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艾斯)來自路透社的報道稱,日本擔心,美國計劃在芯片制造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來抵御中國的舉動,可能會終結曾一度主導世界的日本半導體產業(yè)。
據日本產業(yè)省稱,在“失落的30年”之后,日本在全球芯片制造領域的份額已從一半下降到十分之一,原因是其客戶轉向了成本更低的競爭對手,并且未能在尖端制造方面保持領先的地位。
隨著中國和美國在貿易戰(zhàn)和安全問題的推動下,加大對從智能手機到導彈在內的各種芯片制造的支持力度,日本官員們擔心日本將從芯片制造業(yè)中被完全擠出去。
今年5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政黨會議上對執(zhí)政的自民黨成員表示:“我們不能只是繼續(xù)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必須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做一些事情。”該會議討論了日本如何成為領先的數字經濟體。
日本經濟產業(yè)省今年早些時候發(fā)布的文件顯示,在條形圖上有一條粗大的紅色虛線標示到2030年芯片行業(yè)份額可能會為零,這表明日本擔心被排除在新技術的世界秩序之外。
一個主要的擔憂是該國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公司的未來,這些公司為芯片制造商提供硅片、化學薄膜和生產機械等產品。
日本官員們擔心,通過吸引臺積電等亞洲芯片代工巨頭進駐美國本土,美國可能吸引其他公司效仿。
日本經濟產業(yè)省IT行業(yè)主管Kazumi Nishikawa表示:“企業(yè)在日本建廠并出口是可能的,但作為供應商,你離得越近越好,信息交流會更容易。”他說,雖然這種轉變可能不會立即到來,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會發(fā)生”。
Kazumi Nishikawa擔心的公司包括晶圓制造商Shin-Etsu Chemical和Sumco公司,光刻膠供應商JSR公司以及生產機械制造商Screen Holdings和Tokyo Electron。
“我們隨時準備應對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政策變化。”JSR一位發(fā)言人表示,該公司在日本、比利時和美國生產用于雕刻芯片的光敏光刻膠涂層。
當接受路透社采訪時,這些公司均未表示他們目前計劃將生產轉移到美國。
科技戰(zhàn)
為了留住他們,日本需要芯片代工廠來購買他們的晶圓、機械和化學品,并確保為該國汽車公司和電子設備制造商提供穩(wěn)定的半導體供應。
正在尋求向海外進行擴張的臺積電,已在東京附近建立了一個研發(fā)中心。該公司還在考慮在日本設立一家制造工廠的計劃。
然而,到目前為止,臺積電的最大外國合資企業(yè)是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的一個價值120億美元的工廠。
為了跟上技術競賽的步伐,日本首相菅義偉政府于6月批準了一項由日本經濟產業(yè)省Kazumi Nishikawa團隊制定的策略,以確保日本有足夠的芯片來參與將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技術的競爭,這些技術包括人工智能、高速5G網絡連接和自動駕駛汽車等。
其中一項舉措是將日本變成亞洲的數據中心樞紐。這樣的樞紐會對半導體產生巨大需求,這反過來又會吸引芯片制造商在附近建廠。
資金支持
然而,日本產業(yè)政策的成功將取決于資金。
截至目前,日本已撥款5000億日元(45億美元)來加強技術供應鏈,以幫助企業(yè)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芯片和其他組件的短缺問題,并推動向5G的轉型。
不過,這一金額只是其他國家擬議開支的一小部分。
日本電子及信息技術產業(yè)協(xié)會(JEITA)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在目前的支持水平下,日本半導體行業(yè)處境艱難,我們希望政府提供與世界其他地方相當的激勵措施。”
美國參議院已批準了一項法案,劃撥1900億美元的公共資金用于新技術的發(fā)展,其包括540億美元用于芯片,而歐盟則計劃斥資1350億歐元(1590億美元)用于培育自己的數字經濟。
為了平衡這一支出,日本將不得不撥出大量公共資金,若非如此,這個老齡化國家可能會把這些資金花在健康和福利上。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尚未說明需要多少資金。
- 聯(lián)特科技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20.96%—334.25%
- 有方科技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65.41%
- 800G和400G高端光模塊銷售大增 中際旭創(chuàng)2024年凈利潤增長111.64%—166.85%
- 亞信安全:預計2024年實現扭虧為盈
- Arm發(fā)布芯粒系統(tǒng)架構首個公開規(guī)范,加速芯片技術演進
- 中國鐵塔擬新購一套應急無人直升機空中基站
- 427780臺 中國鐵塔啟動智能維護攝像機產品集中招標
- 規(guī)模267904臺 中國鐵塔啟動2025年自研邊緣網關合作伙伴招標
- 國家數據局聲明:未授權任何“數據要素×”相關有償活動
- 中電興發(fā)2024年度預計虧損擴大 智慧城市業(yè)務成拖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