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完蛋了?不如讓5G“出道”來搶救一下

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我有一種看什么都喜歡從內容層面思考的“職業(yè)病”。比如最近幾檔選秀綜藝節(jié)目由于選手水平過于參差,讓不少網友們發(fā)自肺腑地控訴“我們內娛完蛋了!”

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此悲觀,不就是內容拉胯嗎?咱們土生土長的原創(chuàng)節(jié)目中也有不少滿堂彩的作品呀,其中就有不少創(chuàng)作思路值得綜藝制作方思考。

我先舉個例子。春節(jié)期間一檔舞蹈節(jié)目《唐宮夜宴》就在激烈的春晚內容戰(zhàn)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千萬點擊和無數“自來水”。節(jié)目的亮點之一,是運用了5G+AR技術,讓一群唐朝少女在五幅古畫畫卷中載歌載舞、穿越時空,將傳統(tǒng)文化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網友們直呼“我的DNA動了”。

一邊是網友們自發(fā)的激情安利,一邊是越來越沒新鮮感的娛樂內容。5G與綜藝節(jié)目相結合,不僅內容表現上能打破常規(guī),還能讓一直以來C端感知度不強的5G“出圈”,絕對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思路。

5G這么好,應該最先用在哪個“刀刃”上?

我很早就換了5G手機,但每次接到運營商打來詢問是否要升級5G套餐的營銷電話,我都會回一句“我還沒有5G手機呢”,這時對面往往無話可說,比其他拒絕理由好用多了。

其實,諸如“LTE網絡足夠滿足移動需求”“Wi-Fi下載速度也不慢啊”“5G套餐太貴了”這樣拒絕5G的理由,就像是拒絕備胎時發(fā)出的“好人卡”,但凡出現一個“真愛級”應用,大家立馬就真香“打臉”。比如用5G就能跟節(jié)目里的愛豆面對面一起闖關/唱歌,估計粉絲們分分鐘擠爆營業(yè)廳。

而現實是,5G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什么殺手級應用。中、美、韓、英等5G網絡鋪設較快的國家,基本都在主推5G+AI、5G+VR/AR、5G+4K/8K等等這些過渡型應用,也就是那些在4G時代就發(fā)展相對成熟,而5G可以帶來更優(yōu)體驗的業(yè)務。

對運營商來說,高昂的5G建設成本需要盡快進入商業(yè)回收周期。那么,讓普通消費者在現階段,也能感知到這些過渡型應用的魅力并為之買單,就十分重要了。

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發(fā),面向個人消費者的5G應用,不能和5G專網一樣對B端客戶“曉之以理”,而應該像《唐宮夜宴》這樣的作品一樣,將技術與精彩的內容形式相結合來“動之以情”。

在一份IBM對2019年全球電信和媒體行業(yè)消費者調研中,超高清視頻、VR/AR、3D和360度視頻等,就登頂了最感興趣的TOP榜。

簡單總結一下,這些技術主要對應著三種體驗訴求:

1.沉浸感。如果說4G網絡能實現的是“臉部清晰度”的播放效果,那么4K則能實現“毛發(fā)級清晰度”,8K則是“血管級清晰度”,毫無疑問會帶給觀眾更加真實的觀看體驗和滿足。而分辨率越高,需要傳輸的信息量就越大,在現有4G移動網絡下出現加載緩慢、播放中停止、斷斷續(xù)續(xù)等問題,只能由更高帶寬的5G網絡來承載。

2.多視角。傳統(tǒng)的平面視頻只能被動式觀看,用戶不能選擇自己想看的部分。而5G網絡給視頻傳輸帶寬、解碼能力、三維重建等帶來的改變,讓6DoF技術有了支撐條件,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屏幕上。通過多角度的相機采集陣列,觀眾任意選擇視角都能夠獲得實時的演出信息。此外,5G與AR/VR的結合也讓現實與虛擬感官扭合在一起,用360度全景視角來觀看播出內容,還原現場感受。

3.實時交互。比起娛樂消費,自由創(chuàng)作、實時互動更能帶給個人滿足感與認同感。伴隨著人人皆可直播短視頻的全民創(chuàng)作浪潮,5G能夠增強的表演效果、特效、交互等都能直接提升娛樂體驗的體驗感。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類的七情六欲早就被研究了個底兒掉,但備受追捧的優(yōu)秀產品依然鳳毛麟角。歸根結底,技術、需求、內容、載體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機智如我,就覺得這些要素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綜藝!

5G+綜藝:技術的出圈之道,平臺的財富密碼

簡單來說,上綜藝大概是最能直接帶動普通消費者5G熱情的方式了!

《唐宮夜宴》的火爆證明,技術要與優(yōu)質的內容載體相結合,才能為大眾所見、所知、所感。綜藝節(jié)目往往節(jié)奏快、明星多,復制成本低,更容易保持對內容的新鮮感,維持5G的創(chuàng)新生命力。

另外,綜藝節(jié)目已經成為各大平臺區(qū)別于競爭對手的重要砝碼,對于視頻質量、觀眾感受的追求幾乎是極致的。奈飛、亞馬遜、Disney+相繼推出 4K 內容服務,中國各大流媒體平臺彈幕中用戶也都紛紛以“尊貴的藍光/杜比音效會員”為榮。技術手段已經成為平臺內容差異化的關鍵武器。流媒體巨頭們都有專業(yè)的技術團隊,能更快推動內容產業(yè)與5G的融合。

同時,綜藝的娛樂性與親民性,本身就是一種代入式的觀影體驗,加上明星和愛豆們的號召效應,粉絲們自然而然會想更多面感受現場、圍觀自家愛豆盛世美顏、與明星互動,亦或是將自己代入故事的生活場景之中,感受技術能帶來的實際價值,天然具備了5G落地的土壤。

既然綜藝節(jié)目與5G技術如此契合,過去幾年,5G與綜藝的嘗試也沒間斷,為什么一直沒有大規(guī)模爆發(fā)呢?

或許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先看看那些更容易“出圈”的“5G+綜藝”都有什么特征。

它們要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內容體驗方式,不是為了5G而5G。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一款應用,向觀眾提供虛擬現實FIFA世界杯觀賽體驗。運動員隨身攜帶攝像機,讓觀眾能夠以運動員的視角觀看比賽,感覺一定很特別。韓國通信公司KT旗下移動媒體olleh tv mobile打造的綜藝《密室的偶像》,將六位嘉賓困在一個廢棄建筑中,并全程直播脫逃過程,觀眾可以同時打開5個畫面觀看,5G用戶則擁有觀看FULL HD高畫質的權限。

在國內,也有媒體機構通過VR讓觀眾體驗了一把編導視角的演出,舞蹈演員360度在自己面前起舞,任何細節(jié)盡收眼底,還可以和明星一起走進密室破案,站在舞臺上近距離聆聽歌手唱歌,可以說是追綜少男少女的巔峰時刻了。

要么是用極為人情味、日?;姆绞絹碇庇^展現5G的價值,讓觀眾產生共情和代入感。比如在一部《與你相見》的韓國紀錄片中,技術團隊用8個月打造的VR系統(tǒng)幫助一位媽媽與過世的女兒“重逢”,引發(fā)了全球不少網友的共鳴。LG U+推出的VR虛擬約會應用,則讓迷妹迷弟們可以通過手機VR與喜歡的明星約會。

之所以5G綜藝目前還是小范圍的探索式應用,主要受限于三個要素:

1、硬件條件。4K視頻的制作成本幾乎是普通高清的4倍, 5G也會產生很大的帶寬消耗,這些都是平臺在前期必不可少的投入。在條件不成熟時,一旦出現網絡不穩(wěn)定、畫質模糊等情況,就會影響觀看體驗,尤其是一些大型戶外真人秀,對演播室條件、攝制設備、基站覆蓋及直播車部署等要求更高,很難快速迭代。而伴隨著前期建設的完成,很快將迎來“5G直播”、5G+AR的井噴。

2、渠道分離。和韓國運營商、內容制作商往往歸屬一個財團的模式不同,獨立運營商往往需要與媒體、衛(wèi)視等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來嘗試將5G應用在綜藝節(jié)目及互動中,來挖掘技術與內容結合的亮點。其中,具有內容制作和渠道優(yōu)勢的媒體機構更具話語權,與精品內容的匹配也考驗著機構對技術的理解程度與產出能力。

3、生態(tài)完善。和已經成熟的4G移動互聯網生態(tài)不同,5G雖然網絡和用戶都起來了,但應用生態(tài)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有運營商數據顯示,20%以上的5G流量,都是被VR/AR消耗掉的。但目前VR/AR視頻、游戲、健身等等內容只能通過從美日韓等國購買,以及運營商自己制作部分內容。激活開發(fā)者和互聯網平臺的熱情,搭建起開發(fā)生態(tài)及工具,才能更快地出現大眾所喜愛的5G體驗。

總的來看,5G商用的進度條已經快進到了“內容為王”的階段。這也是為什么,在沒有殺手級應用出現的背景下,韓國“娛樂+補貼”的5G推廣模式能在C端引發(fā)關注,在網用戶數不斷攀升。

中國的優(yōu)勢在于產業(yè)界的積極擁抱,以及民眾普遍的新技術接受度,為5G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打下了基礎。接下來要思考的,依靠超高清視頻、AR/VR等業(yè)務的體驗釋放,來滿足觀眾對5G的想象,而更新鮮有趣的內容及形式,同樣也是媒體平臺所急需的。

除了5G手機廠商的品牌贊助廣告,5G與綜藝娛樂所能產生的奇思妙想,其實還可以很多很多……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2-24
內娛完蛋了?不如讓5G“出道”來搶救一下
內娛完蛋了?不如讓5G“出道”來搶救一下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