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湯科技與首都機場公司達成合作,基于商湯領先的人臉識別技術助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打造“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引領機場安檢實現(xiàn)智能化,提升交通安全運行效率和旅客滿意度。
作為國家重大標志性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應用了大量新工藝、新科技,代表了中國技術的最高水平,建成后將成為引領中國綜合交通發(fā)展的標桿樞紐。
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即是新科技應用代表之一,借助商湯科技所支持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現(xiàn)多項創(chuàng)新,包括:將人臉識別技術與自助驗證閘機設備應用在自助驗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旅客自助安檢查驗的全流程自動化操作,自動完成旅客信息核驗及人證比對;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人臉動態(tài)識別,首次創(chuàng)建以生物特征標簽為關鍵信息的安檢流程等,為中國民航安檢工作作出貢獻。
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
AI賦能“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
伴隨民航行業(yè)產能的平穩(wěn)快速增長,2017年,中國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1億人次,而在2018年,僅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1億人次,持續(xù)的超容量運行,給機場運行效率、安全、服務品質均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
特別是國內民航機場安檢系統(tǒng)運營壓力加大,傳統(tǒng)安檢模式每個安檢環(huán)節(jié)基本都靠人工操作,普遍存在放檢效率低、行李與旅客無法精準關聯(lián)、安全管理秩序過嚴格和旅客出行體驗不佳等問題。
應用商湯科技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在身份安檢過程中,以商湯人臉識別機為核心,能夠自動完成旅客的“人”“票”“證”三合一核驗,確保本人持證過檢,預防漏檢。
當旅客進入行李安檢區(qū)后,首次以人臉生物特征為身份標簽,結合物聯(lián)網新技術,通過智能判圖技術與廠家自動分揀技術,結合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即可對旅客信息、行李及判圖結果實時綁定,實現(xiàn)“人包綁定”,避免可疑行李被誤拿,提高行李安檢過檢的安全性的同時,還可實現(xiàn)安檢流程可回溯。
以安全、高效、低耗、友好為目標
作為首都機場集團重點項目之一,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已完成設計開發(fā)、樣機評審、工程驗證、樣機鑒定及專利申請等工作,并從2018年3月在首都機場T2航站樓開展了為期6個月、18萬余人次的試運行驗證,有效緩解了安檢壓力,并受到出行旅客的廣泛好評。
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出科技智能識別效能,在安檢現(xiàn)場實現(xiàn)了“人防+技防”效果。據(jù)統(tǒng)計,使用該系統(tǒng)后,人臉識別一次成功綁定率達到99%以上,行李通過率達到600件/小時,旅客通過率由使用前的180人/小時提高到約260人/小時,大幅提高了安檢效率和安全等級,極大節(jié)約了旅客過檢等候時間。
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等創(chuàng)新科技,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已成為提升安檢保障能力的新驅動。在贏得旅客喝彩之外,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網、科技日報、北京電視臺等中央級和市屬媒體也份份對該系統(tǒng)點贊和報道。
而在2018年6月舉辦的中國民航局第一屆民航科教創(chuàng)新成果展上,民航局馮正霖局長在參觀時亦給予高度評價。
借助AI技術,針對旅客安全需求實施“智能”安檢,智能旅客安檢系統(tǒng)不僅有效提升了空防安全裕度,而且科學的為旅客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伴隨2019年春運的臨近,也將有更多人體驗到智慧出行的魅力,感受到AI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不同。
未來,商湯科技也將與各個合作伙伴一同開辟更多的智能服務場景,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智慧交通大腦,共同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全流程智慧出行體驗。
- 小米王昭程揭秘:米家健康秤如何助力運動健康App,實現(xiàn)全方位數(shù)據(jù)互聯(lián)
- 小米盧偉冰實測米家空調極限性能:挑戰(zhàn)-35℃低溫,新中央空調將挑戰(zhàn)頭部品牌!
- 小米米家洗衣機首次全鏈路 OTA 升級,雙區(qū)洗雙洗烘新體驗引爆市場
- 國產NAS新寵飛牛私有云:AI智能相冊功能驚艷,人臉識別、事物場景分類助力高效管理
- 索菲亞智能整家全新升級,米家App賦能,智能生活再升級
- 中央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智能產品下鄉(xiāng),推動農村消費升級
- Meta Orion 豪門夢碎:最強版本2027亮相,眼鏡內置攝像頭,AR眼鏡新時代何時開啟?
- 蘋果在中國市場遭遇重大挫折:2024年第四季度銷量大跌18%,被華為和小米超越
- 跨生態(tài)互聯(lián)新篇章:綠米Aqara Matter高階橋接功能引領智能家居新潮流
- 極空間NAS新功能曝光:文檔同步2.0、多端播放器,辦公利器升級版等你來體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