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段每日升級,延時到賬、一卡多號這些預防手段你都知道嗎?

2016年女大學生被電信詐騙后自殺的悲劇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但是兩年過去了,類似悲劇依然沒有停止。

廣東19歲女大學生被騙9800元后,跳海身亡;甘肅一位教師被騙23萬,心理壓力過大,選擇上吊身亡;今年6月,吉林一名女士在被騙8萬元后服毒自殺。

電信詐騙依然層出不窮,背后是技術和手段的不斷變化。以往技術類騙子軟件是一人開發(fā),如今由獨立幾個模塊拼成,軟件開發(fā)技術難度降低。同時,提供非實名手機號短信租賃的黑平臺超過數百個,網絡犯罪更加平民化。

當然很多情況也有所變化;比如一張身份證只能辦4張銀行卡;24小時內轉賬可以撤銷;第三方支付平臺也陸續(xù)推出“延時到賬”功能;運營商們對于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也更加重視,中國移動針對用戶上網、注冊、登記建議用戶可以通過和多號的副號保護個人較為重要的手機主號號碼。

“電信詐騙”本身就是違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機短信、電話、傳真和互聯網等通訊工具,假冒國家機關、公司、醫(yī)院、朋友等名義,謊稱被騙人中獎、退稅、家人意外受傷、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資分紅等情況,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將錢匯入到指定銀行卡賬戶的詐騙活動。

然而隨著“電信詐騙”的升級,我們很難僅僅根據已經出現的套路,防范各類每日變化的騙術和每日都會更新換代的科技犯罪手段。我們能做到只有降低自身信息泄露保護個人隱私:做好手機號(比如移動用戶使用和多號保護主號信息)、身份證號(手機聊天、截圖時不要泄露個人信息)、銀行卡號(密碼設置也不要重復)、支付平臺賬號等敏感信息的保護。公共場所不要連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導致支付賬號密碼被盜;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在收到來歷不明的短信驗證碼等異常情況時,提高警惕,及時聯系相關移動應用、網站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9-03
詐騙手段每日升級,延時到賬、一卡多號這些預防手段你都知道嗎?
詐騙手段每日升級,延時到賬、一卡多號這些預防手段你都知道嗎?,2016年女大學生被電信詐騙后自殺的悲劇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但是兩年過去了,類似悲劇依然沒有停止。廣東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