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wǎng)·極客觀察8月1日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手機企業(yè)在印度遇到不少麻煩。小米、OPPO、vivo紛紛被查,榮耀發(fā)聲說要退出印度市場。
自2020年4月邊境爭端發(fā)生以來,印度加強了對國外投資項目的審查,中國企業(yè)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干擾。截止今年3月中國流入印度的直接投資約為24億美元。中國企業(yè)提交382個項目供審查,截止6月29日印度只批準了80個。
因為印度政府的干擾,長城汽車本來計劃10億美元接管通用汽車印度工廠,結果只能放棄。去年長安汽車也關閉了印度分公司。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進口國
中國仍然是印度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2022財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150億美元。雖然面臨諸多麻煩,今年4-5月雙邊貿易額仍然達到184億美元,相比往年并沒有減少。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進口國,占了15.4%的份額,但印度出口只有5%流向中國。雙方貿易并不平衡,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729億美元。
如果單看移動技術,印度對中國的依賴更明顯。中國企業(yè)紛紛赴印度設廠,但中國企業(yè)主要是從中國進口組件在當?shù)亟M裝,最終印度對中國的依賴有增無減。
2020年印度修改外商直接投資法,要求所有擁有陸上邊界線的鄰國在印度投資必須獲得政府許可。
中國手機“統(tǒng)治”印度市場
2014年中國手機企業(yè)開始進軍印度,vivo、Oppo、Realme等品牌就是在那一年進入的。8年時間里,印度本土手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從46%降到3%,小米、三星、vivo、Realme、OPPO成了印度手機市場的統(tǒng)治者。
2022年4月30日,印度凍結小米48.9億元,2022年6月7日指控vivo違反洗錢法,凍結vivo 119個賬戶,印度還禁止華為、中興通訊銷售5G產品。
印度本土手機廠商根本沒有競爭力,正因如此,印度排名前五的手機商有4家來自中國,當?shù)仄髽I(yè)和政府很焦慮。印度最近幾年一直高喊“印度制造”“自主”“制造替代”,希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到今年7月20日,小米累計已經(jīng)向印度出貨手機2億多臺,8年時間小米能有這樣的成績還是很不錯的。2014年小米開始在印度出售手機,用了5年時間將出貨量刷到1億臺,第二個1億臺只用了3年。小米目前沒有放棄印度的打算。三星進入印度的時間更長,至今它已經(jīng)在印度出貨手機2.6億臺。
在印度,手機的出貨價大多不到200美元,小米曾說它的任何硬件利潤都不到5%。最開始時小米在印度只是通過網(wǎng)絡銷售手機,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進入實體店。目前小米、vivo、Oppo控制印度手機市場的60%。
增長太快惹來監(jiān)管調查
在手機之前,印度早就已經(jīng)對中國App動刀。2020年印度封殺200多款App,當中大多是中國App,包括抖音。
Counterpoint分析師Tarun Pathak認為,印度監(jiān)管機構之所以看中國企業(yè)不順眼,主要是因為他們增長太快了。Tarun Pathak還說,印度似乎意識到外國手機制造商需要印度相比印度需要它們更多一些。
Tarun Pathak還認為,雖然印度政府找麻煩,但新德里不太可能完全禁止中國手機。他表示:“中國手機已經(jīng)存在,沒有替代者。”
三星是印度第二大手機品牌,但三星不太可能將份額一夜之間從20%增加到60%。蘋果已經(jīng)在印度努力了好幾年,但現(xiàn)在它的份額還太小,因為蘋果手機對印度來說太貴了。
IDC高管Kiranjeet Kaur認為,中國手機企業(yè)在排燈節(jié)(排燈節(jié)于10月開始)會恢復正常,因為到時民眾會瘋狂購物。他認為調查對印度消費者來說無關緊要,沖突后雖然印度抵制中國制造的呼聲很高,但中國手機企業(yè)的出貨量并沒有減少。
印度人喜歡中國手機的程度超過了緊張的關系,因為中國手機有很高的性價比。印度本土企業(yè)也曾努力推出廉價手機,但并沒有獲得太大成功。Kiranjeet Kaur說:“你可以比較一下功能,中國手機強很多,而且價格還便宜很多?!?/p>
雖然被印度政府打壓,但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份額還在增長。2022年5月結束時vivo份額增加3個點,達到18%,與三星差不多;小米份額增加1個點,排在第一位,份額22%。不過Oppo和Realme的份額下降了,分別為10%和15%。
2015年時印度手機占印度市場68%,到了2021年只剩下不到1%。如果按手機價值計算,2015年印度品牌占25.4%,到了2021年1-10月降到1.2%。在這段時間里,中國品牌的價值份額從17.8%增長到64.5%。
不只是智能手機,就連印度功能手機市場也被itel搶走,這家企業(yè)來也自中國,它占了27%的份額,排名第二的是Lava。
很明顯,未來中國企業(yè)對印度市場會更加謹慎。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MIT想用AI設計電動汽車,大幅縮短設計時間并節(jié)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國大模型已經(jīng)追平甚至超越美國產品
- 透過這場開發(fā)者圈的“年度盛典”,窺見華為開發(fā)者生態(tài)構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進步 但離實用還很遙遠
- LLM很難變成AGI?科學家:創(chuàng)造AGI理論上可行
- PON在園區(qū)網(wǎng)絡的“先天不足”,無源以太全光來拯救!
- 英特爾CEO黯然退場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趕晚集
- 開源5年樹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華為推出Mate 70手機引發(fā)高度關注 看外媒是如何評價的?
- 5G-A終端規(guī)模鋪開響應“以舊換新”,湖北移動“機網(wǎng)套”協(xié)同刺激內需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