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大量中小外賣平臺關張、餓了么進入阿里懷抱,外賣O2O正式進入BAT的勢力范圍。站在用戶角度明顯能感受到,市面上已很難再看到外賣補貼優(yōu)惠了,外賣平臺之間的口水戰(zhàn)也難覓蹤跡,外賣市場已然回歸理性。
不過,競爭并非有絲毫減緩的跡象,外賣O2O市場依然暗流涌動。
這幾年,外賣O2O大戰(zhàn)走過多個階段:最初拼商家,看誰入駐的商家多,這個階段導致平臺粗放式增長,商家品質沒有把關好進而頻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之后圈用戶,看誰的補貼力度大,外賣平臺紛紛請全國人民吃飯,培養(yǎng)用戶通過App訂外賣的習慣;再之后是搶城市,一二線城市搶完了,開始走渠道下沉戰(zhàn)略,有的外賣平臺比如我有外賣,干脆從一線城市上海搬到三線城市揭陽發(fā)展。現在,外賣O2O進入“爭奪民心”的階段。
如何在日常運營中深得人心,是外賣平臺需要回答的問題,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暗戰(zhàn)。
用戶訂外賣究竟關注什么?我個人最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和品質,其次是配送時間,最后是價格和配送員態(tài)度,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答案,第三方調研報告相對更有說服力。
一家名為“零點有數”的公司近期做了一個調研:現在外賣用戶群主要是25-30歲、收入在10萬以下的公司白領,以女性居多,點餐頻次集中在1-2次/周,外賣平臺用戶集中在工作日訂餐,以定午餐為主、晚餐其次,這表明白領依然是主流用戶群。
這些用戶最關注什么呢?結果是:用戶更關注的是餐廳安全和衛(wèi)生,其次關注送餐及時性,再次是關注餐廳選擇數量與餐廳質量。送餐員服務態(tài)度、支付方式是否便捷、補貼優(yōu)惠是否多、包裝是否高檔,這些都不是用戶重點關注的。看來我還算是屬于主流用戶群,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食品安全,永遠都是擺在最首要的位置的,尤其是對價格不敏感的白領用戶群,更是關注這一點。
針對這個結論,外賣平臺如何“得民心”答案其實很明朗了:
第一:確保B端餐廳的衛(wèi)生安全。除了要求證照齊全之外,還要加大巡查、抽查和神秘顧客調查力度,只走形式上的流程是遠遠不夠的,只走線上的流程也是不夠的,地面部隊將會承擔起質量管控員的角色,其KPI會與投訴處理等指標直接掛鉤。還有,如果從市場定位上就走高端路線,接入品牌商家,從概率上來看,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幾率就會低很多。在外賣O2O平臺被央視315曝光之后,各大外賣平臺均宣稱已在商家質量管控上加大投入,然而,上述報告顯示用戶對三大外賣平臺的“安全”特性都沒印象,“安全”依然外賣平臺需要集中攻克的重點。
第二:確保餐品配送的及時性。這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在高峰期:一是要有一定規(guī)模的配送隊伍;二是要對商家的出餐時間有一定的了解;三是基于一、二,基于路線預估等實現智能調度,進而及時,最好是準時地將餐品送達。與別的產品不同,餐品早到、晚到都不好,早到還沒到吃飯的時候,晚到用戶都餓暈了。準時送到,是很大的考驗,也體現了外賣平臺的核心價值。在這一點上,百度外賣的思路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自有配送隊伍來提升配送體驗,美團外賣則是建立開放式物流平臺,借助于社會化力量來提升配送速度。
第三,確保餐廳的數量和質量。數量是相對容易的,外賣O2O平臺現在只要決定進入一個城市,基本可以快速拿下主流商家,商家現在都默認會接入三大外賣平臺(百度外賣、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反而是質量比較難把控。拒絕一些劣質商家確保整體質量,體現外賣平臺的“自制力”,因為過去平臺都是希望商家多多益善的,商家多了交易多、收入多,要做好自制反而很難。外賣O2O與“吃”息息相關,如果商家質量把控不到位,很容易一顆螺絲壞一鍋湯,釀成信任危機,這樣來看,商家質量管控十分重要。外賣平臺需要建立更嚴格的商家質量評價體系,將低質商家清理出門或拒之門外。
在這三點上,三大外賣平臺各有所長。上面那份報告顯示,百度外賣的高品質和準時性更受用戶的認可,美團外賣在豐富度上更受用戶認可。百度外賣是最先聚焦于白領市場,并專注于白領市場的外賣平臺,高品質是其最核心的標簽,同時借助于智能調度算法和自有配送隊伍確保了配送的準時性。美團外賣做得早,借助于團購業(yè)務和大眾點評在商家端的積累,在商家端有一定優(yōu)勢。要得民心,特別是要得白領用戶之心,外賣平臺必須在這些方向繼續(xù)下更多功夫。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