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8月9日 在過去幾年里,說到CPU制程,英特爾落后于臺積電、三星電子。不論是14納米、10納米還是7納米,英特爾都碰到麻煩,芯片延遲且短缺,結果導致AMD逆風翻盤,借著臺積電反超。
去年曾有分析師指出,英特爾可能會轉向Fabless模式,將芯片制造外包給臺積電。但年初時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駁斥傳聞,重新向自己的芯片廠注資。
在7月26日舉行的“Intel Accelerated”大會上,Pat Gelsinger公布新技術藍圖,宣稱要在2024年之前追上臺積電和三星,到了2025年要反超。這樣的野心可歌可泣,臺積電是不是應該擔憂呢?
為什么英特爾如此自信?它拿出三大戰(zhàn)略。
首先,2019年英特爾的資本支出為143億美元,今年增加到200億美元,當中大部分劃給芯片廠擴能,還會購買ASML高端EUV光刻機。
其次,英特爾重新給制程命名,讓名稱更能反應芯片的晶體管密度和整體性能,方便大家與臺積電對比。例如,英特爾將自己的10+納米制程命名為7納米,舊的7納米命名為4納米,舊的5納米命名為2納米。
再次,英特爾會購買一些小型芯片制造廠,這樣能讓公司快速擴張。據(jù)說英特爾將會收購Global Foundries,它是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商。
英特爾芯片的晶體管密度比臺積電高,正因如此它才會說自己的10納米芯片相當于臺積電的7納米芯片,而7納米相當于臺積電的5納米芯片。
自2019年以來臺積電一直在開發(fā)3納米芯片,臺積電宣稱其密度比5納米高70%,能耗降低30%,速度快15%。有消息稱英特爾也準備讓臺積電在2023年幫助自己生產3納米芯片。
為了保持領先,臺積電的開支會比英特爾更高。2020年它的資本支出約為172億美元,今年增加到300億美元,未來三年累計達到1000億美元。最近臺積電公布1納米芯片研發(fā)進展,可能取得了突破。
在歐洲和美國,英特爾可能會拿到政府補貼;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建廠,美國政府也給了補助。對于亞利桑那臺積電工廠,Pat Gelsinger頗有微詞,他說臺積電會在臺灣生產最先進的芯片,亞利桑那生產的芯片沒有那么高端;臺積電與美國企業(yè)爭奪補貼,知識產權卻握在自己手中。
英特爾的野心很大,它想挑戰(zhàn)臺積電,讓美國再次成為全球芯片制造領頭羊。不過如果沒有巨額補貼,英特爾的開支可能無法超越臺積電。臺積電也是ASML的大客戶,英特爾如果想達成擴張目標,需要拿到足夠多的高端EUV光刻機。
從英特爾的歷史成績看,它的芯片總是推遲并缺貨,客戶可能很難放棄臺積電投靠英特爾。從短期來看臺積電不用害怕英特爾,但應該保持警惕。
英特爾的野心很大,它想在2025年超越臺積電。目前臺積電控制全球芯片制造市場的50%。以前英特爾芯片廠只為自己制造芯片,現(xiàn)在它宣布要拿下100個客戶。在今年年底之前,英特爾會公布美國歐洲擴張計劃;臺積電也準備在歐洲建設首座芯片廠,地點可能選在德國。
Isaiah Research分析師Eric Tseng認為,英特爾揚言要在2024年之前推出2納米芯片,這個目標有點高。他說:“英特爾公布這樣的生產藍圖似乎有些樂觀,因為時間安排很緊,而且英特爾還要追上一些制程節(jié)點……最終英特爾能否照計劃執(zhí)行是關鍵。”
高通已經決定與英特爾合作,對此Eric Tseng并不意外,他說:“美國政府的重點是將海外半導體制造業(yè)帶回美國,就現(xiàn)階段而言高通與英特爾合作并沒有什么損失?!?/p>
對于英特爾來說,最重要的一步可能是收購GlobalFoundries。已經有消息說英特爾準備投資300億美元收購GlobalFoundries,英特爾的估值約為2250億美元。但GlobalFoundries可能會拒絕賣身,它有意IPO。GlobalFoundries的所有者是Mubadala投資公司,它是阿布扎比政府的一個投資分支機構。
你覺得英特爾能威脅到臺積電嗎?(小刀)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MIT想用AI設計電動汽車,大幅縮短設計時間并節(jié)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國大模型已經追平甚至超越美國產品
- 透過這場開發(fā)者圈的“年度盛典”,窺見華為開發(fā)者生態(tài)構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進步 但離實用還很遙遠
- LLM很難變成AGI?科學家:創(chuàng)造AGI理論上可行
- PON在園區(qū)網絡的“先天不足”,無源以太全光來拯救!
- 英特爾CEO黯然退場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趕晚集
- 開源5年樹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華為推出Mate 70手機引發(fā)高度關注 看外媒是如何評價的?
- 5G-A終端規(guī)模鋪開響應“以舊換新”,湖北移動“機網套”協(xié)同刺激內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