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無人車內測體驗:雖不完美卻聰明實用

特斯拉、雷克薩斯許多汽車擁有“輔助駕駛技術”并不新鮮,但完全不需要人駕駛的L4級全自動駕駛汽車,即無人車之前更多是存在于新聞報道之中,許多人都是只聞其聲未見其面。今天,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前夕,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景區(qū),百度無人車掀開了面紗,迎來了包括我在內的首批乘客。我也有幸成為第26名體驗百度無人車的乘客——鑒于這是全球首次無人車公開體驗活動,我想我應該也是全球第26名無人車乘客,這讓我覺得這次專程趕赴烏鎮(zhèn)不虛此行,同時,百度無人車的未來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百度無人車初體驗:雖不完美卻聰明實用

百度無人車事業(yè)部在去年年底成立,但百度在無人車上的研發(fā)已經有很長時間,之前是與寶馬合作,基于寶馬3系汽車研發(fā)的無人車,在北京五環(huán)高速上路測成功,最高時速達到100公里/小時。這次我在烏鎮(zhèn)體驗的無人車是百度全新研發(fā)的產品。

與之前的高速公路路測不同的是,這次百度無人車是在城市道路行駛,路面有許多社會車輛、行人、電動車甚至老大爺,比高速路難度高出不少。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次性路測,而是循環(huán)往復不斷地拉著來自全世界的參加互聯網世界大會的貴賓體驗。這種體驗相對于單次高速路測而言,已經具有“準商用價值”,而不是實驗室產品。

百度這次給大家體驗的無人車分為兩款,一款是與比亞迪合作,一款與奇瑞合作,都是純電動車。之所以選擇這兩款產品,有支持國產車的考慮,從車牌可以看到,這些車是百度專門從北京運到浙江的。

從外觀上看,無人車與普通汽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最突出不同是頂部雷達,在汽車行駛時,這個64線激光雷達會高速旋轉,其外車身還有左、右、后三個方向的16線激光雷達,形成“1+3”架構360°無死角掃描路面。

坐上無人車之后可在車載平板電腦上體會到雷達的精細化程度。無人車內置了高精地圖,地圖有很準確的路線,細化到地面是實線還是虛線。然后無人車會根據自身位移情況,結合雷達掃描的數據繪制動態(tài)的地圖,實時綜合路面交通狀況進行最優(yōu)決策,選擇下一步動作,比如遇到逆行的電動車,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就會變道。

由于路面很復雜,有市民、汽車、電動車、動物,按照相關部門規(guī)定,百度無人車都必須配置方向盤、剎車,并且配置安全員,在行駛時安全員的手必須“虛握”方向盤,在緊急情況下接管無人車進行人工駕駛。2016年百度開啟了多個項目合作,先后與蕪湖市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全球首個全無人車運營區(qū)域;與上海國際汽車城共建無人駕駛示范區(qū)等,為無人車的發(fā)展和運營鋪路。2016年9 月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許可證,2016年10 月在加州完成首次公共道路測試。

體驗下來,感覺百度無人車還是很“聰明”的。它可以自動識別紅綠燈,左轉、掉頭信號燈,這需要實時且精準的圖像識別技術,光靠雷達是做不到的。在前車行進較慢時,它還完成了一次超車。同時,路面如果遇到有逆行電動車、過馬路行人、甚至闖入的小狗,它都可以進行恰當的處理。當天烏鎮(zhèn)天氣不算好,有霧霾,但百度無人車依然能夠正常運作,表明其對不同天氣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而傳統(tǒng)的采取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的輔助駕駛就十分依賴天氣,晚上和雨天就無法工作了,但我們出行時面對的天氣情況是復雜多變的,所以百度基于激光雷達的無人車適應性更強。

百度無人車有不如人的地方:在調頭時顯得有些“笨”,弧度很大,就像一個新手司機;在剎車時采取了比較大的動作,有急剎感,百度技術人員解釋是為了突發(fā)情況下的安全考慮,剎車比較激進;最高只能開到50多碼,當然這與城市道路交通部門的限速要求有關系,之前的高速路上開到了100碼。還有就是行徑過程中比較保守,就是循規(guī)蹈矩,不會貿然超車變道,主要還是為了安全考慮,這也體現出無人車的最大優(yōu)勢:遵守規(guī)矩,而大多數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們主動或被動違規(guī)導致的。

百度無人車通過世界互聯網大會秀肌肉

百度無人車將首個無人駕駛體驗站建在烏鎮(zhèn),并且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啟動,同時還趁勢為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大腦系統(tǒng)推出了獨立品牌“云驍”(取自“神以云為車;驍,意為良馬?!敝猓?。

在我看來這是百度無人車希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肌肉,畢竟世界互聯網大會本身就已成為中國互聯網與世界溝通的一個窗口。在今年烏鎮(zhèn)互聯網大會期間,對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度無人車,CCTV《焦點訪談》等節(jié)目也給予了專題報道,可以看到國家對于這種自主創(chuàng)新還是很支持的。

百度無人車跟大疆無人機一樣,已經成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代表性力量,這迎合了中國正在力推的“眾創(chuàng)”趨勢,就是說,百度無人車有千載難逢的政策機遇,這會讓百度無人車跑得更快,更有望讓中國汽車業(yè)在落后的背景下實現彎道超車,從百度這次體驗選擇支持比亞迪、奇瑞也能看到,百度無人車正在和國產汽車品牌緊密結合。

百度無人車即將進行試商用階段?

百度無人車體驗活動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百度會在更多城市開展體驗活動,讓市民了解和接受無人車,如果需要體驗的朋友可以關注百度官方動態(tài)。不過,在我看來百度無人車這次體驗活動已經有了幾分“準商業(yè)化”的感覺,或者說,是商業(yè)化的前夜。

百度無人車體驗店采取了“發(fā)券”式體驗,從流程設計來看,這種方式將來可以被直接用于景區(qū),即可以作為一個旅游項目,讓青少年之類的旅游群體來體驗無人車的神奇之處,也可以作為景區(qū)內的通勤方式,由于道路固定,路況可控,且行程較短,因此這種場景可能是無人車率先應用的地方。百度選擇烏鎮(zhèn)作為首站體驗地,應該就是看中了烏鎮(zhèn)的旅游屬性,接下來百度無人車可能會在更多景區(qū)出現。

我想百度無人車還可能會做滴滴在做的事情,Uber正在探索無人車就體現出無人車與共享出行結合的機遇所在?,F在人們用手機在路上尋找ofo或摩拜單車,以后就是用手機尋找或召喚無人車了,百度無人車未來可能會涉足無人車共享出行市場。現在看來這個很遙遠,不過無人車技術的發(fā)展比我們想象的要快,誰知道這個遙遠有多遠呢?

今天算是百度無人車首秀,我有幸成為百度無人車第26名乘客。雖然我很喜歡駕駛的樂趣,但依然期待無人車的商用,無人車從統(tǒng)計學上更安全,并且基于智能調度可以大幅提升整體交通效率,解決擁堵問題并且更環(huán)保,這是未來。體驗之后我更加確定,這個未來已經不再遙遠。

為了實現“三年量產,五年商用”這個目標,百度正在大力投資自動駕駛技術,百度在去年底成立了專門的自動駕駛事業(yè)部,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全面負責這塊業(yè)務,百度還在硅谷組建了百余人的技術團隊。眼下無人車普及最大難度在于成本,車頂64線激光雷達要50-60萬人民幣,比車本身還貴,不過,如果量產100萬臺,雷達成本將會降低到500美元左右,為了加速雷達技術成熟和成本降低,百度與福特聯手投資了世界領先的雷達公司Velodyne1.5億美元,Velodyne表示,預計2020年這個設備價格會降低到300美元左右,2025年會降低到200美元左右一個。現在看來,無人車普及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不久的將來,你或許就可以在自己的車上刷朋友圈、看直播或者陪妹紙開心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11-16
百度無人車內測體驗:雖不完美卻聰明實用
雖然我很喜歡駕駛的樂趣,但依然期待無人車的商用,無人車從統(tǒng)計學上更安全,并且基于智能調度可以大幅提升整體交通效率,解決擁堵問題并且更環(huán)保,這是未來。體驗之后我更加確定,這個未來已經不再遙遠。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