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走到十字路口,TCL集團押注印刷顯示

在OLED即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之際,OLED制作工藝上卻走到十字路口。上個月,日本顯示面板公司JOLED宣布,世界第一條印刷顯示OLED生產線竣工,開始投入運營。相比目前較為成熟的真空蒸鍍工藝,印刷顯示能夠顯著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大尺寸OLED屏幕成本。

目前,加入印刷顯示OLED這一陣營的還有TCL華星,搶占未來顯示高地。隨著印刷顯示產業(yè)化落地,中國企業(yè)有望改變之前跟在日韓企業(yè)身后的跟隨路徑,引領整個顯示面板行業(yè)的進程。

韓企領先OLED

OLED是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縮寫,翻譯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或有機發(fā)光顯示器。作為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fā)光元器件,OLED是通過載流子的注入和復合而致發(fā)光的現象:發(fā)光強度與注入的電流成正比,在電場的作用下,由陽極產生的空穴和陰極產生的電子分別向經由傳輸層遷移到光層,而這在光層相遇而產生能量激子,激發(fā)出光分子而最終產生可見光。

因此,與LCD的液晶顯示器不同,OLED本身具備自發(fā)光的特點,因其發(fā)光層比較輕,基層可使用富于柔韌性的材料而不必須使用剛性材料。進而,OLED顯示屏比LCD更輕薄、亮度高、能耗低、清晰度高,因其未使用液晶而廣角大、不會透射藍光,影響視力。

事實上,OLED的發(fā)光原理早在1936年就為人們所發(fā)現。直到1975年,鄧青云博士加入柯達公司Rochester實驗室工作,由于一次偶然發(fā)現,他開始了對OLED的研究。1987年,鄧青云博士與其同事汪根樣博士、Steven成功地使用類似半導體結構PN結的雙層有機結構,以此做了第一次的低電壓、高效率的光發(fā)射器,為OLED顯示器的發(fā)明奠定了基礎。此后,OLED開始作為一種可商業(yè)化和性能優(yōu)異的平板顯示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當前,全球已經有近100多家的研究機構和企業(yè)投入到OLED的研發(fā)與生產中,包括目前市場上的顯示巨頭,如京東方、TCL華星、三星,LG,飛利浦,索尼等公司。

整體看來,其中中小尺寸的單色、多色和彩色OLED器件目前已經達到批量生產水平,大尺寸全彩色器件目前尚處在研究開發(fā)階段。其中,LGD成為唯一仍在堅持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的企業(yè)。

但多年過去,大尺寸OLED依舊面臨許多問題。

比如,LGD的生產線中,大尺寸OLED現有技術主要是白光OLED,蒸鍍工藝會造成材料利用率極低,而發(fā)光材料又極其昂貴,因此量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在長期使用過程中,OLED 顯示屏也可能會顯現出輕微的視覺變化,若屏幕長時間顯示某個靜止圖像會留下無法消除的殘影,這屬于OLED 圖像殘留和老化的正?,F象。

大部分企業(yè)轉而采用Mini-LED到Micro-LED技術。據了解,Mini-LED背光封裝采用倒裝mini LED芯片直接實現均勻混光,無需透鏡進行二次光學設計。由于本身芯片結構小,利于將調光分區(qū)數做的更加細致,可以達到更高的動態(tài)范圍(HDR),實現更高對比度;另一方面,還能縮短光學混光距離(OD),以降低整機厚度從而達到超薄化的目的。總的來說,當前利用Mini-LED技術,可生產出接近OLED屏幕的畫質,但成本將比OLED技術要低得多,實現量產的可能性更高。

但這并不意味著OLED的發(fā)展就此終止。

TCL華星副總裁張鑫曾表示,OLED雖然畫質表現非常好,但因成本問題,還有一段路要走,可能會比Micro-LED稍微快點。在OLED諸多的技術選擇當中,TCL華星認為打印式OLED是最先進的,因其器件結構更簡單,更具成本優(yōu)勢,有望實現大批量生產。

TCL華星搶占未來顯示高地

近年來,在新型顯示領域尤其是印刷顯示OLED技術的研發(fā)中,TCL華星動作頻頻。

2015年,在SID Keynote 的演講中,TCL創(chuàng)始人李東生曾說,在大尺寸應用上,印刷顯示技術在OLED工藝上的應用有可能開發(fā)出新一代的大尺寸顯示技術。

李東生認為,從技術的角度看,OLED器件結構簡單,目前采用的真空蒸鍍工藝設備昂貴,材料消耗很大,且良率難以提高?,F有的OLED工藝生產大尺寸產品實際上極缺乏競爭力,如果能用印刷顯示技術取代真空蒸鍍工藝來生產大尺寸的OLED,也許是一個解決的方向。同時,用印刷顯示取代真空蒸鍍工藝,還有可能實現柔性和可卷繞的生產工藝,并有可能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為此,2016年,在廣州科學城的一片空地上,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華”)研發(fā)大樓正式開建。TCL華星陸續(xù)將天馬微電子、中電熊貓、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福州大學、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等國內涉足顯示行業(yè)的主要企業(yè)、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起來,共同發(fā)起成立了廣東聚華這一印刷顯示公共研發(fā)平臺。這是顯示領域唯一一個國家級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chuàng)新中心。一年后,TCL華星全資子公司——華睿光電成立,專門為聚華研發(fā)蒸鍍及打印用的OLED顯示材料。

2018年3月,聚華陸續(xù)打印出了31英寸OLED 2K屏、4K屏和400ppi的5吋屏,后者由聚華和天馬微電子一起研發(fā)而成,是全球用印刷方式做成的分辨率最高的顯示屏。

2019年1月,在當年的美國CES展(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聚華和TCL華星聯合推出了一塊31吋H-QLED屏,這是全球首款結合量子點與OLED雙重優(yōu)勢的噴墨打印顯示器。

當前,對于印刷OLED技術,全世界的面板企業(yè)都處于探索階段,要真正實現量產,使得印刷型OLED顯示器落地應用,仍需時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往技術積累的基礎上,TCL華星無疑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

可以預見,在未來,通過印刷顯示技術,最終達到卷對卷生產技術(Roll to Roll),大面積、輕、薄、柔性的、“像印報紙一樣制造顯示器”,將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12-16
OLED走到十字路口,TCL集團押注印刷顯示
在OLED即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之際,OLED制作工藝上卻走到十字路口。上個月,日本顯示面板公司JOLED宣布,世界第一條印刷顯示OLED生產線竣工,開始投入運營。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