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對于三星集團而言,李健熙(Lee Kun-hee)不僅是董事長,更是公司前進的驅動力。今年5月份,李健熙因出現(xiàn)呼吸困難,隨后被送進附近醫(yī)院的急診室。隨后,其掌管的集團也出現(xiàn)了近年來少有的危機。在過去數(shù)月中,該集團旗下最重要子公司三星電子的Galaxy品牌智能手機銷量出現(xiàn)大幅下滑。眼下,李健熙所建立的龐大商業(yè)帝國正在通過復雜的上市和并購來實現(xiàn)重建。
李在镕
對于現(xiàn)年46歲的李在镕(Lee Jae-yong)而言,這位尚未經歷考驗的中年人將從其父親李健熙手中接過權杖,出任該集團的新董事長。要知道,三星集團可是全亞洲最為成功的企業(yè)之一。
在李健熙5月份入院治療后,其長子李在镕在重大場合頻頻露面。今年10月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工作會議代表,李在镕作為理事出席了活動。在此之前,李在镕還會見了前來韓國訪問的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李健熙為兒子接班鋪路的意圖十分明顯。
三星集團包括85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業(yè)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近期,三星集團進行一系列資產處理、資產負債表調整以及產業(yè)剝離。有分析稱,經過這一番操作,三星家族在繼承問題上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減少。由此,李在镕將繼承三星電子、金融、建筑等集團主力業(yè)務部門的格局更加明晰。
作為韓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財閥之一,三星在李健熙的領導下有差不多27年的歷史,雖然掌門人沒有發(fā)生變化,但該公司對于改變從未感到陌生。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董事長李秉喆(Lee Byung-chull),也就是李健熙的父親,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會”。在李健熙的領導下,三星成為全球銷售額最大的科技企業(yè)。2002年,三星市值超過競爭對手索尼。目前,三星市值為1700億美元,為索尼的七倍。
當三星從索尼手中搶來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導者的頭銜后,卻發(fā)現(xiàn)好日子并沒有過多久,其市場份額逐漸被中國崛起的新一代企業(yè)所蠶食,這其中就包括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以及PC制造商聯(lián)想。
據(jù)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shù)據(jù),三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今年第三季度為24.7%,較上年的35%出現(xiàn)明顯下滑。公司在該行業(yè)的利潤也出現(xiàn)下滑。
作為三星集團的未來繼承人,有“王儲”之稱的李在镕將面臨不少挑戰(zhàn)。
分析韓國財閥集團網站Chaebul負責人Chung Sun-seop說:“在父親不在的情況下,李在镕似乎能夠有效地掌管整個集團。他最大的挑戰(zhàn)可能在于如何令集團最大的子公司三星電子重新點燃發(fā)展動力。”
不過,批評人士表示,三星正在重蹈其他財閥的覆轍,通過強勢的子公司來幫助較弱的子公司擺脫困境。
野村證券(Nomura)戰(zhàn)略家Michael Na認為:“三星重工實際上正在幫助其處于困境的工程部門,但是不具有競爭力的部門就應該允許其消失,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資源有效利用。這對于國民經濟和公司來說都是好事。”
由于韓國政府方面正在試圖遏制家族經營大集團,以提升企業(yè)管理,三星集團還面臨簡化股權結構的壓力。在韓國財閥中,三星擁有最為復雜的交叉持股結構。相比LG和Doosan,這兩家企業(yè)都是由一家控股公司掌管所有的子公司。
雖然在各個子公司有少量的直接持股,例如李健熙對三星電子的直接股份只有3.4%,但李氏家族可以通過交叉持股的復雜網絡控制整個集團。
李在镕是三星電子材料附屬公司第一毛織公司(Cheil Industries)的最大股東,占有25.1%的股權,因此實際上第一毛織公司就是三星集團的控股公司。因為第一毛織公司擁有三星人壽保險(Samsung Life Insurance)19.4%的股份,而三星人壽保險又是三星電子的最大持股方。
有律師就建議說,李在镕需要對交叉持股進行調整,使之成為控股公司的結構,這樣一來有利于提升其個人的可靠性。
不過,分析師認為,創(chuàng)建一家控股公司來掌管龐大的商業(yè)帝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三星集團已經將部分企業(yè)上市或即將上市,通過這種資本運作來幫助李健熙子女支付巨額的遺產稅。據(jù)稱,這筆遺產稅將超過50億美元。
專門研究財閥的專家指出,這種繼承性質的重組可能將面臨來自股東的反對,因為此類交易或許不能提升股東的收益。上月,三星重工取消與三星工程合并計劃就是由于股東的反對。三星重工在聲明中表示,取消并購是為了保護股東價值。
在提到三星系企業(yè)近期股價下跌時,分析人士還指出,在重組方面實行單邊行動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得交接更加容易。不過,大量的小股東可能在這一過程中遭受損失。
不過,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分析師Peter Yu表示:“李在镕本意就是精簡其父親和祖父打造的十分龐雜的商業(yè)帝國,將股權關系簡化。”
Peter Yu還表示:“雖然由于他的管理能力可能導致公司的不穩(wěn)定,但這樣的努力主要是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對于投資者而言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上月以來,三星集團一直在為管理層重組做準備,這一舉措將允許李在镕進一步鞏固其對集團的控制以及為羸弱的部門注入新動力。
作為三星集團最重要的子公司,三星電子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業(yè)利潤為4.0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5億元),比去年同期(10.16億韓元)減少60.05%。這是三星電子單季度營業(yè)利潤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降至5萬億韓元以下。如何扭轉頹勢,實在考驗李在镕的功力。
在目前智能手機領域,三星面臨蘋果和中國企業(yè)的雙重打壓。隨著利潤的急劇下跌,有人開始將其看作下一個“諾基亞”或“摩托羅拉”。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Chang Sea-jin表示:“由于其產品的領先性、廣泛的銷售渠道以及品牌價值,三星還沒有走上窮途末路。不過,該公司的軟件一直是硬傷,要保持領先,急需補充更為出眾的軟件實力”。
在這方面,三星并沒有少花功夫。為了擺脫對谷歌(微博)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的依賴,三星近幾個月加緊研發(fā)新型移動操作軟件Tizen。雖然該公司推出基于該軟件的手機產品一直往后拖延,但還是發(fā)布了一款Tizen智能手表,不過可以使用的應用卻非常有限。
野村證券戰(zhàn)略家Michael Na指出:“三星如果堅持一直只靠智能手機等硬件產品賺錢,其將陷入真正的麻煩。不幸的是,鑒于固執(zhí)的企業(yè)文化以及領導者主推硬件的定勢思維,軟件并不是三星的DNA。”
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Peter Yu依然對三星的前途保持樂觀:“你可以看到很多偉大品牌的興衰,但是三星尤其善于克服危機。他們一直能夠在經歷痛苦的重組后煥發(fā)生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