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消息(九九)當前,算力網絡、5G+垂直行業(yè)、政企專線等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光網絡作為承載業(yè)務的基石,需要向超大容量智能調度、多顆粒業(yè)務靈活接入演進,構建智慧城市光底座。
在今天舉行的“全光城市線上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基礎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朝表示,圍繞優(yōu)化網絡架構、提升網絡帶寬、實現靈活開放組網,中國移動提出新一代基于OXC的光電聯動型全光網的構想,從新型架構、超大容量、靈活接入三個維度攻關關鍵技術及挑戰(zhàn)。
中國移動研究院基礎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朝
新型架構:基于OXC的光電聯動型全光網
張德朝介紹,基于OXC的光電聯動型全光網具有三大技術特征:組大網能力、光電聯動和智能管控。
其中,組大網能力需要長距離大容量400G/800G傳輸技術,以及具有靈活調度能力的集成式光交叉OXC技術;為實現光電聯動,在光層制定OAM機制拉通光電管控,在電層多顆粒度調度和光層波長級調度協同;在智能管控方面,基于SOTN集中式管控系統,實現光電協同管理和資源配置。
張德朝進一步介紹,集中式管控系統和光層OAM機制是實現光電聯動的關鍵。在轉發(fā)面,引入光層OAM機制,定義開銷幀格式,同時進一步拓展光層OAM功能,實現高效光電聯動。在管控面,從存、算、配三個方面進一步融合:“存”即光電資源數據互通,“算”即多層協同資源調度和優(yōu)化,“配”即統一配置光電兩層資源。
基于這種新型架構,中國移動聯合業(yè)界合作伙伴實現了業(yè)務開通、協同算路、波長配置、保護恢復、故障定位等光電聯動高效運維能力,相關功能已納入現網應用。
超大容量:400G/800G超高速光互聯前景可期
張德朝強調,集成式光交叉(OXC)性能是限制光層交叉容量和靈活調度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面向骨干網交叉容量提升,需進一步提升OXC容量和性能;面向智慧城市發(fā)展,城域低成本光底座的靈活調度能力有待提升。
面向骨干網,通道間隔擴展、高效調度需OXC性能提升。面向超400G,現有C+L波段將無法滿足80波系統需求,OXC需支持新波段及提升譜寬。高效調度需提升切換時間,受LCoS刷新率、切換路徑算法等限制,切換時間提升很困難。此外,現有方案下路方向采用兩級WSS實現N*M CDC功能的結構和成本可根據需求進一步優(yōu)化。
面向城域網,推動低成本、低碳節(jié)能、低時延、靈活調度光交叉技術發(fā)展。以20維、9維、4維三種規(guī)格交叉匹配核心/匯聚/接入層差異化應用需求;將CDC簡化為C,多維度WSS級聯簡化為低維度WSS+分光器/耦合器。
張德朝指出,400G是100G后的下一代OTN網絡基礎速率,CCSA已完成長距400G光模塊、系統2大核心標準立項。中國移動2021年已完成16QAM-PCS 400G實驗室和現網試點,覆蓋G.652.D/G.654.E和EDFA放大/拉曼EDFA混合放大4個模型。測試結果表明,16QAM-PCS@100GHz可滿足G.652.D 1000km需求,但面對更長距離傳輸性能略顯不足;16QAM-PCS@100GHz采用G.654.E+EDFA可傳輸1700km;QPSK@150GHz理論上具備更好的傳輸性能,但5nm DSP和12THz C+L 80波系統亟需突破。
在800G方面,存在單載波和電域子載波2大方案。單載波相比電域子載波方案具備B2B OSNR優(yōu)勢,RSOP容限好,DSP結構簡單,為優(yōu)選方案。但是,基于~90GBd的800G系統仍不是理想方案,須采用更高波特率調制器來降低傳輸損傷。2021年中國移動開展了800G OTN系統方案和關鍵技術研究,并完成實驗室技術驗證測試?;趡90GBd的64QAM-PCS單載波800G,采用G.654.E+混合放大,可以實現1000km+極限傳輸;基于~95GBd的64QAM-PCS 800G,采用G.654.E+純拉曼放大,可以實現2000km+極限傳輸。相關工作在ECOC做了會議論文報告。
靈活接入:解耦型CPE/OSU使能下一代OTN網絡
隨著OTN逐步下沉到城域網和接入網,面臨接入和承載高品質專線、高清視頻等1G以下小顆粒業(yè)務的需求。光業(yè)務單元OSU(Optical Service Unit)成為重要的技術手段,可以高效承載2M-1G小顆粒客戶信號。OSU在繼承OTN高質量業(yè)務承載優(yōu)點的同時,可以提升小顆粒業(yè)務承載的帶寬利用率和支持數量。
國內外標準組織正在推動OSU標準化進程,主要涉及技術、設備、管控三大核心標準。在CCSA層面,技術、設備標準于2021年10月基本成稿,包含OSU00、OSU01兩個版本;管控標準于2021年底立項。在ITU-T層面,技術標準G.osu于2020年初立項,開銷功能等也已經初步確定,但目前仍面臨國際上技術路線層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
在OSU產業(yè)方面,已經構建了涵蓋運營商、大型設備廠家、CPE設備廠家、芯片廠家的完整OSU產業(yè)鏈。目前,業(yè)界已有OSU芯片完成流片,部分廠家支持OSU功能的OTN設備已具備測試驗證條件。
面向OSU小顆粒業(yè)務數量大幅增加對管控技術提出的新挑戰(zhàn),如大規(guī)模小顆粒業(yè)務路由計算/連接控制、基于OSU的快速業(yè)務響應和連接調整、客戶側業(yè)務/算力感知,以及更高的生存性保障要求等,需要在輕量級協議機制、OSU隨路開銷、多層次協同和業(yè)務感知能力等多維度提升SOTN管控能力。
對于OSU組網及部署應用,城域匯聚及以上OSU設備采用統一方案,接入CPE/Hub OSU設備考慮靈活部署;城域網采用OSU承載小顆粒業(yè)務,骨干網考慮采用ODU透傳方式。張德朝表示,希望國內協同一致推進OSU國際標準化進程,加速標準制定和完善;產業(yè)鏈聯合開展設備和芯片研發(fā),推動技術和產品成熟。
張德朝同時指出,推動解耦型CPE OTN技術成熟并實現規(guī)模應用,可以提升專網靈活性、降低組網成本。經過兩年的能力,中國移動在2021年實現了CPE OTN的首次規(guī)模集采,實現8家盒式CPE OTN和6家插卡式CPE OTN的規(guī)模商用。面向未來演進,將推進CPE OTN設備功能、性能優(yōu)化,末端設備需引入OSU小顆粒能力,實現業(yè)務端到端靈活承載和調度;面向算力協同,需提升客戶側業(yè)務感知能力,實現業(yè)務快速響應。
張德朝表示,當前CPE OTN產品主芯片采用多顆FPGA等已有芯片進行組合的方案,芯片功能、性能具有優(yōu)化空間,希望聯合業(yè)界開展針對CPE OTN的芯片研究,優(yōu)化芯片功能、性能并降低功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