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有云求突圍很可能會死在路上?

摘要:眾所周知公有云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定,全球市場上AWS遙遙領先,連Azure和Google也只能暫居次席,國內市場公有云也已基本定型,阿里巴巴一絕騎塵,Azure、AWS、騰訊等基本都在第二集團,Uclo

眾所周知公有云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定,全球市場上AWS 遙遙領先,連Azure和Google 也只能暫居次席,國內市場公有云也已基本定型,阿里巴巴一絕騎塵,Azure、AWS、騰訊等基本都在第二集團,Ucloud和青云深耕特定領域,關于華為此時加入公有云戰(zhàn)局絕大多數人都持懷疑態(tài)度,有人說過不了幾年華為就會像HP和思科一樣打道回府,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最終市場只能容納2到3家的話,只要華為不犯太大的路線錯誤,它一定會成為其中重要的一家。

后知后覺 華為公有云戰(zhàn)略是否太晚?

提起華為的云計算還要追溯到2010年,而直到2017年3月華為才宣布進入公有云市場,這七年的時間里阿里已占據了中國云市場的半壁江山,并且已著手布局全球業(yè)務,此時介入公有云華為似乎稍顯太遲。

其實在2012年的時候,華為就在內部討論過要不要做公有云,但是最終華為決定以合伙分成的方式幫助運營商運營公有云,這樣不僅可以讓華為抽身專心主攻私有云市場,還能照顧運營商的感受,在公有云不至于跟阿里、騰訊等廠商正面交鋒,還能實現公有云和私有云不廢一兵一卒就能雙線作戰(zhàn),這些的算盤來自于華為與德國電信和沃達豐的合作,在海外與運營商的合作公有云上的合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中國市場華為也希望復制這一模式,將自已定位為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幫助運營商和其他行業(yè)客戶建設云平臺,中國電信的“天翼云”就是華為精心打造一把公有云尖刀。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中國電信并沒有抵擋住阿里的瘋狂掠地,甚至連第二梯隊都沒有運營商的身影,這顯然不符合華為公有云戰(zhàn)略的初衷,反而讓華為在公有云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雖然華為在私有云市場上收效顯著,也曾被Forrester 評為“目前唯一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本地供應商” 的“強力競爭者”,但是在公有云上卻是華為無法彌補的短板。

特別是阿里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雙管齊下,已經將戰(zhàn)火蔓延到華為的私有云邊界,為了進一步滲透阿里云在專屬云這一版圖,阿里云進一步加大力度投資了Zstack完善私有云產品能力外,還投資了數夢工場使其成為使命級的合作伙伴,用以完成專屬云方案落地的布署實施,其目的就是被華為固有私有云領域上的瘋狂掠地。

并且在金融、政府、教育、能源等多個行業(yè)進行進行突破,如果不加防范的話阿里云的火勢早晚會燒到華為的大本營,特別是在今年的阿里云棲大會上,阿里專屬云也被重點提及并在會上呈現金融級別的容災能力,除了為我們展示新的技能,阿里云副總裁李津更是現場指揮了“現場斷電演練”。也可以看出阿里云在私有市場上的良苦用心。

常言道,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如果華為一直只局限在自已的私有云領地,指望運營商在公有云市場有所作為高掛免戰(zhàn)牌的話,那么早晚私有云陣地也會被群狼圍剿,進入公有云市場也是必須要做的戰(zhàn)略防守。

華為突圍公有云將會面臨哪些難題?

一、生態(tài)比拼華為還要更努力

有人說公有云市場拼的不是技術,不是成本,未來主要比拼的是誰的生態(tài)做的更好,而在云生態(tài)系統建設上,除了阿里和AWS都與各大主流云服務商、各大API 廠商、各大主流的云監(jiān)控工具,下游的云集成商都有密切的合作外密集外,并且通過生態(tài)圈的建設制定行業(yè)標準,占據話語主導權讓競爭對手只能采取跟隨策略。

相反華為在云生態(tài)的建設上起步較晚,雖然華為手握大量的傳統集成商,構建不同的生態(tài)路線圖爭取彎道超車,但是這樣的機會留給華為的顯然勝算不大。

二、定位舉棋不定:到底是想賣服務器,還是想賣云呢?

前不久的結束云棲大會上,華為的亮相還是讓人相當詫異,華為服務器銷售總監(jiān)(中國區(qū))周峰在云棲大會上透露華為ICT產品早已應用于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天貓、阿里云、螞蟻金服等業(yè)務。同時,阿里也在會上宣布推出自已的新物種神龍云服務器,如果說兩家在前些年還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話,那么這兩年兩家的邊界已日漸模糊,如果華為的主營業(yè)務是想賣服務器的話這樣的場合的出現就毋庸質疑,但是華為還想賣云的話,顯然有些不妥,就像前些年華為在公有云市場為了照顧運營商的感受而失去了進入公有云市場的先機,那么這種即想賣服務器又想賣云的定位策略很容易顧此失彼。

三、品牌聲勢上華為的路還很長

在品牌聲勢上,顯然華為也弱于阿里不少,提起阿里云我們在機場、高鐵、上班的電梯中都會看到那句早已植入人心的廣告語“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但是知道華為云廣告語的卻不多,雖然幾經修改,從讓企業(yè)像用水用電一樣使用ICT服務到聯接企業(yè)的現在與未來,兩者對比貌似華為始終無法超越。

同時,馬云也一直站在最前線為阿里云搖旗吶喊,相反華為任老大的身影卻少之又少。

四、與其自已做 不如直接收購

也有人為華為公有云開出了良方,與其和一群高手們過招搶地盤,不如直接收購Ucloud,Ucloud目前在公有云市場上地位尷尬,雖然積累了大量的服務游戲、O2O、零售、金融、制造等客戶,但是從產品和價格上都很難跟阿里等大廠競爭,而華為恰恰在這些行業(yè)的經驗上明顯不足,收購Ucloud不僅可以彌補華為在行業(yè)拓展和數據中心布署上的短板,Ucloud也可以借助華為的品牌、產品、技術、銷售等實力快速在中大客戶上擴張,如果華為公有云未來要面對阿里、AWS的競爭,與其自已趟路不如借路。

雖然華為公有云突圍困難重重,但也并非一無是處,華為還是有自身獨特優(yōu)勢,比如成本優(yōu)勢、研發(fā)實力、優(yōu)秀的品牌、海外的布局、眾多的系統集成商,如果華為真的決心做公有云,而不是戰(zhàn)略上舉棋不定顧慮太多的話,公有云市場華為也是不能忽視的潛在對手。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10-20
華為公有云求突圍很可能會死在路上?
摘要:眾所周知公有云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定,全球市場上AWS遙遙領先,連Azure和Google也只能暫居次席,國內市場公有云也已基本定型,阿里巴巴一絕騎塵,Azure、AWS、騰訊等基本都在第二集團,U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