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萬物無界”論壇于12月29日在北京順利舉辦

2021年12月29日下午,“6G:萬物無界”分論壇在北京順利舉辦。本次論壇依托2021中國信息通信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中國通信企業(yè)協會副秘書長趙俊湦、李北林出席,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文璟主持,科技部國家6G技術研發(fā)總體組專家組成員、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干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武剛,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中心總監(jiān)李福昌,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強,北京郵電大學移動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牛凱,華為無線網絡研究部主任工程師謝信乾帶來專題報告。

 

李北林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信息通信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根據目前信息通信行業(yè)最具緊迫性、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的課題設置分論壇,集全行業(yè)的智慧對這些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并積極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建議。6G技術是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底層根基,掌握6G核心技術對行業(yè)乃至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

 

武剛教授在專題報告中闡述了新頻段、全應用、全覆蓋、強安全,實虛融合、智能驅動,新場景的服務能力這三大6G未來愿景,介紹了歐盟Heta-X項目關于6G的應用場景以及技術挑戰(zhàn),探討了6G潛在的技術方向與預期指標,并重點圍繞6G全頻譜接入技術研究做了論述。最后,從產業(yè)鏈角度探索了6G如何更好地發(fā)揮移動通信的杠桿作用。

 

李福昌從6G業(yè)務需求及應用入手,介紹了6G業(yè)務發(fā)展趨勢和典型場景。他從高頻通信、智能超表面技術、通感融合、內生AI、服務精準的自治網絡等領域,分享了中國聯通開展6G技術布局,構筑聯合創(chuàng)新生態(tài)的最新研究。

王強介紹了ITU、3GPP、IEEE的6G研究進展,并且從“智”“全”兩個角度高度概括6G的發(fā)展愿景。

 

牛凱教授介紹了6G移動通信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和5G NR標準化中信道編碼相關工作,講述了面向高可靠低時延的極化碼設計、面向高頻譜效率的極化編碼MIMO技術、面向高系統容量的極化編碼NOMA技術,最后展望了6G未來研究的發(fā)展方向。

 

謝信乾結合華為公司研究項目闡述了面向5G演進的通感一體化研究、以及未來6G通信網絡如何構建環(huán)境感知能力,連接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還提出了目前研究過程中面臨的通信與感知的高效復用、感知組網干擾抑制、多站協同聯合感知、多頻互助聯合感知4個技術挑戰(zhàn)。

 

“6G:萬物無界”論壇是2021中國信息通信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的4個分論壇之一。本屆高層論壇主題為“聚力數字新基建,賦智賦能開新局”,由中國通信企業(yè)協會主辦,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特別支持,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擔任輪值主席。本屆高層論壇于12月27日-29日在北京舉行,通過主題研討、技術交流、案例宣講、新品發(fā)布等活動,聚焦技術與行業(yè)熱點話題,發(fā)揮“政、產、學、研、用”資源優(yōu)勢,為行業(yè)內數字新基建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提供展示舞臺,促進各企業(yè)間的交流與合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12-29
“6G:萬物無界”論壇于12月29日在北京順利舉辦
2021年12月29日下午,“6G:萬物無界”分論壇在北京順利舉辦。本次論壇依托2021中國信息通信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中國通信企業(yè)協會副秘書長趙俊湦、李北林出席,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