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蘋果發(fā)布了該公司2015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蘋果第二財季凈營收為580.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6.46億美元增長27%;凈利潤為135.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2.23億美元增長32.7%。
蘋果財報還顯示,該公司第二財季運營利潤為182.78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35.93億美元;毛利率達到40.8%。
三成的增長,四成的毛利,對于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來說,這種財報簡直就是夢幻級別的。蘋果是怎么做到的?它憑什么呢?
蘋果二季度財報解讀
按照產品劃分,蘋果第二財季共售出6117.0萬部iPhone,比去年同期的4371.9萬部增長40%。蘋果第二財季來自于iPhone的營收為402.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0.64億美元增長55%,蘋果的當家產品依然是iPhone。
iPad就沒有那么樂觀了,蘋果第二財季共售出1262.3萬臺iPad,比去年同期的1635.0萬臺下滑23%,蘋果第二財季來自于iPad的營收為54.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6.10億美元減少29%。兩成多的下滑,說明在大屏幕iPhone的沖擊下,iPad已經日薄西山,其實iPad已經連續(xù)多個季度萎縮,本季度不過是延續(xù)趨勢而已。
Mac表現(xiàn)還不錯,蘋果第二季度共售出456.3萬臺Mac,比去年同期的413.6萬臺增長10%;蘋果第二財季來自于Mac的營收為56.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億美元增長9%。2014年三季度,MAC就進入了全球前五,這還是在PC市場整體萎縮的情況下進入的,蘋果在MAC上其實成果也很輝煌,只是被iPhone掩蓋了。
服務收入一般,蘋果第二財季服務營收為49.9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5.73億美元增長9%。蘋果的服務收入有提升,但是沒有硬件銷售那么大,中規(guī)中矩。
從地域看,蘋果第二財季美洲部門營收為213.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9.82億美元增長19%;歐洲部門營收為122.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9.41億美元增長12%;大中華區(qū)營收為168.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8.35億美元增長71%;日本部門營收為34.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0.47億美元增長15%;亞太其它地區(qū)營收為42.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41億美元增長48%。
從數(shù)字看,大中華區(qū)的成長勢頭驚人,中華區(qū)已經成為僅次于美洲的第二大市場,而且從增長率看,中華區(qū)超過美洲成為第一也指日可待。中國市場對于蘋果越來越重要。
而且,大中華區(qū)是蘋果第二財季唯一實現(xiàn)環(huán)比增長的區(qū)域。因為其他國家是圣誕節(jié)購物狂熱之后,而中國市場還有個春節(jié),彭博社稱,“受益于中國農歷新年的推動,iPhone 在大中華區(qū)的銷量已首次超過了美國市場。
產品依賴iPhone,地區(qū)中國比重在增大,這就是狂飆的蘋果財報告訴給我們的信息。
蘋果憑什么?
對智能手機來說,2015年的中國市場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市場。
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全年,中國手機累積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的5.79億部下降21.9%。2015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為9900萬臺,環(huán)比下跌5.6%。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是在萎縮,而蘋果反而高歌猛進,同比71%的增長率令人咂舌,蘋果是怎么做到的呢?
品牌的力量
蘋果做電腦的歷史很長的,做手機的歷史則并不長。甚在喬布斯推出iPod之前,除了IT和設計行業(yè)的人以外,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蘋果這個品牌。
即使在做手機之后,iPhone也是到了iPhone4才在中國火起來,但是蘋果一入局就是高端品牌。
傳統(tǒng)上,入門手機在100美元-200美元,旗艦手機才會在500美元,而蘋果第一代手機就是499美元,599美元,第一步就把蘋果手機的品牌樹立了起來。
蘋果雖然沒做過手機,但是iPhone一入場就是高檔貨,之后幾代iPhone都延續(xù)高端定價的策略。品牌自然而然就豎立起來了,這和特斯拉一入場先做超跑是一樣的。
一個新品牌的第一款產品決定著你的定位,連續(xù)幾款產品維持在高端,你的品牌形象就豎立起來了。
通常來說,人們的消費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都是從低往高走的,消費能力所及的高端品牌越到后期越有優(yōu)勢。在北京平均工資3000元的時候,iPhone4還是顯得比較貴,而到了北京平均工資7000元的時候,iPhone6就是街機了。
極致的用戶體驗
蘋果其實當年做電腦的時候,就是一個視覺動物。喬布斯回歸后推出的G3、G4、G5電腦都是設計的典范。
到了智能手機,喬布斯清楚地知道什么用戶體驗的重點,”你設計的圖標要讓我想吃下去“是喬布斯對UI設計師的要求。
每個界面,每個圖標,每個按鈕精雕細琢,自然有用戶體驗。
做工用料上,iPhone把鋁合金從1系實驗到7系,最后選了6系是綜合考慮的結果,各種工藝,材料精益求精,從視覺到觸覺力求完美。
在智能手機發(fā)展早期,是解決有無問題,能用就行,而到了現(xiàn)在,要求好用,用起來舒服,在需求提升下,注重體驗的iPhone自然好賣。
技術的護城河
中國人是很會模仿的,蘋果的優(yōu)秀體驗,高檔配置,中國人到了2012年就模仿的有模有樣了,iPhone6還沒出,各種iPhone6造型的國產安卓機就發(fā)布了。
如果體驗完全被模仿,那蘋果就只剩品牌了,HTC的例子在哪。
但是,蘋果除了體驗還有技術。IOS系統(tǒng)憑借其高效快速的表現(xiàn),從第一代就建立起護城河。同樣硬件IOS更流暢更快。
而操作系統(tǒng)是個入口,有了這個系統(tǒng),蘋果可以建立商店,控制第三方的應用,保證這些應用的體驗。
當安卓也變得流暢,安卓下應用品質也不錯的時候,蘋果又開始深挖硬件。
蘋果自己設計A7、A8、A8X這種高性能處理器,架構領先競爭對手一代,而且蘋果還能優(yōu)化IOS系統(tǒng),讓高性能處理器完全發(fā)揮,從而軟硬結合建立技術的護城河。
用戶買貴的手機,總得有點不一樣的東西,蘋果做到了。
蘋果可以為師
對中國手機企業(yè)也好,其他產品企業(yè)也好,蘋果的經驗是可以學習的,其實錘子的羅永浩就有點學蘋果的意思,品牌高端入市。
但是錘子沒有蘋果的極致體驗,也沒有蘋果的硬件護城河,而且資金也不算充足,能夠堅持到品牌確立還難說。但是錘子的思路是對的。
在中國,有技術的企業(yè)并不少,懂體驗也有,想要建立高端品牌的更是大有人在,但是全套學蘋果學到家的還沒有見到。對中國企業(yè)來說,蘋果可以為師。
本文為百略網(ibailve.com)作者maomaobear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百略網(微信公眾號:wwwbailve),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