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消息(九九)在今天舉行的2022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fā)展論壇“光隨數動 創(chuàng)新注智”專場上,中國移動集團級首席專家、中國移動研究院基礎網絡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晗表示,面對算力網絡在架構、帶寬、時延等方面對光網絡提出的新需求,光網絡需轉型升級構建承載算力的基礎網絡底座,需要“以光筑底、以算為核”構建扁平化、大帶寬、低時延的新一代全光網以支撐算力網絡演進。
李晗指出,中國在5G承載領域,包括面向5G回傳的新一代SPN技術,面向5G前傳的半有源OPEN-WDM技術,這兩項技術都在ITU實現了系列標準的原創(chuàng),并且已經規(guī)模商用,標明5G承載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都處于世界前列;固網千兆也產生了一系列技術創(chuàng)新和網絡演進,包括F5G概念的提出、OTN下沉、轉控分離vBRAS、10G PON和vOLT等。而“算力網絡”的出現是對光網絡發(fā)展新的驅動。
李晗進一步表示,中國移動圍繞“以網為根基,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面向“東數西算”樞紐算力連接,提出構建基于OXC的新一代光電聯動全光網,提供低時延傳輸、扁平化組網、大帶寬保障能力;面向泛在算力接入,基于SDN實現SD-WAN、OSU、SPN等多種異構方式的敏捷接入,提供差異化承載。
以“算力網絡”為契機,構建基于OXC的新一代全光網
李晗介紹,中國移動算力網絡的發(fā)展目標是“算力泛在、算網共生、智能編排、一體服務”,其核心理念是以網連算、以網強算和算網一體。算力時代以網為根基,運營商需要發(fā)揮網絡領先優(yōu)勢,實現算網共生。算力網絡在架構、帶寬、業(yè)務、時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新需求,光網絡需轉型升級構建承載算力的基礎網絡底座。
李晗指出,算力網絡的兩大場景:一個是“東數西算或東數西存”場景,對應骨干網變革需求;一個是“算力泛在”場景,要求算力像水電一樣,“一點接入、即取即用”,對應城域網和接入網的要求。
東數西算場景最大的需求主要包括大帶寬和低時延,“算力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構建OXC光交叉為主,基于400G/800G的大容量新型全光網”,李晗說。
城域網/接入網最主要的需求是泛在、靈活地提供算力服務。中國移動擁有OTN、SPN、PTN、IP/MPLS、PON等不同的專線和專網技術,以及5G、WiFi等無線接入手段。一方面,如果這些手段尚未融通起來,難以解決接入需求;另一方面,算力網絡場景豐富、業(yè)務場景多樣,對靈活性和定制化要求高,傳統的專線和專網技術難以滿足,需要進行SDN智能化改造。
因此為了實現算網一體,需要構建一體編排、融數注智的“算網大腦”,協同調度算網各域資源,實現網、云、數、智、安、邊、端、鏈(ABCDNETS)多要素融合調度功能。“網大腦”負責系統內各專業(yè)拉通,通過SDN控制器屏蔽各種不同的接入方式,實現網絡能力快速部署;“算大腦”實現邊緣云、中心云和泛終端類算力的統一管理。
調制、頻譜、基礎設施全面革新:400G將成為新一代骨干網主流速率
李晗介紹,中國移動根據東數西算、泛在算力接入需求,分別定義了1毫秒、3毫秒、20毫秒的三級時延圈,分別代表了地市算力、區(qū)域算力和骨干算力提供的時延能力。
其中最大的挑戰(zhàn)是骨干算力20毫秒的時延需求,光在光纖內的傳輸速度是5納秒/米,4000公里的傳輸就需要20毫秒,需要優(yōu)化算網中心的選址和光纜路由,盡量讓傳輸距離小于3000公里,那么就有5毫秒留給傳輸設備和數據設備處理時延;從網絡架構上,要盡量減少算力業(yè)務在路由器中的逐跳轉發(fā),中間節(jié)點盡量采用全光交換,需要新一代的OXC網絡具備全光交叉能力、與路由器網絡協同從而提供全光直達的能力以及視傳輸距離優(yōu)化電中繼次數的能力,實現真正面向算力網絡優(yōu)化的全光網。
區(qū)域算力采用骨干算力的傳輸技術,3毫秒時延挑戰(zhàn)相對不高;但地市算力的1毫秒時延挑戰(zhàn)較大,很難滿足時延敏感型業(yè)務的需求。從技術上看,目前SPN和OSU是真正在技術設計中將時延作為重要優(yōu)化目標的傳輸技術。SPN基于64/66B原子碼塊轉發(fā),具有超低時延能力,同時SPN融合了分組交換和TDM交換,能夠提供軟硬隔離能力,具有超高時間同步精度和低抖動能力。從測試結果來看,SPN能夠做到單跳時延3微妙以內,單跳時間同步精度5納秒以內,都是業(yè)界最領先的水平。
正在ITU-T標準化的OSU技術支持小顆粒度業(yè)務高效承載,推進過程中將OSU交織粒度由192字節(jié)改為8字節(jié)或者16字節(jié)成為一種選項,時延性能將大大優(yōu)化。不同接入和傳輸技術具有不同應用場景,面向算力網絡中國移動提出網絡向SD-AN演進,基于SDN實現SD-WAN、OSU、SPN等多種異構方式的敏捷接入,提供差異化承載。
當前,骨干網都引入了WDM和OTN技術,400G將成為新一代骨干網的主流速率,目前對400G應用最大的爭議是采用16QAM-PCS還是QPSK。16QAM-PCS在G.652光纖上能傳1000多公里,QPSK能傳2000公里,但16QAM頻譜效率更高,系統成本更低。如果運營商在運維方面能夠接受采用拉曼,那么在G.652光纖上16QAM-PCS也能夠傳1500公里,這樣有助于400G長距和短距統一采用一種調制技術。在頻譜范圍方面,面對未來多種調制格式共存的情況,建議在光層一步到位滿足400G QPSK的需求,頻譜范圍明確采用C6T+L6T的方案,保證WSS、放大器等光層元器件的技術規(guī)格統一。
李晗表示,布局800G是滿足算力網絡未來能力不斷升級的必然舉措。中國移動已經和有關產業(yè)合作伙伴進行了大量聯合研究,基于90GBd的64QAM-PCS單載波800G,采用G.654.E+混合放大,可實現1000公里以上極限傳輸。如果進一步將波特率提升至95GBd,并將混合放大替換為純拉曼放大,可實現超2000公里的極限傳輸。
李晗同時指出,800G的可用方案波道間隔可能會達到200GHz,假設仍然維持80波,則頻譜來到16THz,需要向新波段,如S波段或U波段擴展,這又會影響到放大器、G.654.E光纖的截止波長、宏彎損耗等一系列性能參數的研究甚至是重新定義。這需要整個產業(yè)界密切合作,共同攻關。
總的來說,為了更好的滿足東數西算要求,可以考慮構建一張以“OXC光交叉為主,基于400G/800G的大容量新型全光網”;在400G方面,如果運營商接受拉曼放大,那么長距和短距都可以采用16QAM-PCS技術,否則骨干網很可能要引入400G QPSK。面向泛在算力接入,推動網絡向SD-AN演進,基于SDN實現SD-WAN、CPE-OTN、CPE-SPN等多種異構方式的敏捷接入。
- 萬通發(fā)展:終止收購索爾思光電60.16%股份
- 聯特科技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20.96%—334.25%
- 有方科技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65.41%
- 800G和400G高端光模塊銷售大增 中際旭創(chuàng)2024年凈利潤增長111.64%—166.85%
- 亞信安全:預計2024年實現扭虧為盈
- Arm發(fā)布芯粒系統架構首個公開規(guī)范,加速芯片技術演進
- 中國鐵塔擬新購一套應急無人直升機空中基站
- 427780臺 中國鐵塔啟動智能維護攝像機產品集中招標
- 規(guī)模267904臺 中國鐵塔啟動2025年自研邊緣網關合作伙伴招標
- 國家數據局聲明:未授權任何“數據要素×”相關有償活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