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南山)2023年3月22日-24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fā)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在南京召開。C114在現場對本次會議進行圖文直播。
在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發(fā)表主題演講指出,移動通信產業(yè)有一個規(guī)律:偶數代的很成功,奇數代的不那么成功。這里面原因可能是一代應用沒有跟上節(jié)奏,順延到下一代才發(fā)展起來。
這個問題對中國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前面幾代移動通信技術,中國都處于追趕狀態(tài),節(jié)約了大量的試錯成本。5G開始同步商用,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試錯風險,同時也獲得創(chuàng)新機會。對6G而言,不是前幾代技術那樣追求峰值速率的提升,更在于效率的提升,以及應用場景的全域覆蓋。
6G時代智能手機依然扮演主角
鄔賀銓認為,6G會有各種各樣的終端。每種終端的類型對6G網絡能力的利用率不一樣,比如面向消費的應用,有手機、可穿戴設備、頭顯、家電、網關等;面向行業(yè)應用有工業(yè)模組、工業(yè)網關/路由器、車載終端、邊緣計算等。
智能手機依然是6G最主要的終端。打電話是最基本的,這一點跟5G沒區(qū)別,甚至跟3G、4G沒區(qū)別。需要增加的可能是接入衛(wèi)星互聯網的能力,以及在高運動速度下的通話能力。數據方面,6G的高帶寬會使數據傳輸更快,但對用戶來說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手機屏幕決定了視頻對帶寬需求的上限。
對于智能手機潛在的幾個熱點應用,例如3D視頻,鄔賀銓并不看好,認為效果有限。手機投屏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應用,只是應用場景較少。至于全息手機,內存、芯片、內容要求很高,在6G時代也很難成為殺手锏。
智能手機之外,頭盔、頭顯、眼鏡等終端作為補充,會有一些應用場景。例如AR增強現實,需要高帶寬和低時延能力把不同傳感器、不同角度的物體生成并發(fā)流,依靠6G的支持。同時必須要認識到, AR/VR終端存在光學等難題和成本瓶頸,未來可能也不足以帶動整個6G產業(yè)發(fā)展。
6G的價值:賦能工業(yè)應用
上述終端主要是指消費端。6G的更大價值在于工業(yè)應用,而工業(yè)模組和手機比,更大功率、更寬信道、更多連接、大上行、低時延、精定位、高可靠,而且需要端到端直連,有望集成企業(yè)的PLC數據采集/控制功能、邊緣計算功能,還可以開放編程。但是,由于性能要求差異化,導致工業(yè)模組成本很高,推廣起來很難。未來6G需要從標準化入手推動工業(yè)模組發(fā)展。
鄔賀銓認為,大容量的智能孿生網絡或上千并發(fā)流的元宇宙,需要高達Tbps帶寬,5G-A達不到,只能是6G。這種應用只有行業(yè)場景,可以專網的形式通過載波聚合擴展利用更寬的頻譜,企業(yè)內網還可采用永遠在線、多路并發(fā)等保證帶寬的配置。
6G還有一個大應用是物聯網。實際上,物聯網并不要求高帶寬,而要求低功耗、低延時、低成本、大連接、高密度、高可靠、精定位、長壽命,所以6G的另一個維度是怎么能做得更輕量級、更便宜、更簡單,而不是要求做得更復雜。
鄔賀銓強調,真正要求極高峰值速率帶寬的應用只是小眾需求,基本上是室內場景或者是企業(yè)局域網內。在這種情況下,業(yè)界可以考慮以專網方式甚至以WiFi分流到光纖網來獲得超高帶寬的信道。對大多數的應用,6G的頻效、能效、時效、成效等比峰值速率更重要,6G網絡要在這些方面改進,使得在5G-A商用五年以后也有必要建設6G網絡。
對于大眾的應用,也許6G相比5G和5G-A沒有顯著不同的體驗,但使用6G網絡是值得的。原因在于,每一代網絡都會比上一代網絡更節(jié)能、更高效。比如說5G的網絡,能效是4G的10倍以上。如果不建5G網絡,4G網絡也要擴容,擴容的能效還比不上建設5G網絡。十年以后,對6G仍然如此。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