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我們要面對什么樣的挑戰(zhàn)呢?

物聯網時代,我們要面對什么樣的挑戰(zhàn)呢?

要點:

在中國,物聯網(IoT)已經激增,現在連接的事物比連接的人還多。隨著物聯網時代擴展到工業(yè)應用和新興技術的發(fā)展,仍然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包括其規(guī)?;渴稹T谖锫摼W的新時代,必須正面應對基礎設施差距、個人數據保護和電子垃圾等社會挑戰(zhàn)。

2022年8月,中國聯網“物”(移動設備)的數量首次超過了聯網“人”的數量。

根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MIIT)的數據,中國移動網絡中連接物聯網(IoT)的設備達到16.98億臺,超過了手機用戶的數據。這一趨勢正在加速。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到2022年底,中國52.3%的連接是由“物聯網”(18.45億)代表(見圖1)的。因此,在未來幾年,中國將看到更多由物聯網驅動的數字化轉型。

擴展數字生活方式

除了數字生活方式的明顯擴展,例如“智能家居”,工業(yè)物聯網(IIoT)的發(fā)展在制造業(yè)、醫(yī)療保健和公共服務領域也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使企業(yè)和消費者能夠遠程監(jiān)控、分析和控制設備,工業(yè)物聯網可能會在未來改變行業(yè)。

圖1:20 22年中國“物聯網”數量超過“人聯網”(單位:億) 圖片來源: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例如,中國北部的天津港希望在三到五年內開發(fā)一個“數字孿生”,旨在使所有碼頭運作完全自動化,以應對COVID-19引起的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該港口將與通信技術、人工智能(AI)和自動駕駛企業(yè)合作,在自動駕駛車輛上安裝軟件和傳感器,建立快速可靠的網絡連接,并使用無線技術引導港口的機器人和道路上的車輛。

工業(yè)波紋

同樣的工業(yè)物聯網趨勢也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例如,西門子認為工業(yè)物聯網是“IT-OT融合的火花”,將信息技術(IT)與監(jiān)控工業(yè)運營的運營技術(OT)相結合,以實現數字化企業(yè)的最大透明度,以便跨學科生成的數據可以在企業(yè)內外使用。

元宇宙的發(fā)展將加速物聯網的發(fā)展趨勢。不僅僅是游戲和代幣,元宇宙和商業(yè)領域將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工業(yè)元宇宙”。例如,根據京東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國電子商務平臺京東正在努力“融合”其交易網絡、倉儲和配送網絡以及服務網絡,以實現完整的“數字智能”鏈。

規(guī)模問題

當然,還有許多技術難題,比如可擴展性和互操作性。蜂窩物聯網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連接在全球范圍內可用,但由不同的移動網絡運營商擁有。因此,全球物聯網解決方案需要與全球運營商達成協議,世界各地的人和企業(yè)必須擁有不可知論技術來連接人、地點和事物。

例如,最新的電信創(chuàng)新,即所謂的“Cat M”,是一種低功耗廣域技術,旨在支持“大規(guī)模物聯網”,即前所未有的物聯網規(guī)模。同時,其技術標準必須融合趨于一致,以建立通用協議和API來支持企業(yè)應用。

但更重要的是,物聯網時代出現了三個社會挑戰(zhàn)。

物聯網的社會困境

1、基礎設施差距

高性能、可靠且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是實現轉型的關鍵因素。中國、美國和印度等國正在大力投資,以加速5G網絡和云基礎設施的部署。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落后,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需要聯網。由于負擔能力和缺乏技能等障礙,欠發(fā)達國家的許多“聯網”人群也無法享受到互聯網連接帶來的好處。

然后,正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最新熱潮所顯示的那樣,人工智能依靠數據運行,這種相關性導致行業(yè)整合的自我延續(xù)循環(huán):擁有的數據越多,產品就越好;產品越好,獲得的用戶就越多;獲得的用戶越多,擁有的數據就越多。

雖然我們敏銳地意識到“互聯網差距”,即缺乏互聯網使用限制了新興市場的金融、健康和教育包容性,但現在也必須針對“人工智能差距”采取行動,人工智能和工業(yè)物聯網革命將擴大國家之間的差距。

2、個人資料的隱私和安全

隨著數十億臺聯網設備收集和傳輸敏感信息,物聯網的前景取決于其背后的隱私和安全。2023年,由于全球智能設備的興起,針對家用智能設備的自動攻擊可能會大規(guī)模增加。

由于工業(yè)物聯網結合了多種技術元素,例如硬件、軟件、數據傳輸和存儲、網絡連接等,因此可以利用多個領域來獲得未經授權的訪問。例如,醫(yī)療保健行業(yè)可能被視為這一數字化趨勢的幕后推手,但希望獲得最終的安全和信任。

3、電子垃圾增加對環(huán)境造成沖擊

物聯網有一個迫在眉睫的電子垃圾問題。這是因為大多數物聯網設備內部都有危險元素,從鉛、汞、鎘和鈹等重金屬到溴化阻燃劑等危險化學物質。

甚至在最新的物聯網熱潮之前,全球電子垃圾監(jiān)測機構的報告就顯示,近年來全球產生了超過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和更多工業(yè)物聯網設備的增加將導致更多的電子垃圾。如果我們找不到可持續(xù)的解決方案來回收它們,物聯網將導致“垃圾互聯網”。

準備好了嗎?

總之,未來十年,我們將看到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生物世界的融合,這將帶來巨大的希望和潛在的危險。

我們將需要并實施數千億甚至數萬億美元的新數字基礎設施。行業(yè)轉型將遠遠超過我們過去十年見證的消費互聯網熱潮,電子垃圾問題可能會被放大。

最后,我們是否為新的萬物互聯準備好了足夠的數據監(jiān)管、隱私保護和人工智能道德了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3-02-27
物聯網時代,我們要面對什么樣的挑戰(zhàn)呢?
在物聯網的新時代,必須正面應對基礎設施差距、個人數據保護和電子垃圾等社會挑戰(zhàn)。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