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3月6日(北京)打車軟件的罪與美一直都是去年討論的焦點,而這個討論也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年。今年全國兩會上,打車軟件和破除出租車牌照壟斷成了熱門話題。面對打車軟件是否合法等廣受關注的話題,昨日列席今年全國兩會的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首次表態(tài),指其家人也常使用打車軟件和專車,但當前專車服務也存在私家車非法運營的問題。
在此番楊傳堂表態(tài)前,北京廣州等地的交通管理部門陸續(xù)宣布打車軟件涉嫌非法運營,打擊專車的做法一度引起輿論爭議。
楊傳堂說,使用打車軟件比較方便、高效,專車模式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化需求有積極作用。專車服務在駕駛員管理、服務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管理手段,值得傳統(tǒng)出租車行業(yè)學習借鑒。交通運輸部會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創(chuàng)新、趨利避害、規(guī)范管理”的原則,鼓勵移動互聯(lián)網與運輸行業(yè)的融合創(chuàng)新,但各方也要遵循市場規(guī)則、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他還表示,今年上半年出租車行業(yè)改革指導意見有望出臺,全國兩會后將進行第四輪論證,向各方征求意見。目前出租車改革進入重要階段,初步指導意見已有大體輪廓,將使經營者、乘坐者等各方利益都得到保障。
在楊傳堂表態(tài)之前,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也表示,希望國家對于打車軟件等新生事物進行保護而不是摧毀。
另外,全國政協(xié)委員、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今年兩會上也提交提案,呼吁打破出租車牌照的壟斷式管理,實行完全市場化,允許一線司機繞過出租車公司,直接獲得出租車經營權,只要符合準入條件,便可通過交納一定運營管理費用和公共資源占有費用,直接向市民提供出租車服務。
全國工商聯(lián)也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租車行業(yè)的種種矛盾均緣于出租車牌照的壟斷經營,像出租車這樣一個技術門檻低、經營水平要求不高的行業(yè),無論如何不應該享受壟斷帶來的高額利潤。
把脈
出租車改革兩大焦點
目前在出租車行業(yè)管理體制中,有兩大問題急待解答:一是各地的出租車牌照壟斷能否破除,二是打車軟件和專車到底是否非法運營。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個官方的明確說法,這兩大問題能否獲得回應,將成為本次改革意見的最大亮點。
出租車牌照壟斷能否破除
今年1月份,廣州市交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目前廣州不向個人發(fā)放牌照是因為上位法不支持,需要看交通運輸部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解釋。據(jù)交通運輸部頒布實施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guī)定》第二章第八條和第九條規(guī)定,申請出租車經營者必須“有健全的經營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服務質量保障制度文本”和“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停車場地使用證明”。正是這兩條只有出租車公司才能滿足的條款,使得個人無法申請出租車經營牌照,只能成為出租車司機向出租車公司交份子錢。
面對眾多專家和兩會代表委員破除壟斷的呼吁,將來能否在出租車改革意見中對這兩個條款進行修改,試點適度放寬個人發(fā)放出租車牌照的限制,將是改革意見的首要看點。
打車軟件和專車能否合法
北京和廣州等地的交通部門都宣布打車軟件和專車服務屬非法運營,一旦發(fā)現(xiàn)將予以查處。
今年1月,“滴滴專車”有關負責人已被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北京市公安局網安部門等約談。北京市交通委交通執(zhí)法總隊相關負責人稱,專車平臺通過“四方協(xié)議”看似繞開了管理規(guī)定,但從事的還是出租車服務,屬于非法運營,在打擊范圍之內。同樣是在今年1月份,廣州市交委提出,專車實質上提供的就是《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定義的“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而目前各專車所使用的車輛、司機均不具備合法的客運營運資格,涉嫌非法營運。
- AI對話Error:發(fā)生一個或多個錯誤。
- 小米召回SU7標準版車型,春運低價票來襲,12306客服回應,你怎么看?
- 智譜管理層變動引關注:兩名高管離職,公司未來走向成謎
- 特斯拉召回超120萬輛汽車: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 小米召回SU7標準版車型:OTA升級解決,這次為何小米首度召回?
- Anthropic推出全新API:AI信息驗證之戰(zhàn)再掀波瀾
- 未來解碼:英偉達引領機器人技術產業(yè)融合,智造新篇章
- 網易云下架SM娛樂版權歌曲:數(shù)百萬用戶將受影響,版權之爭再起波瀾
- 百川智能全新模型Baichuan-M1:顛覆醫(yī)療循證模式,三大推理能力引領全場景深度思考
- 武漢阿里巴巴總部即將亮相,共繪數(shù)字產業(yè)新藍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