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3日刊文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不過時間回到在1990年,美國和歐洲生產著世界上四分之三以上的半導體,而現(xiàn)在,兩個國家(地區(qū))的產量比重不到四分之一。
隨著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崛起,美國的制造業(yè)在近幾十年來逐漸離開本土。部分原因在于,亞洲的國家政府會為芯片廠商提供補貼激勵政策,以鼓勵建造工廠,發(fā)展本土產業(yè)。與此同時,美國以外的半導體供應鏈不斷壯大,以及能夠操作高昂制造設備的熟練工程師隊伍不斷擴大。
因而近幾十年來,美國高科技制造業(yè)“外逃”一直是市場的一個話題。與其他高端制造業(yè)相比,流失現(xiàn)象在計算機硬件和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尤為明顯。
(圖源: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認為,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的產能迅速增長,而美國在芯片制造領域的份額將進一步縮小。在2030年,中國大陸預計將成為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工廠。
(圖源:華爾街日報)
不過針對這種可能性,華盛頓做出了不同尋常的反應,即不斷對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yè)施加管制,甚至利用政治手段進行打擊。對此,中國政府也提高了對芯片產業(yè)的支持力度,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規(guī)模空前龐大。
盡管報道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進一步推動了美國讓芯片制造行業(yè)回歸本土的進程,但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建立起來的生態(tài)系,芯片廠商當真能放棄嗎?
- 現(xiàn)場直擊:中國聯(lián)通5G-A加速行動 亞冬會應用亮點多多
- 中國聯(lián)通:做強做優(yōu)做大5G-A產業(yè)生態(tài) 推動高質量發(fā)展
- 空客Aalto HAPS“Zephyr”完成13天平流層飛行測試 有望明年全面投入運營
- 首簽192億!重慶巴南低空經濟乘勢啟航
- 軟銀2024財年Q3因愿景基金價值下跌而虧損24億美元
- 澳大利亞提議提高對電信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最高可達1000萬歐元
- 2024年我國棒纖纜累計出口40.79萬噸,同比增長7.14%
- 軟銀2024財年Q3因愿景基金價值下跌而虧損24億美元
- 澳大利亞提議提高對電信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最高可達1000萬歐元
- 入局AI軍備競賽:歐盟承諾籌措2000億歐元用于AI投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