。而且若用戶的使用需求不強烈,則啟動頻次會越來越低,最后甚至會被用戶卸載拋棄。
相反,大而全的應用能夠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用戶很可能會因為喜歡其中的某一個功能而將其保留,這也增加了用戶留存和活躍的幾率,從而得以在用戶“擁擠”的手機桌面的生存。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并不是所有大而全的App最終都能獲得成功。若想成為用戶的必備應用,必須有一個核心功能用來吸附用戶。比如微信、支付寶等這樣的大而全的App,其實都有一個功能強點,讓用戶“愛不釋手”,微信的社交功能是其強點和用戶的核心需求,而支付寶的移動支付功能則是其功能強點和核心需求,而從搜悅在用戶第一次啟動時引導進入興趣圈設置來看,其功能強點應該是個性化閱讀以及其老本行移動搜索。
2、大而全的App能否解決信息孤島?
另一方面,關于app應用的發(fā)展之前還有一個理論,即由于受到移動終端屏幕的限制,App是一個“信息孤島”,而業(yè)界一直都有企業(yè)或產品嘗試打破這種信息孤島的現狀,希望建立起一個用戶可以自由切換的使用場景,這包括此前各大瀏覽器的webapp以及百度力推的輕應用等。
目前來看,無論是瀏覽器下的webapp,還是百度輕應用都沒有取得理想當中的成功,App應用依然是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主流。像微信這樣的超級App正通過內容整合和業(yè)務融入的方式,打破信息孤島的模式。而以搜索起家的中搜做出一款大而全的搜悅App,整合新聞、搜索、網址導航等,或許正是希望形成一個使用場景的閉環(huán),讓用戶在一個App可以實現看新聞、娛樂、交友、搜索等剛性需求,野心可謂不小,但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還有待市場檢驗。
3、超級App都是大而全,App應用呈現寡頭效應
還有,在我們越來越多的鼓勵應用專注一個痛點時,是否也能逆向思考下為何現在成功的App都是“大而全”的應用?目前的現狀是,雖然每個人的手機都裝有幾十個App,但是高頻使用的不過是十來個,而且基本上是集中在新聞、社交、視頻、生活服務等幾個領域。而中搜搜悅App愣是將興趣社交、網址導航、新聞閱讀、移動電商等功能全部放在一個App里,似乎也沒有違和感。
并且,目前App應用領域已經有形成寡頭效應的趨勢,不夸張的說,盡管應用商店里的App有上萬款,但現狀卻是1%的App占據了我們99%的碎片時間,超級App的承載功能越來越多。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微信來說,目前新聞獲取、工作溝通、下載游戲、支付理財、打車出行等都可以通過微信來解決,而騰訊入股京東后,微信還加入了購物功能。這樣一來,微信已經演變成為一個大而全的App,而其他如支付寶、手機qq等似乎也有向這個方向演進的趨勢。
總而言之,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無論是大而全的綜合應用,還是小而美的垂直應用,面臨的競爭都是同樣的激烈,移動終端的屏幕就那么大,用戶的碎片時間就那么多,若想長久的停留在用戶的桌面,并消費用戶的時間,最重要的還是必須是有一個讓用戶無法拒絕的強點功能,且能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從這個點上出發(fā),其實無論是大而全,還是小而美,都應該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
【李東樓】是著名的泛科技和營銷類自媒體。除了這里,他還是新浪優(yōu)秀專欄作者和科技名博,并是虎嗅、鈦媒體、百度百家、新浪創(chuàng)事記、創(chuàng)業(yè)邦、快鯉魚等多個專業(yè)科技網站專欄作者,搜狐IT、今日頭條自媒體認證作者,百度閱讀認證作家、《經理人雜志》、《東方國門》等傳統(tǒng)媒體長期撰稿人。
掃一掃關注東樓運營的微信公眾號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