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有一個被人一直忽視,但會讓人快速成長的學問,就是ask for help)學會求助。
1967年的一天,惠普公司創(chuàng)始人威廉·休利特接到了一個12歲男孩的電話。休利特很耐心,和男孩聊了近20分鐘。男孩說:“我叫史蒂夫·喬布斯,我想找一些零件來做一臺頻率計算器,您能給我嗎?”
后來休利特不僅答應給他一些電子元器件之外,還同意他暑假到惠普工廠去實習。喬布斯回憶說:“我們創(chuàng)立蘋果的藍圖,就是那年夏天我從惠普學到的。”
喬布斯說,當有一個想法需要別人幫你實現時,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拿起電話尋求幫助。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事,而有的人只能做夢。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自己琢磨怕太慢;想不出解決辦法,耽誤項目進度;想要求助,又覺得自己的問題太基礎,怕給別人留下能力差的印象;而且如果你進了一家快速發(fā)展的公司,領導在各個會議室間來回穿梭,讓領導停下來解決問題,又覺得不好意思。
所以,求助是一門學問。對于這種職場中的求助恐懼征,我給大家開幾個一聽就會的藥方。
第一,設置一個解決問題的時間節(jié)點。
很多人在請求幫助前,都會有這樣一種誤區(qū):問一問,反正自己也沒什么損失。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在職場中,大家最反感的一類人就是自己不思考的“伸手黨”。
對于任何一個問題,未經思考就去問答案,和上學抄作業(yè)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但是,過多的琢磨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建議你設置一個思考時間點。比如,一個項目需要明天上午交付,那么不妨在今天中午12點前自己先思考,過了12點沒有思路再去請教。
第二,預約領導的時間。
在工作中,一些流程上的問題可以去問同事,業(yè)務上的問題還是問領導更為合適,畢竟他是給你指派任務的人。但是領導的時間都很緊,可能沒辦法立即為你解決,我建議你們快速商定一個解決問題的時間。
這樣,你就有了領導單獨為你服務的時間,可以把問題講得透徹一些,你也會收獲更多。貿然地直接提問,不僅會打斷領導原本的工作,你們也不在狀態(tài),在倉促的時間中很可能只能讓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三,說明解決思路和結果。
在工作的這幾年,我發(fā)現大多數人求助的時候,心里已經有了解決方案,聰明的求助者會把自己做過的努力、最后可行的方案都列出來。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我通過××、××等人查閱了一些資料,結合以前的項目經驗,現在我有A、B、C三種解決方法。評估后,我覺得A方法用時最短,B方法最節(jié)約成本,C方法風險最小。針對現在這個項目的情況,我傾向于選擇A和C方法,但因為A和C還涉及×××,我無法做出決定,所以我想征詢一下您的建議。”
這樣的求助,一方面體現你做了很多功課,不是不思考就貿然求助;另一方面也會讓領導非常舒服,因為他只要做一道選擇題就可以了
第四,收到意見后,快速反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你收到領導的建議后,要迅速完成、迅速匯報、迅速檢驗質量。比如,交給你一個報告,也告訴了你思路,你兩天出結果,他就是教練員,因為那有他的思路;你一周出結果,他就是裁判員,因為他早忘了這件事。
在企業(yè)里工作,要盡可能利用一切資源幫助自己成長,讓自己增值。我最近聽到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當你在不斷進步的時候,你就把你的時間出售了兩次,一次是賣給了這家公司,它支付你報酬;另一次賣給了未來的自己,它支付你的成長。”
很多人想成為優(yōu)秀的職場人,也有不少人想成為一個管理者,這都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光自個兒琢磨或者抱一堆書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善于利用過來人的經驗。不少公司會給初入職場的人分配 Mentor(導師),但僅限于初入職場的人。其實縱觀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不論走到什么樣的位置,都需要有人給你指導、給你意見。
求助,是一門被人忽略的藝術,掌握了這個技巧,就能先人一步,獲得更快的成長。請記住今天我告訴你的得體請教的步驟:
第一,設置一個解決問題的時間節(jié)點。
第二,預約領導的時間。
第三,說明解決思路和結果
第四,收到意見后,快速反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